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準確把握這一精辟論斷的科學內涵,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至關重要。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人類自誕生起就與自然緊密聯系在一起,現代化使這一聯系千百倍地拓展和深化。西方現代化模式下,資本對利潤無止境追逐,導致對自然無節制索取,在創造了極為豐裕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環境創傷。20 世紀30 年代至60 年代發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極其慘烈的代價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人口規模巨大和現代化的后發性,決定了我國實現現代化將面臨更強的資源環境約束。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宜居程度較高的土地面積只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9%;人均淡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時空分布極不平衡;油氣、鐵、銅等大宗礦產人均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對外依存度高;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近一半木材依賴進口。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力較弱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摒棄西方國家大量消耗資源能源、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現代化老路,努力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否則我國的資源環境壓力將難以承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薄吧鷳B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闡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外延,為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攻堅戰納入三大攻堅戰,把美麗中國納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全黨全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質量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苯ㄔO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边@個重要論斷,從中國和世界關系的角度,深刻揭示了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和重要特征。對此,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這是源于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昂投煌笔侵腥A文化的內在特質。中華民族自古講究“和為貴”,遵奉“和合”理念,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歷史上,中華民族對外戰略基本上都采取守勢,即使是國勢最盛時期也是開放吸納而非開疆拓土,目的是保境安民、以包容求強大。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消除戰爭、實現和平,成為中國人民最迫切、最強烈的愿望。經過長期不懈奮斗,直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我們才擁有了建設自己國家、創造美好生活的和平環境。這一段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讓我們更加深刻懂得和平的珍貴,因而絕不會把自身曾遭遇的苦難強加于他人。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正是這種持久的追求和深沉的期盼構成了中國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第二,這是源于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深刻認知。國情決定道路取向。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復興的不同階段,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始終是黨領導人民完成不同時期歷史任務,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現實需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向世界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讓有14 億多人口的中國整體邁入現代化行列,規模和難度都世所罕見,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奮斗、持續發展。因此,繼續營造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對實現中國的現代化目標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第三,這是源于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一個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實現繁榮富強,必須主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曾經作為現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式現代化”,其本質是資本主義現代化,是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這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現代化老路,必須堅決摒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走出了一條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這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模式,提供了實現現代化的全新選擇、全新方案。
總起來說,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從對歷史、現實、未來的綜合判斷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歷史自信、道路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睂Υ耍仨毶羁填I會、準確把握、全面貫徹。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鄧小平說過:“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開辟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路徑,打破了只有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具有明確的本質要求。
從本質特征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往開來、持之以恒、一以貫之、賡續推進的可靠支撐,更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創新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堅強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性質和未來走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同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根本區別,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本質要求。
從科學內涵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全面提升我國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物質文明水平,必須堅持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方向,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模式和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全面提高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全面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必須堅持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方向,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必須堅持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為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全面提升社會文明水平,必須堅持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方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證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全面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必須堅持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方向,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從國際影響看,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開創了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發展模式,致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過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