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秀華 ● 插畫/玖月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年的中秋節,北宋大文學家蘇軾通宵達旦地飲酒,懷念遠方的兄弟子由的同時,順帶著嚴肅認真地思考起了宇宙和人生。酒醉的迷離中,蘇軾有那么一刻想移民月球。然而,他擔心月球太冷,不太宜居。
在宋代,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對月球的了解都極其有限。蘇軾是如何知道月球高處不勝寒的呢?也許他曾經夜晚在山區待過,知道夜晚山頂上要比山底下冷得多,而月球離地面的高度更高,據此推測月球的夜晚會比山頂還要寒冷。
今天,我們知道了月球上晝夜溫差極大。白天,在太陽的照耀下,月球表面受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失去了太陽送來的熱量后,月球的表面溫度可降低到-183℃。晝夜溫差竟然高達310℃,猶如過山車一樣。
而在地球上,晝夜溫差一般在10~20℃。有些特殊地區,晝夜溫差更大,但是也只有50~60℃的溫差。
為什么月球上晝夜溫差如此大呢?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熱量。熱量是能量的一種,能量有很多種。我們走路、物體的運動,是動能;太陽光照在身上熱乎乎的,是光能;靠近暖氣片,感到一股熱氣,這是輻射能……而熱能體現的是物體內部分子(絕大部分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或者原子(金屬是由原子組成的)運動的劇烈程度。這種劇烈程度用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是可以用溫度計測量出來。所以,溫度是物體內部分子或者原子(特指金屬)熱運動劇烈程度的外在體現。
因此,當我們提到溫度和熱量的時候,一定有個隱含的前提,那就是存在一個物質。沒有物體,溫度或者熱量的概念就無從談起。
聰明的小腦袋瓜兒一轉,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就提出來了:真空有溫度嗎?
絕對的真空,因為沒有物質,也就沒有物質內部的分子或者原子的熱運動。因此,絕對的真空里沒有熱量,也沒有溫度。但是,自然界里沒有絕對的真空。我們得到的真空,里面總是有些稀薄的物質。因此,現實世界里的相對真空里是有熱量的,也是有溫度的。

聰明的小腦袋瓜兒一轉,又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提出來了:假設存在絕對真空,把溫度計放到絕對真空中,會顯示溫度嗎?要是顯示溫度,又是什么的溫度呢?
把溫度計放在絕對真空中,溫度計會顯示讀數。因為溫度計是物體實體,它內部有分子的熱運動。溫度計顯示的是自己的溫度。
聰明的小腦袋瓜兒再一轉,又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提出來了:把溫度計放到一個玻璃罩里面,這個玻璃罩里是絕對真空,然后在玻璃罩外面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溫度計會升溫嗎?
太陽光的光能是光子攜帶的能量。光子能夠穿透玻璃,和溫度計里的分子相互作用,把光能傳遞給溫度計,于是溫度計就會升溫。
聰明的小腦袋瓜兒一轉,又一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提出來了:如果把上面那個照在真空玻璃罩里的溫度計曬得很熱,比如達到200℃,然后在玻璃罩外面放一塊冰。溫度計的溫度會讓冰塊融化嗎?
會的。因為熱量的傳遞方式有傳導、對流和輻射3 種。傳導和對流需要兩個物體接觸,而輻射不需要兩個物體接觸。

做好這些知識儲備,我們就可以回答“為什么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如此之大”這個問題了。
因為月球太小了,其萬有引力無法在其外面保留一個大氣層。白天,太陽光穿過近似真空的太空到達月球,直接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巖石上。巖石導熱性差,不會把其中的熱量傳遞給相鄰的其他巖石,于是熱量就積攢在一起,導致巖石的溫度越升越高,乃至達到127℃。到了夜晚,由于巖石的熱容量小,也就是保持熱量的能力差,又通過熱輻射把熱量直接散發出去,于是溫度一下子就降到了-183℃。
而在地球上,占據地球表面71%的是海洋,水的熱容量大,也就是和其他物質相比,吸收同樣的熱量,溫度上升的幅度卻不大。雖然太陽光在月球和地球表面同樣面積上投放的熱量一樣,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得卻不多。而在夜晚,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則阻礙熱量以熱輻射的形式散出地球。所以,地表的溫度不會大起大落,給人類創造了宜居的溫度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