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枝,王 莎,賀淑丹
(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重慶 400011)
特應性皮炎(AD)又名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具有遺傳傾向性,可由Ⅰ型變態反應介導的、反復發作的皮膚炎癥性疾病,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人群,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癥狀主要為瘙癢和多形性皮損[1]。近年來,AD發生率逐漸上升[2],其病程遷延、反復發作,給患兒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F代醫學認為,免疫球蛋白E(IgE)在AD中起多種作用,其可介導Ⅰ型超敏反應和趨化反應[3]。研究表明,血清總IgE水平與AD患者皮損嚴重程度有一定關聯[4]。同時,血清總IgE水平與接觸性變應原、感染、環境等因素有關。因此,血清IgE檢測對于指導AD的預防及治療具有重要臨床價值[5]。本研究對482例確診的12歲以下AD患兒特異性IgE和總IgE水平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皮膚科就診的12歲以下AD患兒482例(均屬于重慶地區),其中男209例,女273例,年齡1.2~12.5歲。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Williams臨床標準[6];(2)2周內無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史;(3)3周內無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史;(4)無寄生蟲感染史。排除標準:(1)有先天畸形及嚴重心、肝、腎等疾病史;(2)有近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1.2方法
1.2.1檢測方法 抽取患兒靜脈血5 mL,自然凝固后用離心機以3 500 r/min離心4 min,取上層血清進行特異性IgE和總IgE檢測,方法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1)特異性IgE抗體檢測:先將檢測所需膜條放置于溫育槽中,分別加入1.0 mL已稀釋的通用緩沖液進行預處理,溫育5 min后吸去液體;在溫育槽中加入1.0 mL未稀釋的樣本,在搖床上溫育60 min;吸去槽內血清,用1.0 mL的通用緩沖液清洗膜條3次,然后在溫育槽中加入1.0 mL酶結合物(堿性磷酸酶標記的抗人IgE,單克隆),于搖床上溫育60 min;如上述步驟清洗后加入1.0 mL底物液,于搖床上溫育10 min;清洗3次后將膜條放置在結果判定模塊中,風干后判斷結果。(2)總IgE檢測:按加樣方案向相應微孔分別加100 μL標準品、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稀釋后的樣本,室溫溫育30 min;用自動洗板機清洗微孔板3次,然后滴加100 μL酶結合物,溫育30 min;如上述步驟清洗后滴加100 μL底物液,溫育15 min;最后滴加100 μL終止液,在30 min之內比色。采用德國歐蒙公司吸入性及食物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印跡法),其中吸入物包括樹組合、普通豚草、艾蒿、塵螨組合、屋塵、貓毛、狗上皮、蟑螂、霉菌組合、葎草10種;食入物包括雞蛋白、牛奶、花生、黃豆、牛肉、羊肉、海魚組合、淡水魚組合、蝦、蟹10種。采用德國歐蒙公司總IgE檢測試劑盒(酶聯免疫法)定量檢測血清總IgE抗體。
1.2.2結果判定 參考試劑盒濃度等級評判標準,根據特異性IgE水平將結果分為0~6級,其中0級為<0.35 kU/L,表示未檢出特異性抗體;1級為0.35~<0.70 kU/L,表示極低滴度抗體;2級為0.70~<3.50 kU/L,表示低滴度抗體;3級為3.50~<17.50 kU/L,表示特異性抗體滴度明顯;4級為17.50~<50.00 kU/L,表示高低度的特異性抗體;5級為50.00~<100.00 kU/L,6級為≥100.00 kU/L,均表示特異性抗體滴度很高。當血清總IgE>60 IU/mL時視為陽性。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結果 482例AD患兒中,血清總IgE抗體陽性394例(81.74%),特異性IgE抗體陽性337例(69.92%)。<3歲AD患兒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分別與>3~6歲及>6~12歲AD患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44、1.846,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AD患兒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比較(n=482)
2.2AD患兒過敏原種類分布情況 在337例特異性IgE抗體陽性患兒中,1種過敏原42例(12.46%),2種過敏原74例(21.96%),3種過敏原85例(25.22%),4種及以上過敏原136例(40.36%)。見表2。

表2 AD患兒過敏原種類分布情況(n=337)
2.3AD患兒特異性IgE抗體陽性過敏原分布情況 337例特異性IgE抗體陽性患兒主要以吸入性過敏原為主。在吸入性過敏原中,塵螨組合陽性率最高,且特異性IgE抗體等級主要為5級。塵螨組合和屋塵陽性率顯著高于吸入性過敏原平均陽性率(20.09%,P<0.05)。見表3。在食入性過敏原中,黃豆陽性率最高,其次為雞蛋白和牛奶。黃豆和雞蛋白陽性率顯著高于食入性過敏原平均陽性率(18.19%,P<0.05)。見表4。

表3 吸入性過敏原分布情況(n=337)

表4 食入性過敏原分布(n=337)
AD是皮膚科常見疾病,其發生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AD患兒暴露于過敏原后,機體產生IgE,誘發肥大細胞脫顆粒,從而介導急性炎癥反應發生[7]。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AD發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及快速城市化地區[2]。研究表明,約50%以上AD患者伴有總IgE和特異性IgE水平升高,且這些IgE主要由接觸外界環境致敏原所致[8]。因此,了解兒童AD患者變應原分布特點,對預防和治療AD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總IgE抗體陽性率為81.74%,略高于吳倩等[9]報道的75.63%和黃迎等[10]報道的71.93%,其原因可能是總IgE檢測方法和結果判定標準不同。本研究中,大多數AD患兒屬于IgE依賴型過敏反應,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為69.92%,其中1種過敏原陽性12.46%,4項及以上過敏原陽性40.36%,提示AD患兒以混合過敏多見,存在對多種過敏原致敏,進行血清總IgE及特異性IgE檢測,有助于明確相關過敏原并輔助疾病診斷。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患兒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無顯著差異,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10],提示AD在各個年齡段都是一種常見病,進一步說明防治AD對患兒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不同地區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狀況及飲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各地區AD患者常見過敏原差異較大。既往有研究表明,北方與南方常見變應原不同,其中艾蒿、蟑螂、牛奶、黃豆、牛肉、淡水魚特異性IgE抗體陽性率均高于南方[11]。我國西南地區AD患者主要致敏原依次是雞蛋白、牛奶及屋塵[7],而東北地區則主要為牛奶、牛肉和羊肉[12]。本研究結果顯示,陽性率較高的特異性過敏原依次為塵螨組合(67.06%)、黃豆(42.14%)、屋塵(32.94%)和雞蛋白(31.16%),且塵螨組合已超越食物性過敏原,成為AD患兒的主要過敏原,與國內的報道[13]和國外FUIANO等[14]的觀點一致。本研究中,AD患兒以吸入性過敏原為主,塵螨組合、屋塵是AD患兒中陽性率較高的吸入性過敏原,與杜華等[15]報道一致。戶塵螨和粉塵螨屬于塵螨類,滋生場所廣泛,如人類居住場所、工作環境和儲藏物等。塵螨檢出較高可能與本地區溫暖潮濕、屋內有窗簾和沙發有關。塵螨抗原可以直接經表皮或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可引發Ⅰ、Ⅳ型變態反應,因此成為導致AD的重要過敏原。食物性過敏原中,陽性率較高的為黃豆、雞蛋白和牛奶,這與10年前重慶的一項研究[16]不太一致,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飲食習慣可能在發生變化,由黃豆制成的各種食物已逐漸替代雞蛋為主的蛋白質。因此,在宣教時應指導家長,除了常見的雞蛋、牛奶會為常見致敏原,黃豆制品也應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大多數AD患兒有血清總IgE和特異性IgE水平升高等癥狀,檢測血清特異性IgE可幫助臨床發現AD患兒過敏原,塵螨組合、黃豆、屋塵和雞蛋白是引起本地區AD患兒發病的重要原因。在臨床診療中,除了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及家族史進行診斷外,同時需要根據病情對患者進行過敏原檢測,并指導患者盡量減少接觸環境中的吸入性過敏原,避免攝入致敏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