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 唐春林 唐余方

9月28日,重慶市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參加“百家宴”的社區居民舉杯共祝祖國好。圖/崔力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老舊廠房變為文化博覽園,重新修復重鋼崖線生態帶……漫步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新舊融合更迭的氛圍感很濃。
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大渡口因重慶鋼鐵集團而興,也因重鋼的環保搬遷經歷了“成長的煩惱”——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更新,大渡口的人口結構、組織形態、城市功能等都在發生新變化,給基層治理帶來新挑戰。
“面對轉型發展的新挑戰,必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堅持迭代升級的新思路,以社區黨組織為紐帶,打破組織壁壘、地理隔絕,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來、資源鏈接起來,構建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新格局。”重慶市大渡口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勇說。
告別“鋼花鐵水”,大渡口成功讓“鋼城”變為宜居宜業的“公園城市”。而作為支撐城市發展的基本構成單元,大渡口各個社區通過“政治功能具體化、運行管理規范化、黨員隊伍優質化、服務大局常態化、基礎保障系統化”為重點的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深入推進“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實現了黨的基層組織體系與基層治理體系深度融合、相互銜接,展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
2023 年9 月,大渡口民意調查結果出爐,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排名全區第6。
從全區第55名躍升至第6名,體現了東正社區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觀念之變。
9月25日,東正社區黨委書記程家群向各支部書記公布了這次民調結果,并梳理了居民反映的問題,要求各支部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建立問題清單,推動整改落實。
在居民反映的問題中,申請車位流程慢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我們之前花大力氣解決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就是為了暢通消防通道、方便居民,只要有空車位,就趕緊安排有需要的居民把車停進去。”程家群說。
東正社區是重鋼老家屬區,隨著重鋼環保搬遷,家屬區移交社區管理。東正社區既面臨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無物業企業入駐等歷史遺留問題,也面臨城市社區發展過程中的新問題,車輛亂停亂放就是最突出的一個。
“家屬區以前沒有劃停車位,亂停亂放的車輛不僅擋住了消防通道,居民出行也很困難。”東正社區居民周道慧說,由于消防通道被堵塞,家屬區還發生過幾起嚴重的火災。
火災發生后,東正社區黨委下決心要解決車輛亂停亂放問題。
“這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難事,最終能干成,在于社區黨委組織有力,黨員群眾共同出力。”程家群說。
東正社區黨委專門成立了規范停車領導小組,社區黨委書記任組長,社區黨委副書記和社區民警任副組長,各支部書記和網格員任成員,通過民主程序成立“兩會一組”,即居民議事會、居民監督委員會和自治管理小組,充分統籌資源,協調交巡警支隊、城管、消防等部門來現場進行指導。
在具體動員和實施過程中,各支部黨員和居民志愿者對轄區居民的車輛進行細致排查登記,準確掌握底數,并就停車位置設置、劃線問題、攝像頭和道閘安裝、崗亭設置及值守、工程監督等方面收集居民意見,確定并公示停車收費方案,實現車輛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通過整治,東正社區的車位從無到有,最終增加到167個,困擾居民多年的停車難問題得以解決,停車收益還增加了社區的“造血”功能。
“這項工作并不只是規范了停車秩序,還解決了居民對基層治理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自治意識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在東正社區生活了30 多年的老黨員向德育說,現在大家都愿意主動參與基層治理,共同維護小區的環境和秩序。
程家群也認為,東正社區解決停車難這個老大難問題,是促進居民轉變觀念的一個開始,對于參與基層治理,大家從“不理解”到“很支持”,進一步推動了之后的老舊小區改造和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各項工作。
在大渡口,許多社區都和東正社區一樣,通過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將社區黨組織鍛造得更加有力,回應群眾訴求更及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更高效,最大程度激發了群眾的自治熱情。
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往往繞不開“空間”二字。無論是一家人生活的小空間,還是社區這個大空間,都影響著居民的幸福指數。
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都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其特點就是居民居住的物理空間狹小,社區公共空間基礎設施不完善。
不過,通過共建共治,老舊小區有限的空間被“撐大”了。
走進滬漢社區,講述居民“個人小家”和“集體大家”的百姓主題攝影展,“義渡就業列車”,智能化公共衛生間等活動和設施讓人耳目一新,這些都是滬漢社區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的成果。
這些年,大渡口為了解決基層“統不起”的難題,由街道(鎮)、社區黨組織發起組建62 個黨建共同體,吸納65 個區級部門、379 個轄區社會單位以及1300 余名社區民警、網格員、物業企業和業委會中黨員負責人參加,實現組織之間、資源力量聚點成網,統籌推進基層治理重要事項。
滬漢社區就把黨建共同體的資源和力量用到了極致。
為了物盡其用,不重復建設,滬漢社區與毗鄰的新一社區聚焦“一老一小”服務,共建共享轄區老年食堂、幼兒園等資源。
為了滿足居民的便捷生活需求,滬漢社區黨委不僅與轄區社會單位黨組織進行共建,還把范圍拓展到轄區外的單位,吸納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五公司黨支部、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市區供電分公司黨委等加入黨建共同體,這些共建單位為社區安裝了智慧用電系統、休閑娛樂平臺、不銹鋼欄桿等基礎設施。
不僅如此,滬漢社區黨委還與跳磴鎮石盤村黨支部進行共建,把綠色農產品帶給了轄區居民。
“滬漢社區的共建探索,為基層治理凝聚了更多力量,有效利用好每一寸空間,讓居民出門就能得到服務。”滬漢社區黨委書記王迪說。
每天登陸“德分寶”平臺參與積分活動,是八橋鎮融城社區居民王俊梅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
參與最美陽臺評選活動積100 分、制止養狗不牽繩等不文明行為積30分、參加鄰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積15分……今年8月,王俊梅積了3萬多分,她用這些積分在社區積分超市換購了不少生活物品。
“德分寶”是融城社區的數字公益平臺,是拓展居民自我服務的線上應用場景。打開“德分寶”,網格員、志愿者組織、社區服務、公益活動、轄區商家等躍然“屏”上。居民可以通過平臺開展學習、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化解鄰里矛盾等,網格員可以收集意見建議。智能化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為更好更快化解基層矛盾提供了有力協助。
矛盾多、環境差,融城社區曾是大渡口有名的“問題社區”。在盛世融城C區,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小區公共設施缺失、公共綠地荒廢,居民對此怨聲載道。
2022 年,在融城社區黨委的牽頭下,盛世融城C區24名黨員利用“德分寶”平臺,向居民廣泛征集小區公共綠地改造意見,并發起“為小區添綠”眾籌活動,得到居民的積極響應。大家自己買樹自己種,一共種了近300棵綠植,讓小區變得郁郁蔥蔥。
“劃好了網格,搭好了智能化平臺,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都能及時化解,一些社區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有了更多辦法。”融城社區黨委書記王智娟說。
“德分寶”只是大渡口不斷拓展便民服務應用場景的一個載體。近年來,大渡口進一步抓好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對社區進行親民便民化改造,辦事前臺從“柜對柜”變“面對面”、從“辦事場所”變“社區客廳”;推行“網上網下”協同辦公,“線上申報、現場辦理”,“一件事”全周期管理等便民服務措施,切實提升社區辦事效率和服務效能。
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正倒逼社區改變傳統工作方式,探索以“高效服務+智能自助”提升為民服務質量。
建勝鎮百佳園社區就通過模擬居民辦事場景、復盤辦事流程,找出了導致居民辦事多跑路的原因。為了讓居民少跑路,社區黨支部對辦事流程進行再梳理、再優化,以數字化手段,設計開通微服務“小程序”,整合89項便民服務事項,將政策查詢、民生服務等信息上傳,居民無需紙質登記,直接線上查詢,就能一鍵知曉“一件事”各環節辦理流程及所需資料,并同步打印填報,線下一次辦結。
“通過拓展應用場景、改變工作方式,基層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我們對居民的訴求能夠做到‘有求必應’,黨組織也能在基層治理中實現‘一呼百應’,形成良性循環。”百佳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煒說。
這兩年,不斷有居民賣掉商品房,專門來百佳園社區西城佳園這個安置房小區買房居住。在張煒看來,這就是群眾對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成效最大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