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 陳驊
“您可以用手機登錄‘渝約公交’微信公眾號,在線定制個性化出行服務……”數年如一日,在重慶西站,陳維、蘇蔓用熱情的態度、專業的素養向過往游客介紹“渝約公交”的服務功能,以便提供更加便利、智慧、優質的出行服務。
陳維、蘇蔓是重慶交通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公交集團北部公交渝約公交發展公司黨支部的兩名黨員。近年來,該黨支部鼓勵黨員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有效解決了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翻開了重慶公交創新發展新篇章。
在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集團各個領域均成為“主心骨”“領頭雁”,助力企業團結帶領好職工群眾,齊心協力抓改革、謀發展。今年1—8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完成建設投資292.7億元,完成客運量16.99億人次……亮眼數據的背后,能夠清晰地看到黨建已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6月6日,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公交集團兩江公交九分公司在居民小區調研市民對出行的意見。圖/重慶交通開投集團
8月31日,隨著中梁山隧道首板仰拱混凝土的澆筑完成,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金山寺車站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禮學路站至金山寺站TBM 區間雙線全部順利貫通。
“與預排工期相比,禮學路站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提前了38天,金山寺站完成主體結構封頂提前了10天。”看著15號線二期工程完成了兩個關鍵性工程節點工作,作為該線路的總承包部指揮長,同時也是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鐵路集團與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臨時黨支部黨員李兵興奮地握緊了拳頭。
在李兵的記憶中,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仍歷歷在目:多次穿越富水區、采空區、巖溶區及既有鐵路線,需要不斷優化現場設計;部分施工區域緊鄰居民區,需要協調交通疏導;施工場地內大面積分布著人工填土,極易產生不均勻沉降,需要在施工中嚴格監控量測……
“但這些困難我們不僅都一一克服了,還在11個月的時間內實現了三層明挖車站的全面封頂。”李兵深知,該項目的高效優質推進,離不開黨建聯動的力量。
建設一條軌道線路,設計、挖掘、鋪軌、建設站點等工程都涉及不同單位和企業。如何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重慶鐵路集團黨委構建了“黨委+項目部黨組織+重難點工作”的黨建聯動機制,攜手參建單位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建共建活動,抽調業務骨干在項目一線共同組建臨時黨支部,在資源調配、施工組織、技術攻關等方面做好統籌部署。
“結合工程項目建設實際,專門成立項目攻堅黨小組,支部委員兼任攻堅黨小組組長,帶領黨員干部向項目生產經營卡點、難點‘沖鋒陷陣’。”在重慶軌道交通15 號線土建4 包段臨時黨支部書記劉新凡看來,通過“亮身份、踐承諾”“去工地、解難題”等黨員先鋒行動,許多黨員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構建起了市域鐵路項目建設的“橋頭堡”。
除了建設領域,在公交站場規劃布點等領域,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交通樞紐集團土地中心黨支部也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助力全市構建完善的公交場站體系,切實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助推重慶公交站場TOD 開發從無到有、到全國領先。
“嗒、嗒、嗒”……凌晨1 點,重慶軌道交通三號線道岔梁上,開展養護作業的聲音此起彼伏。
隨著最后一班列車進入車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重慶軌道集團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的張杰,和同事們一起頭戴安全帽、肩背10公斤重的工具包,開啟了夜間的技改測試工作。
在重慶,單軌列車抵達目的地后,可利用更換軌道的方法,實現原地“掉頭”折返行駛。這項技術的實現便是源于單軌道岔這一關鍵設備的應用。
然而,由于道岔是“無替換設備”,若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直接導致列車停運。為了保障線路運營安全,日常維修時,張杰都會記錄下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并寫下自己的總結。數十年下來,張杰和他的團隊已經記錄了豐富的資料數據,為道岔的國產化提升提供了大量的依據。
為了把設備維護檢修的難點、提質增效的關鍵點,作為技改創新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張杰以“黨建+技能創新”的工作機制為青年員工開展培訓與“比武”,不斷推進設備設施的創新創效。
“黨建+技能創新”是如何運作的?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以黨建年度考核評價系統為依托,把創新工作情況作為黨建工作成效的“加分項”,激勵黨員創新攻關。
2012 年,因工作成績突出,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支持張杰成立了市級技能專家工作室,此工作室于2014 年成為國家級工作室。為發揮優秀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工作室通過“師帶徒”“結對子”“以點帶面”傳授技能,如每年選擇20名基層職工進行培養,培養后再讓他們傳授經驗給各個工班骨干,層層傳遞至每一位員工,完成技能人才梯隊建設。
數年下來,工作室以黨建激發創新發展的效果已經顯現:培養技術骨干180多人,多名骨干學員在張杰帶領下完成單軌道岔技改創新項目近30項,獲得國家專利9 項,助推重慶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裝備90%以上實現國產化,并創立多個國家、行業和地方跨座式單軌道岔標準規范,助力重慶跨座式單軌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自從開通了1106、1107 線路,再也不愁從家里到單位的3公里距離該怎么走了。”9月27日早上7 點,家住重慶市巴南區新城金樾府的張茜在金竹大橋公交站臺上車,大約10 分鐘后,便抵達了巴南區人民醫院。
談起新增的兩條公交線路,張茜和附近的居民們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以前坐其他線路公交車,步行距離都近乎2公里,到單位需要約1 個小時,經常坐出租車開銷又大。”7月7日,張茜的煩惱被徹底解決,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所屬公交集團南部公交魚洞分公司新開通公交1106 線、1107 線,市民往返巴南區人民醫院、龍洲灣樞紐站、漢海海洋公園等地更加便捷。
這個“有溫度”的變化,源自公交集團“重慶公交小蜜蜂”志愿者在巴南區金竹村社區了解到居民們希望解決新城金樾府、金科集美錦灣等小區出行不便問題后,第一時間做出的回應。
今年4 月起,公交集團黨委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號召黨員、團員、志愿者組建“重慶公交小蜜蜂”志愿者隊伍,走街串巷做好調查研究,精準了解群眾出行需求,以求給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務。
截至9月底,志愿者們深入到211個社區,爬樓梯、鉆小巷、上街面,通過口頭詢問、問卷調查、群眾接訪等形式,收集有效調研問卷75007 份,梳理需整改問題350個。目前,集團已整改200余個,收獲市民一致好評。
在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類似這樣的優化服務還有許多:開行軌道交通環線和4 號線互聯互通直快車、10號線快速車,為乘客節省出行時間;在軌道交通環線、1 號線等9 條線路的運營車站增設469 個“求助按鈕”,讓有問題訴求的乘客實現與車站工作人員一鍵通話;在6 條公交線路實行“響應式下客”服務,以車內配置“下車按鈴”設備,為乘客提供“按需下車”功能服務……
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始終堅持“黨建+服務民生”工作機制,把黨的建設與各項業務有機融合,建立黨建品牌矩陣,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推動企業創新和服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