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世紅

109 團首席專家楊世紅在阿壩州汶川縣克枯村開展科技下鄉服務
2023 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全省林草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草局決策部署,胸懷“國之大者”、緊扣“省之要者”,全面推進“三個三”工作總體思路和“兩業并舉、雙輪驅動”總體戰略,努力開創四川林草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四川省林業和草原生態旅游發展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發揮“四庫”作用,踐行“兩山”理念,按照省林草局領導推動林旅融合的要求,根據地方林草部門的發展需要,組織四川農業大學、省林業規劃設計院、省生態康養協會等單位,組建了科技下鄉萬里行林旅融合發展專家服務團第109團,以林旅融合為主要工作方向,指導各地結合林草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助力鄉村振興,譜寫林草新篇。
四川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大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5.72%,森林和林地、濕地、荒漠土地面積超過幅員總面積的55%。四川擁有廣袤的山水和茫茫的林海,是一個生態大省,具有豐富的林業和旅游資源,同時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珍貴物種基因庫之一,被譽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如何讓這些寶貴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為我省林草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

109 團在阿壩州汶川縣灞州鎮開展科技下鄉服務和培訓
林旅融合發展是一種創新的發展模式,能夠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林業資源,提升旅游品質和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林旅融合發展不僅可以增加林業收入、提高林農收益,還能豐富旅游產品、滿足游客需求,同時保護生態系統,提升綠色指數。這種發展模式符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也是四川省打造綠色天府的目標之一。為了推進四川省林旅融合發展,四川省林業和草原生態旅游中心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省生態康養協會等單位,組建了科技下鄉109專家團。109專家團是一支專業化、實用化、服務化的科技服務隊伍,擁有強大的專業技術實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109團秉承“科技賦能、林旅融合”的理念,通過科技賦能四川林旅融合發展,為打造綠色天府貢獻力量,成為推動林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為了推進林旅融合發展,109團制定了《“科技下鄉萬里行”林旅融合發展技術服務團2023年工作方案》,并在成都市、樂山市、廣元市、雅安市、阿壩州汶川縣等地開展科技下鄉服務。自今年初成立以來,109團先后派出30余人次進行實地調研和指導服務,成效顯著。
林旅融合發展培訓。109團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了針對林旅融合發展的培訓活動,為林草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度假區試點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團隊召開了見面會,解讀了生態產業標準,推動了森林康養度假區試點建設和林旅融合的相關工作。此外,團隊還為生態旅游資源節會的申報和舉辦、森林康養基地、森林鄉鎮、森林村莊和森林人家等品牌示范創建提供了專業指導。例如,在樂山市,109團組織了林旅融合發展培訓,重點關注生態旅游節會的宣傳策劃、生態旅游品牌的申報創建以及森林步道的試點建設。通過這些培訓,團隊提升了林旅融合發展的專業水平,推動了林業與旅游的有機融合。
森林康養基地運行監測和指導。109團通過實地考察、電話訪談和會議座談等方式,對全省各地的省級森林康養基地開展了相關的運行監測和指導工作,深入了解成都市、雅安市、宜賓市、巴中市的119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的運營情況,并總結了疫情后的發展建議和存在的問題。這些活動為森林康養基地的可持續運營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指導,推動了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實地調研和指導服務。109團積極投入實地調研和指導服務,為當地的林旅融合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團隊赴汶川縣對巴布納森林公園、灞州鎮克枯村、大寺小逸、云享杜鵑等林旅融合生態資源進行了深入調研。專家團隊以”立足四川看汶川,同時立足汶川看四川”為理念,從汶川森林康養高質量發展、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規劃提升、生態旅游品牌打造等多個層面進行引智、引商、引流工作。為汶川的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開啟了新模式,為林旅融合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這些實地調研和指導服務為推動林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帶來了積極影響。
109團的故事還在繼續,將繼續奔赴更多的地方,用科技和文化的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為林草發展探索新增長點,為綠色天府添彩增光。讓我們期待他們的更多精彩表現!

109 團在四川省巴布納森林公園指導林旅融合發展

109 團專家楊世紅、黃鶴在阿壩州汶川縣大寺小逸實地調研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