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田英隆 李紅梅
蒼溪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嘉陵江中游,因“樹濃夾岸、蒼翠成溪”而得名。全縣幅員面積2334平方公里,轄31個鄉鎮、454個村(社區),總人口74.29萬人,農業人口61.43萬人;森林面積152.4萬畝,森林蓄積93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32%。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以來,蒼溪縣緊緊牽住林長制就是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林長制辦公室統領協作優勢,打破行業部門和行政區域壁壘,不斷夯實林長治理之基,同心協力筑牢嘉陵江中上游生態屏障,擦亮“綠色家園”金字招牌。
聚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任務,科學搭建林長制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四梁八柱”,在有形覆蓋的基礎上實現有效覆蓋。一是行政林長 “覆蓋面”。按照黨政同責、分級負責的原則,設置縣、鄉、村三級林長1991人(其中:縣級林長34人,鄉級林長336人,村級林長1621人);設置村級監管員439人、村級網格員3527人(村民小組長2435人、生態護林員1092人),實行縣級林長包鄉、鄉級林長包村、村級林長包組和網格員包山頭地塊,把巡林責任落實到最小單位和基層末端。二是校園林長 “繃緊線”。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哲學思想,從娃娃教育抓起,在全縣中小學校探索建立“校園林長”99名,廣泛開展“森林防滅火·開學第一課”“愛護地球·保護森林”主題班會,讓蒼溪縣5萬余名學生從小樹立保護森林、防患火災意識。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同學們爭做“小衛士”“小宣傳員”,使近5萬學生家長受教育。三是項目林長 “扭住點”。在重點項目建設中凡涉及使用林地的均設立“項目林長”,由縣政府建設項目分管負責人擔任項目林長,縣林業主管部門和建設項目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項目副林長,負責深入項目建設現場開展巡林督導,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涉及森林資源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并在項目現場顯眼位置設置項目林長公示牌,接受社會監督。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縣級林長簽發林長令3個、縣林長制辦公室發放林長工作提示函26份,組織各級林長巡林10萬余人次,發現并解決問題857個。
全領域全過程貫徹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打造暢通高效的內外協調聯動機制,健全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和充分修復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保障體系。協同教育引領。圍繞破壞森林資源突出問題,深入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縣委組織部舉辦全縣黨政領導干部讀書班及專題培訓3期12課時,縣、鄉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組織專題學習53場次,學深悟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縣委宣傳部號召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社會宣傳工作,縣司法局開展森林資源保護“三進”普法活動,通過出動宣傳車、播放LED電子屏、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林業普法教育新增受眾10多萬人次。協同執法管理。探索“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等跨行業的協作機制,在綜合執法、行刑銜接、公益訴訟等方面深化部門協作,2022年度國家森林督查反饋違法毀壞林地項目204個,立案查處151宗,收繳罰款645.2396萬元;違法采伐林木項目33個,單獨立案查處項目5個、并案查處項目24個、不予查處項目4個,收繳罰款10.8435萬元。恢復林業生產條件和植被面積31.7768公頃,規范完善林地許可面積15.5047公頃。協同督查考評。用好用活林長制督查考核“風向標”,“點對點”精準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縣委目標績效管理辦公室、縣林長制辦公室每年聯合開展綜合督查1-2次,并在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中設置目標考核分值2分。縣紀委監委機關從嚴追究破壞森林資源的鄉鎮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林業部門監管責任、黨員干部紀律責任,2023年追責問責縣級部門(黨組)3個,縣國有平臺公司4家,科級領導干部13人,一般干部9人,村(社)干部和一般黨員29人。

蒼溪縣亭子湖

蒼溪縣梨仙湖濕地公園
深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律性認識,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一是“一套人馬”整合資源。以縣領導聯系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的分工責任為基礎,對林長、河湖長、田長工作進行綜合論證,在相同點相似點上“打捆”做文章,科學優化縣鄉村的“三長”設置和包保責任區分工,杜絕“各自為陣”,減少了人力資源和行政成本浪費,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二是“一場會議”統籌部署。縣委縣政府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三長”工作,統籌召開年度會議,統一安排部署、常態督導檢查、一體推進落實。強化屬地、行業部門協調聯動,林業、水利、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準確定位自己的工作職責,各司其職、聯動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級各部門樹牢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進一步健全黨政、社會、企業、公眾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行動體系。三是“一方山水”共同守護。精準落界林、河(湖)、田分布區域,共繪一張圖、共織一張網,壓實管理、保護、治理相關責任。包保責任區域領導兼負林長、河長、田長職責,堅持“一巡三查”,加大巡查密度、增強過程精度、提升監管硬度,“對個性問題”單獨解決、“對共性問題”會商解決,避免了“按下葫蘆浮起瓢”,從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河湖污染、面源污染形成一個有效治理鏈,切實保護好一方青山綠水,為推動蒼溪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保障。
蒼溪、閬中、南部三縣(市)同處長江上游嘉陵江中段,縣城兩兩相距僅20公里左右,蘭渝鐵路、廣南高速、國道212線貫穿全境。三縣(市)從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角度出發,強化流域系統治理協同治理,簽署《閬蒼南林長制跨區域一體化合作協議書》,推進林長制跨區域一體化合作。一是建立會商交流機制。三縣(市)林業主管部門加強工作聯系,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議事協調會商機制,并于2023年7月27日在閬中市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明確了年度林長制工作合作重點任務,簽訂了林長制、松材線蟲病防控等2個合作框架協議,形成了“部門領導牽頭掛帥、林長辦統籌協調、業務股室各司其責、三縣(市)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二是建立聯巡聯防機制。在三縣(市)域交界區域每半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林長聯巡活動,有效解決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中的爭端爭議,進一步明晰雙邊權責邊界,特別是建立森林防火聯防聯撲、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涉林案件聯動協查等跨界應急響應機制,構建了遇事不扯皮、矛盾不出縣的平安林區新局面,切實提升三地邊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三縣(市)共同探索建立森林防滅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資源管理、技術人員交流、重大課題或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加強毗鄰地區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及聯合調度、聯合巡護,定期通報病情、火情、險情等相關信息,實現各類數據共享共用,不斷擴大區域協調聯動的“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