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意迦
盛夏驕陽似火,在涼山州會理市核桃示范園區,金銀春正在開展核桃種植技術服務,結合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他耐心細致地向核桃種植戶講解肥水管理、采收處理、病蟲防治和林產品安全管理等知識,手把手指導,得到林農一致好評.....深耕經濟林培育研究十余載,金銀春在山間林田播種“科技”,在平凡中實干出彩,留下林草科技推廣員最美的身影。
“以后學以致用的機會更多。”是金銀春碩士選擇森林培育專業時重點考慮的因素。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家鄉的柑橘林讓他對經濟林木產生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大學時他毅然選擇林業專業,碩士畢業后,先后在內江市市中區林業局、廣元市朝天區林業局、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從事核桃等經濟林培育研究和推廣工作。
我省是核桃產業發展大省,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氣候條件多樣,核桃品種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和局限性。在廣元朝天區工作期間,金銀春在核桃良種推廣時發現了原有品種的細微缺陷,導致整體出仁率不高。于是,他與當地同事一起商量如何改良,篩選出更具有商品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種。經過多年努力,于2014年選育出核桃良種蜀朝2號,彌補了原有品種的缺陷。同時,積極參與良種采穗基地建設,推動良種化進程。通過以核桃良種為基礎、芽接技術為支撐,朝天區核桃園區的良種化率達到了90%以上,全區良種化率達到60%以上。
面對朝天區每年3萬畝核桃良種改良的推廣任務,他時常到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和驗收。當金銀春看到嫁接工人取芽操作方法不規范時,他耐心提醒,嫁接工人卻覺得這是慣例并沒什么大不了,他就說:“我以前學的就是經濟林,專攻樹種就是核桃”,邊說邊接過他們的嫁接刀進行操作示范。從接口處理、取芽、接口對齊、綁縛......一系列專業而熟練的操作,讓嫁接工人心服口服。
他善于調查研究和學習,在涼山州幫扶期間,利用自身的專業特長和優勢,發現和總結當地核桃、花椒產業存在的瓶頸問題,并積極建言獻策,撰寫了鹽源縣花椒產業發展報告、鹽源縣核桃產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等,為當地林草部門提供咨詢和參考。
“深入基層、沉下去。”是他的工作良方。他說:“科技下鄉時,盡量把時間安排充裕,與嫁接工人討論提高成活率的經驗,與種植戶交流喜歡什么樣的核桃品種,往往受益匪淺。”他參與的“核桃韌式皮嫁接方法”發明專利,其思路就得益于與嫁接工人交流“如何增加形成層接觸面積,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探討,經過改良驗證,該方法將之前不穩定幼苗嫁接成活率提高到了90%以上。
“因地制宜、實起來。”是他的工作法寶。“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離不開具體的推廣環境條件,要結合當地實際進行研判。”在鹽源縣進行青花椒的側枝輪換修剪技術推廣時,他發現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種植區,由于熱量充足,枝條生長量能夠達標,第二年結實良好,但若種植區高于1800米,修剪后枝條生長量不夠,第二年結果就很少,推廣效果則較差。“這就需要我們在推廣每項技術時做好區域試驗。”他說道。
實踐出真知,行家在一線。在長期的服務基層工作中,他腳踏實地、兢兢業業,懷著對科技推廣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積極參與縣域林業產業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從剛上班時一名默默無聞的技術人員,逐漸成長為高級工程師、經濟林栽培的行家里手,為我省核桃、花椒等林業產業發展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
工作之余,金銀春積極參與各類技術培訓和指導,切實解決基層林農的種植問題。曾參加中央財政“三區”科技人才服務3年、科技扶貧(下鄉)萬里行核桃團行動4 年,并積極參加人社廳專家服務團等服務基層活動,累計開展各類技術服務達500 場次,累計培訓和指導6000 余人次。在與基層對接交流的過程中,他積極將實用的林木良種和技術推廣到林業產業發展中去,在參與指導的技術服務示范點中,花椒最高增產1倍,青花椒最高增產4倍,核桃最高增產0.5倍。

青花椒技術培訓

講解花椒幼樹管理

指導貧困戶正確施用農藥
2018年6月,金銀春響應省委省政府和單位援彝號召,到涼山州鹽源縣參與為期3年的省林草系統綜合幫扶工作,親眼見證了扶貧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體會到了脫貧攻堅的意義和責任。
在駐村幫扶期間,他先后深入28個鄉鎮100多個村開展核桃、花椒的實用栽培技術推廣和技術指導,建立起100個村級核桃、花椒標準化栽培示范點。同時,他還積極開展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等工作,通過農民夜校培訓群眾700 余人次;通過電商平臺助農銷售蘋果20000多斤、核桃3000斤;為全村產業發展申請省科技廳產業扶貧資金20萬元;先后給村內項目區貧困戶送肥料6.5噸,送花椒苗3000余株……
幫扶路上,他的“貼心”也換來了群眾的真情。有一次,有村民反映紅花椒樹零星出現“秋葉枯萎,冬天死掉”的情況。他與駐村隊員一同踏查現場,經過認真觀察,判定是雨季地下水位較高導致花椒爛根,當即提出“在地邊挖深溝,解決雨季水澇問題”的建議。第二年回訪時,秋季枯葉的情況得到緩解,村民感激地挽留他們,“一定要吃了‘坨坨雞’再走。”
為更好的開展工作和照顧家庭,他克服巨大壓力,2019年將“家”搬到了鹽源,開啟“一人扶貧全家出動”的幫扶征程。
因工作成績突出,他在扶貧期間連續3年考核優秀,連續2年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獲得省屬事業單位脫貧攻堅記功獎勵,被評為林業綜合幫扶隊技術能手。面對榮譽,他說:“這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持,離不開組織的厚愛。感謝脫貧攻堅工作讓我有機會圍繞專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通過推廣林草科技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盡一點微薄之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干林業,學習和創新很重要,只有不斷積累,才能增強林草科技含金量。”金銀春積極參與林業科研和創新工作,參與10 余項國家、省級項目,其中,主持項目6 項,主要包括“四川良種核桃及優異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川中丘陵區核桃高產技術研究與示范”“核桃砧木種質資源收集與選擇研究”、省科技廳“四川油橄欖高效栽培技術培訓與產業化示范”“黑核桃砧木生長發育規律及抗性比較研究”“涼山彝區鹽源縣花椒實用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等;參與的項目包括“核桃砧穗組合的親和性試驗研究”、省科技廳“美國核桃良種繁育及栽培技術引進與示范”、國家林業局《四川省核桃種質資源調查編目》等。
經過近10 年的研究和積累,發表核桃、油橄欖、花椒相關論文20 余篇。他的朝天區核桃品種選育及芽接技術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朝天核桃品種培育與產業開發相關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穗狀核桃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相關科研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贏得良好口碑。
為解決盆周丘陵區核桃病蟲害嚴重、豐產性差的問題,他多年來努力發掘丘陵區核桃優異種質資源,與四川凱利林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選育出適合丘陵區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種植的核桃品種“凱林”。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好、抗病性強,目前已獲得大面積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參與核桃實用技術培訓中,他還培養了一批會嫁接、懂修剪的栽培能手,特別是在廣元期間培養的技術人員,很多被聘請到周邊縣區擔任核桃專職技術員,負責指導當地的核桃綜合管理,有效助推核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他用心用情,及時總結研究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與轉化;他誠心幫扶,托起林農致富夢,譜寫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美好藍圖。目前,在省林科院經濟林所工作的金銀春,繼續“老本行”——核桃、油橄欖、花椒等樹種的栽培示范與技術推廣。“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省級科研平臺,積極參與林草科技推廣和科技下鄉活動,做好特色經濟林樹種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推廣,為高水平建設天府森林糧庫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以科技興林,以產業富民,是他的初心所在,也是他立足新時期助力林草科技推廣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