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離咲

活動合影
編者按:2023年7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至愛小記者們走進世紀出版園,參觀了兩家出版社:本刊所在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以下簡稱“人美社”),以及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少兒社”)。在此,我們征集他們的觀后感,以饗讀者。
在人美社走廊墻壁上,掛滿了以少年兒童為主要人物形象的老式畫報,有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的,也有倡導植樹造林的,還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優秀傳統故事。參觀完本刊編輯部后,我們和人美社的老師們開啟了有趣而又有意義的對話。
首先,副總編輯吳迪老師告訴我們“什么是世紀火種”。她說,這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創立的黨建品牌,是集團黨建工作與出版業務緊密融合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建引領 +閱讀推廣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世紀火種”致力于“賦能閱讀推廣,建設書香中國”,以“世紀好書”作舟、揚思想文化之楫,共讀時代之書、共享閱讀之美、共筑精神之家,讓更多市民獲得文化滋養與精神提升。當被問到“如何看待圖書出版”時,她回答:“我們希望國家的進步,不得不希望教育的進步;希望教育的進步,不得不希望書籍的進步。”
接著,有小記者提問本刊編輯部主任陶晨老師“雜志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她告訴我們,2024年恰逢本刊創辦20周年,編輯部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同時會持續開展各個角度的慈善事業的推廣。緊接著,本刊編輯部副主任翟英老師為我們講解了雜志從組稿到出版的過程,并鼓勵我們積極投稿。
最后,連環畫編輯室主任康健老師手執一本講述拾金不昧故事的連環畫,向我們介紹了連環畫的特點以及制作方式。他告訴我們,連環畫的精妙之處在于畫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感極強,仿若一幅幅電影畫面。“中國連環畫是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結晶的代表,僅用毛筆繪制,配上幾段文字,就可以描繪出一個個文學經典。”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一幅幅精致的插圖中,在一卷卷經典的書籍中,人美社用細膩的筆觸道不盡藝術的華美樂章,縷縷的墨香中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雄厚底蘊。“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希望越來越多的書籍可以被創作、傳承,也希望文化的火種生生不息。
《至愛》駐南翔中學小記者 白若妍
《至愛》駐復旦萬科實驗學校小記者 王欣彤
《至愛》駐徐匯中學小記者 方媛
《至愛》駐田林第三小學小記者 歐陽靈兒
《至愛》駐寶山區世外學校小記者 劉奕塵
依依不舍地告別人美社后,我們來到了少兒社。少兒社黨政辦公室主任李亮老師、《十萬個為什么》工作室編輯劉偉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在參觀《十萬個為什么》工作室時,李老師告訴我們,科學的思維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好奇地問他們:“作為大人,你們是怎么會寫出少年兒童喜歡的作品呢?”劉偉老師說:“我們也是從小孩子長起來的呀,所以其實我們很了解你們的心思哦。”他向我們解釋了如何甄選《十萬個為什么》中的“為什么”:首先,由不同學校的小朋友提出他們想了解的“為什么”;其次,編輯們進行收集和篩選這些問題,并邀請科學家或專家作出科學闡述和解釋;最后,編輯們將科學家的科學術語闡述轉化成少年兒童能夠理解的文字,并配以清晰的插圖、圖表和例子來幫助少年兒童理解所呈現的概念。他說,而這些“為什么”入選的標準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新、奇、趣。“新,就是時新、創新;奇,就是奇特;趣,就是有趣,比如多吃零食為什么會發胖等。”
對于“少年兒童閱讀歷史類圖書時,是要注重閱讀史料證據還是只需要吸收已有觀點”這個問題,李亮老師談了自己的看法:“其實讀歷史類圖書的目的是了解歷史。一本史料原籍講述的只是一段歷史。而少年兒童應該像福爾摩斯一樣,把零零散散的幾段看似不相干的歷史像串項鏈一樣串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所以,為了知道歷史的真相,我們應該閱讀更多的書籍,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歷史;同時也應該揣摩作者的想法,因為每個人對歷史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時間,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兩方面都要兼顧。”最后,他建議我們要讀權威性的圖書,讀的時候寫下自己的感想。
書籍是持續影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一起愛閱讀、會閱讀,共建書香上海,共創書香中國。
《至愛》駐新普陀小學小記者 梁辰希
《至愛》駐同洲模范學校小記者 焦梓棲
《至愛》駐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小記者 陳沐瑩
《至愛》駐民辦德英樂實驗學校小記者 朱依雯
《至愛》駐江蘇路第五小學 陸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