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宜鑫
陜西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00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增強對城市園林工程項目的建設力度。在城市建設規劃的過程當中,通過發展具備中國特色的風景園林項目,對園林建設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利用植物造景種植設計等方式,凸顯出園林景觀工程特有的生態效應和美觀度。在獲得更多建設經驗的同時,也美化了城市環境,使得風景園林建設的理論知識得以充實。在大量園林規劃理論知識總結的前提之下,相關從業者也在不斷總結植物景觀規劃的方法,希望能夠找到提高園林項目建設水平的方式。在園林景觀種植的過程當中,各種植物的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園林規劃從業者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的過程當中,也力求以多層態滿足植物在四季變化時的生態效應需求、美觀度需求。
風景園林景觀項目的設計人員在進行整體規劃時,需要使植物景觀和當地自然環境充分融合,植物在移植后才能夠正常生長,保持良好的景觀造景效果,達到環境綠化的目的。同時,也可降低人為干預對于植物外形、植物生長造成的負面作用,提高風景園林工程項目的建設價值。設計工作者應當全方位了解植物的自然性特征,創造良好的植被生態系統。通過對風景園林內部生態環境的綠化設計,改善城市空間,創造更多的自然景觀,也可使居民在欣賞時可以舒緩壓力,放松身心。
在風景園林景觀項目的規劃建設過程當中,對植物景觀的設計優化,堅持人在植物景觀環境中的主導地位,使人與植物能夠達到和諧共處的狀態,也可真正滿足風景園林項目規劃建設的目標。在古典花園當中,蕨類植物的設計主要為人們在觀賞時擁有更好的審美體驗,來進行不同植物和建筑物的合理搭配。高大喬木需要滿足冬季防風、夏季遮陽的要求,在不同季節,種植開花類植物可以提高園林景觀的美觀度。這些植物造景的方式和技巧都是為人的感受而生,使人們能夠在室外空間活動的過程當中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景觀,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可以發揮風景園林規劃和景觀建設的充分價值,將植被、喬木、灌木等等進行多層次的融合設計,讓植物得以有效生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美妙景致,從而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
合理的選擇植物,進行景觀設計,改善風景園林的生態環境,可以呈現出獨特的景觀特色。相關設計工作者在植物景觀規劃時,需要講究植物的色彩搭配、高低起伏的規劃和不同季節植物生長習性的融合。在設計過程中,堅持協調性原則,才能夠使植物彼此之間和諧相處,同時營造良好的景觀風格。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者需要站在長遠的角度出發,考慮園林工程項目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強調對園林項目細節部分的修整,也讓園林工程周邊的環境可以長時間的協調發展,給予人們更好的休閑和娛樂享受。
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風景園林設計規模正在逐漸擴大化。同時,在項目的規劃建設過程當中,很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規劃工作和實際的施工操作存在出入。風景園林項目的景觀設計師應當站在整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植物群落設計、園林設施建設和建筑結構構造進行多重考量,才能夠提高設計內容的科學性和和諧性。但當前許多設計工作者仍舊沿用傳統的設計模式,未能跟隨時代的變化,更新思想觀念,從全局角度完善設計內容。在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當中,許多設計師缺乏實踐性,并不清楚相關植物的生長習性,因而在選擇植物種類的過程當中,經常會使最初規劃設計的效果與實際的施工建設結果不一致。且許多工作人員缺乏對設計元素的合理考量,進行統一化的設計,這也會使風景園林工程項目失去獨特性。
在風景園林工程項目的植物景觀規劃過程中,掌握前期的設計資料,進行實地勘察,從而根據已有的數據和環境指標,進行植物類型的甄別和合理搭配,提高設計內容的可行性,也能夠合理分配資源,避免在項目建設期間,資金被浪費。在工作人員進行工程資料收集時,應當了解項目建設區域的綠地系統規劃要求、植物分布的特征、當地的地形結構、土壤情況氣候條件等等特點,確保相關資料的齊全性,才可更好的完成后期景觀工程的規劃和植物群落的設計工作。
4.1.1 調查建設區域現有的植物植被資源
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創新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核心環節。上化院在創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方面進行著有益的探索。上化院先試先行,大膽探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突破產學研用結合的體制機制障礙。
現存的植物資源會直接影響到風景園林工程項目的植物景觀設計內容以及最終建設結果,可以建設具備獨特性的風景園林景觀風貌。通過對當前現存場地內的植物資源情況進行調研,了解植物的種類、冠型、高度等等數據內容,做好信息收集和資料和匯總,了解當前數目的生長階段以及剩余壽命,獲知相關樹木資源和植被資源對病蟲害的敏感程度,了解植物養護和栽植的需求,才可在植物景觀總體規劃的過程當中,提高相關建設內容的可行性。
4.1.2 地形因素
在風景園林景觀植物規劃和設計的過程當中,相關地形結構對植物的栽植以及分布會產生直接性的影響。設計工作者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需對相關建設場地內的地形情況進行詳細調研,了解地形坡度、坡向,判斷是否存在明顯的陡坡。在搜集和匯總關鍵數據信息的前提之下,也可為后續的景觀規劃設計工作奠定基礎。
4.1.3 土壤因素
園林景觀工程的設計工作者需要深入施工現場,對土壤類型進行調研,了解土壤的PH值、微量元素含量情況等等內容,方便后續選擇合適的植物。也可更好的進行養護工作的規劃和準備。同時,工程建設人員也需要了解相關建設場地內的水文情況,工作人員要對水源的流動方向、最高水位和總體水容量進行調查。在項目的建設后期,選擇植物種類時,也可根據土壤環境和水文特征合理的加以甄別。
4.2.1 做好景觀的空間規劃設計
在現代城市風景園林建設過程當中,植物景觀的占比極重。風景園林景觀中有70%以上的陸地面積,需要通過綠化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空間布局調整。植物景觀在進行規劃和設計的過程當中,要求設計工作中可以從宏觀層面對植物的尺寸、疏密分布、排列順序進行規劃??臻g疏密主要指園林工程項目地表植被的覆蓋密度,通常地表植被可以分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這三種類型。根據項目的建設需求和工程的總體成本,合理的完成植物景觀的空間規劃工作,傳達出相關園林工程項目應有的意境,才可滿足工程規劃建設的目標。我國的現代園林規劃尺度在逐漸增大,其功能模塊也不斷擴張,這也要求工作人員在進行植物景觀規劃和園林布局考量時,能夠豐富相關細節部分,做到對設計內容的無限優化[1]。
4.2.2 要達到特色規劃的要求
在進行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的規劃過程當中,植物景觀內容是否具備豐富性和地區特色,會決定整個項目的建設效果和整體價值。規劃設計人員需要了解風景園林工程項目建設場地的具體情況,獲知其功能定位。相關工作人員要結合已有的數據內容,對植物景觀的形成方案進行分析。要建設具備特色化的景觀分區,對植物的種類進行調整,從而滿足不同區間內的植物造景需求,提高整體的景觀工程建設效果。
4.2.3 對植物景觀的時序和色彩規劃進行把控
植物景觀持續變化是其與其他工程項目產生區別的重要環節,時間和季節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植物景觀的日變化體現在小范圍空間內,而季節變化則在整個大面積的景觀空間內呈現出植物外觀形態的變化。植物景觀在最初的概念設定和規劃過程當中,設計師需考慮季節變化因素對植物和景觀帶來的近景、遠景等方面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園林空間中不同季節的景觀植物進行綜合統籌和合理安排,確保每一個季節內植物的景觀形態都能滿足造景需求。通常在植物景觀的遠景規劃中,要對20年、50年的時間節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設定,了解植物的生長速度和變化情況。同時從業者在植物景觀設計時,需要對色彩因素進行控制,要使植物景觀更具層次性,讓宏觀層面中不同植物的色彩基調更加豐富,布局更具合理性。
4.2.4 對植物景觀的樹種類型進行有效規劃
園林景觀的設計工作者在進行項目的設計規劃時,需要考慮植被的抗逆性、美學特征、耐寒性、抗病蟲害能力。工作人員要有效提高植物種植后的生態功能,避免自然環境對植物功能產生的負面作用。通常植物具備著蒸騰吸熱,減菌降噪等多重功能。植物的美學特征主要體現在人們的觀賞以及文化特征的表現上。在提高植物多樣性的前提之下,盡可能的利用鄉土植物,調整樹種的種類,對快長樹、慢長數進行合理搭配,讓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的比例更具合理性,才可提高相關工程項目設計的效果。
4.3.1 空間設計
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者需對已經確定的植物景觀特色分區進行研究,要從功能實現等方面考慮規劃項目的空間關系。要根據項目的大小規模,對密林區、疏林區、草地的位置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得相關區域的范圍和位置設計更具合理性。
4.3.2 工作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植物材料
在園林景觀項目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對植物景觀單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要有效選擇植物材料,對喬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等進行合理甄別,盡可能的完成多種類的搭配,使得不同群落的基調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物種也更具豐富性。相關工作人員在不同植物的比例調整上也應給出明確的規定,使得項目的各項工作內容可以達到設計要求。
4.3.3 平面設計
在進行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的平面設計過程當中,工作人員需要對規劃區域的平面布局進行細化分析。要客觀反映植物群落的疏密關系變化,使其在水平方向上更具設計的合理性。在進行平面設計時,也要對林緣線進行設計。它是指樹木樹梢、花木邊緣、樹冠垂直投影與地面所產生的連接線。通常,植物空間在設計和規劃時也以這種方式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整,在提高設計科學性的前提下,也可以使區域空間的大小、透視線開辟的形式更具合理性,能夠給予人們極佳的美觀感受和舒適體驗[2]。
園林景觀工程項目的施工人員在操作之前,需要對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進行全方位的排查。要結合設計人員給出的圖紙,對地形地貌的特點進行分析和熟悉,使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清楚地形結構中在坡度、平整度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區域。通過專業的測量放線,研究項目技術應用的條件,對實際的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最終的施工效果。
在風景園林景觀項目的施工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喬木、灌木、地被和草皮的生長習性和環境情況進行合理的施工操作。工作人員還需考慮植物的適應性、項目建設的經濟性相關材料運輸的距離等多種因素,做好施工現場的檢查工作。要根據設計人員給出的方案來優化施工流程,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用最少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完成植物的栽種過程。草皮鋪種是進行路面鋪裝的重要施工環節,建設人員需要考慮路面鋪裝以及園林景觀結構的主題,從而選擇合適的鋪裝形式,提高園林景觀項目設計的整體性。要在保證路面整潔度美觀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之下,完成技術操作過程,做好流程控制工作,也可達到理想的草皮鋪裝效果[3]。
在每一項植物景觀施工完成之后,工作人員要做好場地清潔工作,避免各種材料混合影響到后續施工操作的進展。在下一道工序開展前,工作人員也要檢查場地的清潔情況,避免存在雜物和障礙物,造成一些安全隱患。在植物景觀施工時,場地平整和沖刷也是工作人員的必要操作內容。監理部門需要和施工單位共同進行項目的質量監管和質量驗收工作。同時,要有效收集相關資料數據,為后期植物養護和工程的清算奠定基礎。在植物的養護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核實數據資料,對喬木、灌木等的種類,當地的氣候變化、常見的病蟲害類型進行分析,從而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展開病蟲害防治和植物枝葉的修剪操作,達到工程項目有效維護的目的。
綜上所述,風景園林規劃和植物景觀施工會直接關系一個城市的形象和發展水平。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設計原則,合理選擇植物種類,提高空間設計、平面設計的水平。也讓植物在栽植后可以適應當地的環境,更好的營造舒適空間,給予人們美的享受。在打造良好城市景觀的前提之下,也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風景園林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