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石家莊市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強調要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賦予新的戰略定位,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遵循。在教育方面,強調要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區域內高校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教育部召開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座談會,就加快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做出部署,這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經過九年的發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基本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深入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特別是京津優質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為把京津冀建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深化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策略
(一)推進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現實之需
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包括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基礎教育,涵蓋了北京與天津、北京與河北、天津與河北、京津冀三省市之間的基礎教育協同發展,體現為多主體、多層次的協同發展。這次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提出,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更加明確了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重點和重心,是提升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實現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盡管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京津冀三地基礎教育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河北省與京津之間的差距還比較大,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還是相對較少,是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短板。僅以中小學教師學歷和職稱為例,根據教育部網站2021年教育統計數據計算,2021年碩士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普通高中北京37.6%、天津19.86%、河北10.79%;初中北京26.69%、天津13.39%、河北3.12%;小學北京11.78%、天津8.18%、河北1.24%。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專任教師,普通高中北京39.57%、天津39.32%、河北20.04%;初中北京27.88%、天津34.8%、河北18.28%;小學北京9.94%、天津10.84%、河北8.57%。由此可見,河北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無論從學歷還是職稱方面都與北京、天津有明顯的差距,因此提升河北的基礎教育質量就成為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關鍵。
(二)深化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具體策略
1.明確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目的。
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是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重要部署,對于京津冀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提供支撐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擴大優質資源在河北的輻射引領,提升河北基礎教育質量。京津具有更多的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首先要將這些優質資源同河北共享,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共享、具體在哪些方面共享、如何評價共享的效果都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理解共享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共享并不是削峰填谷,稀釋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單向輸出,而是在輻射引領過程中不斷凝聚產生新的優質教育資源,也要避免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河北造成新的虹吸現象,要通過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區內學校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共享。
2.明確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內容。
京津在哪些方面與河北共享優質基礎教育資源也是需要明確的問題,也就是說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包括人、財、物等諸多方面,在共享過程中要進行分析,在最重要、最關鍵和最需要的內容上進行分享,既包括通過京津優質學校進行援建幫扶,又包括學校文化、管理經驗、教師隊伍、課程教學、教育教學成果等。將先進的科學的學校文化、豐富有效的管理經驗、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以及優質的教育教學成果進行分享。例如:將京津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與河北進行共享,還可以在河北建立實驗區、實驗校進行推廣。
3.深化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有效方式。
多年來,京津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促進了京津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引領輻射作用,例如:通過“交鑰匙”工程、“組團式”辦學,以及開辦分校、教育集團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每種方式又具有不同特點,這些有效的方式需要繼續堅持。同時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方式,如建立教育教學聯合體,開展網絡同步教學、同步教研、名師示范、教師培訓等活動,實現區域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4.建立完善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保障機制。
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涉及到三個省市,存在多利益主體,需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主要是政策保障機制、人員保障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激勵機制等。通過政策保障機制加強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共享的頂層設計,完善“省—區(縣)—校”三級合作機制,并納入本省市及三省市教育發展規劃。中小學優質資源共享涉及教師等人員的流動,例如:到河北的集團學校幫助進行學校建設,這就要通過人員保障機制實現雙向流動,或者通過擴大編制等方式保障京津有充裕的教師及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共享。在優質資源共享中涉及經費要通過協商進行責權利劃分予以保障,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得優質資源共享能夠有效落實。
二、深化京津冀區域內高等教育合作策略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在教育方面還提出深化區域內高校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這主要是指京津冀高等教育方面,京津冀三地集聚了眾多優質的高教資源,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北京67所、天津30所、河北58所,但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北京34所、天津5所、河北1所(位于天津市的河北工業大學),從這方面可以看出三省市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深化區域內高校師資隊伍、學科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深化合作策略。首先需要調整區域高等教育布局,將加強河北省的高校建設作為重點,補齊短板,提升河北高等教育質量,可以充分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機遇,推動部分在京高校向河北特別是雄安新區疏解,同時鼓勵京津高校在河北設立分校,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師資培訓、項目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河北高校的師資隊伍水平,在學科建設上根據三地的產業結構布局尋求差異化發展模式,盡可能避免同質化競爭。在高??蒲谐晒矫娴暮献?,要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加強京津冀三地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打通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的發展鏈條,推進區域高等教育鏈、人才培養鏈與科技創新鏈、產業發展鏈緊密對接,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
基金項目:天津市201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委托項目“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實踐策略研究”(TJKSWT1922)。
(侯金鶴)
肖慶順,教育學博士,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發展政策與規劃研究。參與天津市義務教育學?,F代化建設驗收、特色高中建設學校項目評估驗收和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設工作,參與《天津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多項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工作。主持、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在《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研究成果獲得天津市第十三屆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2014—2015年天津市二等優秀決策咨詢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