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聰波
核心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新課標的重點內容,因而教師要能夠以核心素養培育為目標,為學生營造優質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以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整合并優化教學路徑,采取符合學生發展的針對性教學策略,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借此實現學生各項素養及能力的提升,推動他們實現綜合發展?;诖?,本文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路徑進行了分析。
一、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能夠更好地架構教學內容,讓教師的課程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所以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能夠全方面、多維度地呈現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引學生在實操中理解這些內涵,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整個過程,以此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以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在教學《綜合活動二: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一課時,教師應結合本次活動課程的基本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比如,教材內容是引領學生學習如何根據主題開展數據調查活動,那么教師就可以嘗試設計活動主題:通過對城市全天天氣數據的統計分析,理解天氣數據的作用。對此,教師就要根據這一內容及步驟,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并從中貫徹落實核心素養。
知識與技能:收集城市全年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以及雨水和晴天等天氣情況,而后將自己所收集到的數據輸入Excel數據表中,整理數據,統一數據格式。這一部分的目標設計主要考查的是學生信息數據的獲取能力,體現了信息意識,反映的是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獲取能力以及價值判斷能力。
過程與方法:嘗試利用所學函數MAX和MIN求全年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利用AVERAGE函數求平均值,利用篩選功能選出高溫天氣,利用分類匯總功能統計出各個天氣情況的具體天數,并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完成任務的分析與判斷。這一環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計算思維,充分彰顯他們的評估思維及發散思維,并且考查了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彰顯學生對各類數字化工具的選擇及使用情況,更好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展示數據,利用相關圖片展示自己分析好的數據,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及天氣情況,綜合分析環境與天氣之間的關系,得出自己的結論。這一環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及信息共享素養,彰顯信息化責任意識。
如上,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了教學目標,并且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一一對應,能夠讓學生在實現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目標。
二、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優化設計教學內容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優化設計教學內容,要保證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更合理,能夠充分體現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目標,引領學生獲得深遠的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從教學思維上進行判斷,完成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
以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在《綜合活動一:制作“我的游樂場”動畫》教學中,本次活動課程是圍繞“我的游樂場動畫”作品,讓學生參與設計,逐漸完善。因而教師就要聚焦所教學的內容,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為構思立意、準備素材、動畫制作、添加音效、測試發布等,主要讓學生體驗動畫制作的全流程,同時強化技術應用,鼓勵學生創新實踐。教師在做出相應的判斷之后,就可以明確整個課程的活動內容,如探究活動,主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素材構思設計動畫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對動畫制作素材的準備,利用已有素材來提升作品的整體效果和品質,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制作原創素材,來體現自身的個性化色彩,并指導學生根據作品進行合理規劃及素材編排,巧妙地使用逐幀、補間、路徑和遮罩等創作動畫的手法,通過添加音效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實現對動畫作品的整體設計與發布。
再如,教師可以設計創新活動,主要讓學生創新設計素材原件,通過對動畫作品的個性化設計及素材的綜合性應用,充分彰顯自身的創新意識及遷移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交流總結環節。當學生完成動畫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及創造力,促使其及時總結并反思作品制作過程中的心得,從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動畫作品的整體設計藝術,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如上,教師結合教學主題,科學合理地設計了教學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的探究活動及創新活動,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彰顯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核。
三、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創新設計教學策略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策略,結合不同的核心素養相關細則,優化教學路徑及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課程教學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結合社會內容,增強信息意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及信息素養,以此展開實踐性、探究性及操作性的教學。為了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社會內容引入一些與社會實際相關的案例,拉近學生與信息技術課程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明白信息技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親密關系,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知,強化信息感知思維,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點,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目的。
以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在教學《數據圖表的創建與設計》時,教師要能夠基于自身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創設富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情境。本次課程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創建圖表的方法,并能夠應用于現實生活。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展示的氣溫與降水的相關內容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首先,為學生設計兩項任務,分別為“創建氣溫與降水量統計圖”和“修飾氣溫和降水量數據圖表”。結合這兩項任務,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本地區氣溫與降水的相關數據內容,讓他們結合相關信息完成任務操作。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分析圖表的創作方法及圖表的修飾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操作中將所學的知識點與現實生活有機串聯,能夠達成對知識點的深度理解。這樣一來,學生也將實現對相關數據及信息的多元化實踐操作,能夠啟發他們的信息化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及發展。
(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聚焦學生感興趣的點,嘗試讓學生結合相關知識參與創新創造的過程,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得到提升,最終引領學生實現更多元的實踐及探索。所以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緊扣新課標理念,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促使其展開數字化學習,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探究。
以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在《處理平面設計素材》一課教學中,本課需要學生熟練使用Photoshop各個選區工具,并能夠熟練地使用圖層的刪除、添加、合并等操作,獲得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專注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彰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比如,教師在介紹完Photoshop常用選區工具之后,需要學生展開動手實踐,制作簡單夢幻的藝術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羽化功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利用套索工具,結合羽化功能,將照片制作成外形不規則的夢幻效果圖。隨后讓學生繼續展開動手實踐,制作剪影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豐富創新實踐的方向,讓學生使用選區工具和填充命令,繪制月牙形或相機形狀的圖片。在引導學生認識圖層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創新動手實踐,設計制作讀書節活動標識,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看誰設計的讀書節活動標識更具有創意色彩。
如上,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專注于學生實踐探索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創新創造,能夠充分彰顯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過程,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目的。
(三)增強信息素質,培養責任意識
教師在講授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時,要能夠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結合所教學的知識點,以觀點引導,組織學生學習,以期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所以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適時地滲透責任素養,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正確感知以責任、素質正確應用技術的重要性,具備道德素養,助力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化。
以閩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為例,在教學《網絡信息的交互與安全》時,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基于實踐操作,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對此,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講解完網絡設備、IP地址的相關概念后,結合實際案例內容,幫助學生認知網絡安全責任。比如一些陌生的網頁鏈接往往含有誘導性因素,一旦點擊,就很可能泄露個人的信息,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這些信息對初中生來說是很難辨別的,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一信息,幫助學生獲得具象認知,促使他們以辯證客觀的態度分析這一現象,從理性視角分辨虛假信息,掌握瀏覽網頁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正確使用模式,確保自身的信息安全。
如上,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這一系列知識的時候,結合具體的案例幫助學生分析與判斷,不斷內化其思維意識及理念,促使他們形成信息安全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滲透給學生正確上網的理念,明白網絡也應該遵守規則,不能傳播不良的信息。換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保護自己,也要引導其安全、正確地上網,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深化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讓他們形成責任感,并將這種責任感滲透于現實生活,豐富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四、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完善教學評價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一定不能忽視教學評價這一環節。對此,教師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豐富并完善教學評價標準及體系。一方面,教師應該構建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教學評價標準,立足于核心素養目標,保證評價環節契合核心素養理念,達成教學評的一致性。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應該從關注知識與技能轉向為關注能力與素養。所以以此為基準點,教師設計的評價指標要以信息意識、創新能力及責任意識為主,而后基于這三個核心素養的相關細則,綜合分析學生的各項學習素養,如自主探究及合作素養、學習動機及信息技術應用素養、課堂交互素養等,從不同的維度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評價。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構建平衡的學科核心素養評價體系,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參與度及資源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比如,教師可以以口頭評價及紙筆測試為主,彰顯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計算思維、信息意識、信息社會責任等素養形成的整個過程。同時,以形成性評價及過程性評價為主。過程性評價一般是借助課堂觀察、檔案袋、學習平臺記錄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采集學生的學習數據,達成對他們學習過程的綜合性評價。
如上,教師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采取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種方式,既關注了教學目標,也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意義上彰顯了信息技術教育的價值,能夠以更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助力核心素養的培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專注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立足于核心素養視野,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的設計與完善,從不同的角度著手,優化教學的整個過程,保證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以及評價能夠全方位契合核心素養的相關元素,幫助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感知,最終實現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