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貴州財經大學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的經濟、化學、醫學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財務投入。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是高校科研活動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對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高效地進行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評估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成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問題之一。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績效評價標準仍然以“成果數量”和“成果獲獎率”等簡單指標為主,缺乏績效評價的多元化。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忽略了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許多學校為了追求科研經費和學科排名,從而忽略了學術研究的本質。而學術研究的本質并不是為了追求成果數量,而是通過研究和探索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評價標準需要發生改變,從數量化評價轉變到價值化評價。需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實際價值來評判科研成果,而非僅僅以成果的數量和成果獲獎率等簡單指標。
現階段,很多高校在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的數據分析中使用的工具是Excel,涉及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不能實時響應管理需求,也遠不能滿足現代高校財政管理的需要。在大數據時代,高校面對大量數據時仍然使用Excel 等單一工具來進行數據分析,就會導致高校無法利用現代工具完成自動化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因此,高校需要通過引入更加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來提高績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從而讓數據能夠真正發揮績效管理分析和決策的作用。
目前,許多高校對于績效管理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對于績效管理的意義、模式、標準等相應的問題理解不足,加之執行力不足等原因,績效管理效果難以實現。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問題,使得高校在具體的績效管理過程中缺少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支撐,從而使得績效管理缺乏規劃性和持續性。因此,在績效管理的理論指導方面,需要進一步推廣科學的績效管理理念與方法,以便使得高校在績效管理中能夠更加科學地進行績效管理,提高績效管理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中的項目評價體系存在著諸多不足,具體如下:首先,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目前很多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評價指標往往只是簡單地列舉項目執行情況、項目完成數量和質量等少數幾個指標,沒有對項目核心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評估。例如,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是否遇到技術難點、是否延期等重要因素都未得到充分的評價。其次,評價方法缺乏創新性。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或座談會方式進行項目評價,評價效果受到評價者角色、立場等因素的影響。評價方式的單一性也限制了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最后,評價結果缺乏實際指導意義。當前的項目評價體系往往只重在表彰成果,忽略了對項目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導性作用,導致評價結論難以為項目決策提供支持。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基礎制度及組織建設來支持。只有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組織體系,才能更好地保障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順利實施,有效提升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效率,增加績效管理的可行性。因此完善基礎制度及組織建設是優化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關鍵策略之一。
首先,高校應該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是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成功運行的重要保障。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確各項政策、法規、標準和流程,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合法性、科學性。其中包括:其一,制定高校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詳細規定資金使用的項目、范圍、用途、流程,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與義務。其二,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加大對專項資金管理的監督與檢查力度,確保資金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其三,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機制,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明確績效考核周期、對象和程序,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績效評估科學、合理。
其次,高校需要完善組織體系。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需要一個良好的組織體系來進行協調、監督和管理。具體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縱向橫向協調機制,建立合理的組織架構。第二,完善人才培養和機制建設,招聘或培訓專門負責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和績效考核的管理人員,保證資金的科學管理和績效考核。第三,建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財務管理中樞,明確自主權和監督權的關系,實行集中管理和統一決策的模式。完善基礎制度及組織建設是優化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只有通過規范制度和健全組織體系,才能更好地保證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合法性,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和績效。
在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中,項目預算申報環節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對于資金使用效率和績效考核有著極大的影響。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21〕5 號)指出:“將項目作為部門和單位預算管理的基本單元,預算支出全部以項目形式納入預算項目庫,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納入預算項目庫的項目一律不得安排預算。”因此,高校必須嚴格把控項目預算申報環節,規范申報流程和要求,確保申報真實、合理和符合規定。
首先,高校應該建立規范的項目預算申報流程和要求。高校應該建立一套規范的項目預算申報流程和要求,按照分類管理、突出重點的原則,根據項目的支出性質和用途等方面的要求進行申報。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其一,明確申報的項目范圍和要求。申報人提供立項依據、項目概述、實施周期、績效目標等相關材料。其二,明確申報材料的種類和要求。申報人提供符合要求的證明材料,以及資金使用計劃、立項評審論證情況等相關資料。其三,建立明確的申報流程,包括申報提交、審批流程、審批機制、審批時間等方面,確保申報的流程規范。
其次,高校應該建立科學的審核機制。高校工作人員應該建立科學的審核機制,確保項目預算申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具體措施包括:其一,建立嚴格的申報審核機制,嚴格審核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不符合要求的申報材料予以退回。其二,建立專業的審核人員團隊,確保科學性和專業性,對涉及尖端科學領域的申報項目,應有相關專家參與審核。其三,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的項目,應該加強相應的審核和管理。要求項目負責人和課題組長對申報項目的學術可行性、實施方案、經費申請等內容進行詳細解釋和提交相關材料,要在審核過程中格外關注,并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的監管和管理。
最后,高校應該加強監督和管理。高校應該建立完備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嚴格把控項目預算申報環節。具體措施包括:其一,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專項資金真正地做到專款專用,并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二,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和處置,嚴格依法依規進行管理,防范資金風險。其三,針對性地開展跟蹤調查和巡視檢查,對重點領域和重點部門加強監管,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總而言之,要想提高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效率,必須嚴格把控項目預算申報環節。高校應該建立規范的申報流程和要求,建立科學的審核機制并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項目預算申報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障專項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整體效益。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評價指標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全面的,要從多個角度對項目績效進行研究和剖析,以便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準確、客觀。本文將從成果質量、實用價值、知識產權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其一,成果質量評價。成果質量評價可以從不同的維度來考慮,例如學術質量、技術創新、實際應用等。對于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項目來說,應該針對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比如,對于基礎研究項目,可以從學術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等角度來考慮;對于應用項目,則可考慮成果的實際應用情況和影響等方面。其二,實用價值評價。實用價值評價可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經濟、社會、文化等。評價實用價值需要詳細了解項目的實際背景和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指標體系。例如,對于社會科學類項目,可以從社會認可度、政策推廣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而對于工程技術類項目,則需考慮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和效果等。其三,知識產權評價。知識產權評價是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內容可以包括專利數量、專利質量、著作權等。在評價知識產權時,高校需要考慮項目的實際成果和重要性,對實用性和可持續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評價指標應該涵蓋成果質量、實用價值、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在制定評價標準體系時,應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并考慮質量、實用性和可持續性等因素,保證整個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準確性、可操作性。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需要進行實時、高效的數據分析和處理,因此需要推廣一些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如Business Intelligence 等,以便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能夠迅速了解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時掌握科研成果的相關情況。為了推廣這些現代化的數據分析工具,高校應該采取以下具體措施:其一,增加培訓機會。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在使用現代化數據分析工具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高校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以提高他們使用這些工具的能力。在培訓課程中,應該教授分析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時也應該解決常見的問題和疑問。其二,鼓勵創新。為了提高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對現代化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高校應該鼓勵他們進行創新。這可以通過建立創新獎勵、組織創新比賽等方式實現。創新比賽可以提高參與者的主動性,從而促進創新和技術升級。建立創新獎勵可以鼓勵財務管理人員提出創新性想法,同時也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其三,提高工具的易用性。為了更好地推廣現代化數據分析工具,高校應該繼續提高工具的易用性。這可以通過改進用戶界面、提供視頻教程、增加工具的功能等方式實現。通過進行改進,用戶可以更加容易地操作這些工具,從而提高分析和處理財政專項資金的效率和準確性。其四,加強技術支持。對于那些與使用現代化數據分析工具有困難的財務管理人員,高校應該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支持。這可以通過在線技術支持、電話技術支持等方式來實現。當管理人員在使用分析工具時遇到問題時,技術支持工作人員可以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現代化績效管理理論的研究和推廣就是將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納入更高的管理層面,加強和擴大績效管理的應用范圍。這方面,高校應該采取以下具體措施:其一,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理論框架。為了加強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理論研究,高校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理論框架。該框架應該基于績效管理理論和實踐,將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納入其中,并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人力資源、經濟環境、政策法規等。這將有助于建立相應的績效評估指標和績效管理標準,從而更好地實現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其二,推廣現代化績效管理方法、模式和標準。為了加強高校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推廣,高校應該推廣現代化的績效管理方法、模式和標準。這可以通過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方式實現。比如,高校可以舉行研討會和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來交流和分享最新的績效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同時,高校也可以利用在線學習等新型教育方式,加強人們對績效管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其三,加強標準化管理。為了加強高校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標準化,高校應該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并加強標準化管理。這可以通過建立監督機制、發布監管報告等方式來實現。由于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較為復雜,績效管理也存在許多問題,高校應該建立相關的管理標準和模式,規定和指導各種行為和行動。同時,高校還應該加強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不合規行為,確保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益。加強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和推廣是增強高校財務管理水平和提高新知識和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理論框架、應用現代化績效管理方法和標準,以及加強標準化管理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創新,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和效益,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是學校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資金來源之一,也是評估高校綜合科研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進行高效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就需要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質量。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高校需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推廣現代化數據分析工具,并加強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和推廣,不斷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水平,推動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