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江北學院 韓 鎮
韓鎮書友的行草作品書寫白居易詩《大林寺桃花》,此詩描述了山下春盡而山寺春晚,白居易尋春復得的喜悅和驚訝,詩境平淡天真。就書法來看,作者似乎被此詩所打動,用筆輕松自然,平淡率性的行書,偶爾摻雜幾個草字,沒有書體間的違和感;用筆的輕重對比,用墨的濃淡干枯等均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落款位置恰當,書寫狀態與正文呼應,無逼迫拘謹感。通篇來看,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佳作。

福建省福州市老年大學 葛愛水
葛愛水書友的隸書作品主要取法漢隸,風格取平正圓潤一路;受《曹全碑》的影響很大,亦借鑒了其他漢碑隸書的某些元素,用筆熟練流暢,特別是圓轉筆法的運用,使字的靈動感倍增。此外,作者比較注重點畫的虛實變化,強烈的提按對比令通篇寓細勁空靈于圓厚端正,而少沉滯擁堵之弊。落款略顯拘謹,可適當放開些。饒舌一句,此作內容一首是毛主席的詞,另一首是影響不廣的唐詩,兩者之間無論作者、時間及詩詞意境等均無任何關聯,拼湊一起進行創作似有不妥。

山東省濰坊市老年大學 李世繪
李世繪書友的楷書作品主要取法歐陽詢。從始至終,作者無一絲懈怠,一筆一畫皆有可本,可知作者對歐陽詢書寫態度及其楷書特點均有較好的了解和堅守;落款位置和鈐印等也很和諧。需要注意的是,歐陽詢的字雖以險勁著稱,但不乏靈動輕柔之感。作者在書寫時由于過分強調字的嚴謹險勁,造成字的用筆僵硬,點畫與點畫之間缺乏顧盼呼應,如開頭的四五字就是如此。孫過庭講“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所以要兼顧書體之間的聯系,把楷書寫活。
另外,篇中“農奴戟”中“戟”字寫成了“戰”字,需注意。
周長善書友的隸書書寫的是林則徐名言。從書法角度看,主要取法漢代八分隸書,亦有唐代隸書及清人隸書的某些影響。作者用筆圓厚豐潤,字與字之間和諧妥帖,不過落款略小些。建議作者今后習隸要緊扣秦漢隸書,從源頭上來提升作品的格調。此外,要合理使用“顫筆”,點畫書寫要自然,特別是長橫的寫法,如“立”“千”“無”“里”等字的長橫,由于過度顫抖,使字的自然流暢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