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金發 李少級

2.潘田米粉

3.永祿酒廠工人在進行人工和曲工序
潘田鎮地處豐順縣的中部地帶,面積1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6米。長年以來,這里的地勢、氣候、土質和周邊環境,孕育催生了多樣適宜當地種植、生產、加工的特色產品,村民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對這些產品積累了嫻熟豐富的生產經驗。由于后來鄉村大批中青勞動力外出務工等原因,這些傳統產業和產品,有的徘徊下沉,有的甚至淡出了人們視野。
近年來,潘田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采取方向引導、政策扶持、資金援助、技術上門等多項舉措,大力復興當地傳統特色產品,有效地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不久前,筆者一行走訪潘田鎮,所見所聞,令人心花怒放。
這天,我們由鎮、村干部引導,來到新聯村村民馮英強家,他有一座三層結構的樓房,辦有一間作坊式的米粉廠。走進屋里,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主人對我們的造訪顯得十分開心。
“強哥,每天加工大米多少數量?”我們問。
“220斤。”馮英強應聲回答。
“為什么不是200斤或者230斤呢?”我們再問。
這時,大家都笑出了聲。 強哥告訴我們,米粉加工相關設備的生產能力是有上限的,原料多了,消化不了;少了則浪費產能。馮英強說,目前他家的加工能力最多就是目前的情況。經了解,他家的米粉產品客戶,是相對固定的,主要是潮汕一帶的商戶,周邊村民需要的,要提前預約,產品供不應求。
據資料介紹,潘田米粉生產,已經有200年以上的歷史,產品特點是色美味純、脆韌適度、食用方便、保質期長,價格便宜等,因此消費市場十分寬廣。潘田米粉產品在縣內市場銷售份額在85%以上,同時延伸到縣外的梅州、惠州、潮汕和珠三角地區,口碑極佳。由此,潘田就有了米粉之鄉的美譽。
米粉市場的現實和前景,吸引了有生產條件的村民加入到米粉加工行業中來。新南村村民陳遠習,今年41 歲,夫婦倆于10多年前到深圳打工。座談時,他談起了經歷體會。陳遠習說,在城里打工雖然有一定收入,但人在異鄉,來回奔波,租房租車,麻煩不少。前兩年,他用4萬元資金,配套了米粉生產的全部設施,自任廠長,每天生產米粉300斤,產品從不積壓,小工廠干得風生水起,讓人羨慕。
潘田鎮黨委、政府,從交通物流、電商平臺、宣傳推介等多種層面,大力扶持鎮域的米粉產業,同時鼓勵外出鄉賢返鄉加盟。新聯村外出老板鄭及良,在當地鎮村的支持下,注冊資金500萬元,在當地辦起了流水線專業生產的梅州市糧棋米粉廠,廠房1500平方米,日產量1000斤。此舉又為潘田的米粉產業注入了新生力量。據統計,潘田鎮目前13個行政村,每村都有米粉加工廠,總數73家,從業人員300多人,日均產量15000斤,年產值2000多萬元。
潘田鎮域的氣候、土質,特別適宜煙草種植,高產、質優是當地煙葉的特點。在計劃經濟體制年代,這里出現過“萬畝煙海”的壯觀景象。
這天,筆者一行來到新南村“復興”后的一處煙葉種植基地,只見已經長有四、五片葉子的煙草,一株一株,縱橫有致,蓋滿了延伸到遠山下邊的低坡梯田。煙草田里,10多位村婦正在除草、施肥、培土,一派繁忙景象。山間百花正艷,地頭笑聲連連,一派春光明媚畫圖。同行的鎮干部告訴我們,這片煙地有80畝,全鎮這樣連片的規模基地已經有八、九處之多。

4.豐順縣老促會會長陳修忠(右二)一行在潘田鎮調研鄉村振興成果
煙草種植示范大戶、新聯村的支部書記朱新俊告訴我們,煙草生產是一項合同協約的生產項目,以確保產品的產量、品質和收購,切實保障煙農的種植效益。因此,煙草種植有一個嚴格的生產流程,從種植規劃、選地整地、育苗植苗、除蟲施肥、采收烘烤等主要環節,都由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有關部門則按政策有關規定,給予煙農補助。朱新俊說,去年他家種植煙草80畝,收入24萬多元。
鎮政府為煙草生產發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有力保障。去年以來,鎮內興建了7座現代空氣能熱泵烤煙房,取代了過去落后的煙葉烘烤設施。現在先進的拷煙房,單座每次可以烘烤煙葉1萬斤,確保了煙草采收后期的產品保時、保質,確保煙農增產增收。目前的烘烤設施產能,還提供了再擴大烤煙生產的后續保證。
潘田鎮恢復發展煙草,為種植農戶帶來了可觀收益。去年,鎮域種植煙草910畝,收成25萬多斤,收購價近400萬元。同時,也為留守鄉村人員提供了勞動就業機會,直接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有一個數據表明:煙草生產從種植到產品出售,每畝大約要23個的勞動工日,平均日勞動工資100元,僅這項,千畝煙草,村民獲得的務工收入就達到200萬元之多。
潘田是一個山區鎮,域內群山起伏,最高山峰海拔達千米以上。良好的山林植被,山澗清泉四長流,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資源,催生了潘田又一張名片—米酒之鄉。早些年,這里一家酒廠大門貼出一副化用唐詩的對聯:“牧童遙指即此處;不必再問杏花村。”對聯傳得很遠,潘田米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傳得很遠。據了解,現在潘田鎮已經有21家酒廠,產量超過100萬斤,產值2000多萬元。
豐順永祿酒廠,坐落在潘田鎮鐵坑村山間小盆地中,是周邊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靠著祖傳的釀酒技藝,經營了上百年,極佳的口碑,讓具有獨特的酒香越飄越遠。近些年,政府把硬化公路修到大小村落,營建發展生產的環境,落實各種鄉村發展生產優惠政策,扶持大小經濟實體做強做大。永祿酒廠,得益于這個氛圍,把酒廠經營得紅紅火火,大步前行。
酒廠的掌門人賴偉良告訴我們,2016年以前,酒廠日產量在200斤以內,此后逐年不斷增加。現在酒廠有9名工人,每日產酒1000斤,年利潤達100萬元。酒廠生產的產品有白米酒、糯米酒、粟子酒等,酒精度有73度、66度、53等品種,銷往省內外市場。省外市場主要在安徽、內蒙古、河北等省(區),每年銷量都在萬斤左右,其中安徽最多,每年都在2萬斤以上。
今日潘田,景象喜人,市政交通,變化日新。全鎮超過半數的行政村,落地了30千伏、40 千伏的光伏發電項目,為鄉村產業增添了生力軍。鎮域打造了一批鄉村觀光景點;啟動了溪河兩岸整治工程,建設振興鄉村連片示范區;指導村民建設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和小公園活動,讓廣大群眾提升鄉村振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潘田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8年,共產黨組織農民武裝舉行豐順暴動,就在潘田首先發起,取得勝利后即建立了豐順縣第一個鄉級的蘇維埃政權。今天,我們欣喜看到,老區群眾賡續紅色血脈,弘揚老區精神,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越走勁越大,越走越寬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