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妮 張舸
2023年9月30日,甘肅張掖七彩丹霞景區內人頭攢動。圖/視覺中國
甘肅張掖大佛寺景區內人頭攢動,門口大量游客排長龍等待參觀。張掖各大景區游客數量大幅增長,尤其中秋國慶“雙節”長假期間,張掖市單日過夜游人數,馬蹄寺、張掖大佛寺等景區單日最大接待量均達到年度峰值,酒店接近飽和。整個假期,張掖市共接待游客257.8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34億元。
像張掖旅游市場火爆的情況在全國各地“四面開花”。張塵是一家文旅咨詢公司的運營經理,今年以來,他參與了甘肅、四川、新疆、貴州、江西等多個省份旅游項目的規劃、營銷和運營。張塵明顯感覺到,當前各地旅游市場恢復迅速,多地出游人次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旅游業,進入8月,餐飲、出行、酒店等服務行業均出現明顯反彈,這也反映了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意愿逐步恢復。在經濟學家看來,地方消費場景與9月以來整個經濟景氣回升一致。根據官方數據,此次假期全國的平均單次旅游消費達到912.1元。相比之下,2019年國慶假期為七天,平均出行花費為830.8元。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中國國內消費潛力仍在,有待進一步釋放。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9月和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多項經濟指標呈現回升態勢。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財經》注意到,數據發布前,華創固收、國君宏觀、中國銀行研究院等機構對三季度GDP的預測都在4.3%至4.5%之間。顯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超出市場預期。
9月,多項經濟指標回升,其中,消費回升明顯,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較8月(4.6%)回升了0.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6%,雖然還是負增長,但降幅比1月-8月收窄了0.1個百分點,這是個重要變化。“在民間投資中,房地產投資是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如果扣除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1%,環比回升了0.1個百分點。”10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
從外貿數據看,前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6.1%,在全部進出口總額同比略有下降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了增長,占全部進出口總額的53.1%,比去年繼續提升。另外,國家統計局面向5.9萬戶小微企業開展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企業生產訂單情況、經營情況總體改善,景氣指數環比提升了1.5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鎮就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過去三年受疫情沖擊,民營經濟受沖擊較大,特別是小微企業,所以企業恢復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繼續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落實力度。”
在投資數據方面,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75035億元,同比增長3.1%;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6.0%。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2%,制造業投資增長6.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1%。民間投資下降0.6%。
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與8月持平。從環比看,比上月增長0.36%。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宏觀經濟分析師高明告訴《財經》,9月多項經濟指標改善,經濟總體呈現平穩運行狀態。投資中除了房地產投資依舊下行,基建投資保持韌性,制造業投資正在回升。消費雖然在逐漸復蘇,但總需求不足仍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
對于接下來的經濟走勢,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認為,四季度經濟回升的勢頭不會改變,預計四季度GDP增速在5.7%左右,全年GDP增速在5.2%左右,能夠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目標。
在新聞發布會上,盛來運表示,今年四季度GDP只要同比增長4.4%以上,中國就可以完成全年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
經濟的完全恢復需要一個較長過程。多位專家告訴《財經》,“弱復蘇”、需求不足依然是當前經濟的主基調。這一基調在居民的消費行為中有所體現。張塵告訴《財經》,雖然當前旅游人數大幅恢復,但公司也統計到人均消費與疫情前相比卻下降了。張塵在接待旅游團時明顯感受到,疫情過后,居民的消費更加理智、謹慎。“以前公司團建會要求準備伴手禮、晚會放煙花等項目,但現在這些不必要的消費都舍棄掉了。此外,消費者也更多地選擇民宿等性價比高的酒店,高端酒店消費變少了。”
數據顯示,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較8月(4.6%)回升了0.9個百分點。
按消費類型看,9月,商品零售35539億元,同比增長4.6%;餐飲收入4287億元,增長13.8%。1月-9月,商品零售305002億元,同比增長5.5%;餐飲收入37105億元,增長18.7%。
1月-9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08198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0435億元,增長8.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0.4%、9.6%、8.5%。
李華是佛山一家著名家電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經理,他向《財經》表示,隨著消費需求的改善,企業的訂單有所增加。近段時間以來企業訂單數量同比增長良好,企業正在加班加點趕生產。與去年相比,企業的利潤情況也有所改善。
但李華也表示,雖然需求有所回升,但與疫情前相比還有差距。和張塵一樣,李華同樣感受到疫情過后居民的消費更加克制,更多人開始關注性價比,部分人會延遲對家電等大額產品的消費。
消費的克制和收入的減少不僅體現在居民主體中,也體現在政府主體中。張塵所在的公司也為甘肅、四川、新疆、貴州、江西等多個省份政府提供文旅項目的規劃、運營工作。張塵告訴《財經》:“現在政府要求企業用同樣的錢提供更多的服務,部分政府甚至削減了相關預算,明顯感受到政府在購買第三方服務時更加精打細算了。”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制圖:顏斌
房地產市場依舊低迷,1月-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1%,較1月-8月(8.8%)繼續回落0.3個百分點。1月-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5%,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3.4%。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財經》表示,當前房地產依舊是影響投資和整體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之一。
在高明看來,當前房地產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目前市場處于調整階段,短期內很難扭轉下行趨勢。
一德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師郭士英也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周期還遠未結束。他對《財經》表示,一方面,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基本問題還是嚴重過剩。另一方面,從需求端看,就業形勢依舊嚴峻,居民收入下降,購買力不足。目前很多中產階層的財富急劇下降,購房需求減少。“雖然政府出臺了降低利率等舉措,但是居民不買房子不是差這些利息,根本原因還是民間財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投資有所回暖。數據顯示,1月-9月,制造業投資增長6.2%,增速比1月-8月加快0.3個百分點。
高明分析,制造業投資回升背后是消費需求的增加,工業企業利潤開始改善,同時出口也呈現見底回升的態勢。此前的先行數據也顯示制造業投資的好轉。9月,制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
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首先,產需兩端繼續改善。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恢復,制造業生產活動持續加快,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7%和50.5%,比上月上升0.8和0.3個百分點。
其次,大型企業擴張加快。大型企業PMI為51.6%,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為近六個月高點,大型企業景氣水平繼續上升;中型企業PMI為49.6%,與上月持平;小型企業PMI為48.0%,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景氣水平連續三個月回升。調查結果還顯示,大型企業產能利用率超過八成的企業占比升至年內高點,產能釋放有所加快。最后,各重點行業PMI均有回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四季度進入沖刺全年經濟目標的關鍵期,對于接下來的經濟走勢,絕大多數受訪專家表示,實現5%的全年經濟目標并無壓力。高明認為,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2.9%,在基數效應和宏觀政策刺激下,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預計較三季度將更為好轉。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在5.2%左右。
盤和林向《財經》分析,四季度,中秋、國慶雙節“疊加”在消費市場開了好頭,后續“雙11”等電商大促發力,消費市場表現有望進一步提升;另外,“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與“廣交會”的同時召開,也將對出口帶來短期提振。基于多種利好因素刺激,消費、工業等有望保持良好態勢。不過,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10月8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也預計,四季度GDP增長5.7%左右,全年增長5.2%左右,能夠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報告表示,展望四季度,外部環境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前期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繼續顯效,根據形勢變化有針對性的儲備性政策有望及時出臺實施,服務消費潛力繼續釋放,基建投資有望提速,高技術和民間制造業將支撐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將有所增強。
“未來要把培育和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作為政策主要著力點。”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建議,一方面要有效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加強與市場溝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做好重點領域風險化解工作。另一方面,要發揮好國內超大規模市場作用,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10月14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也對未來促增長給出建議。報告表示,首先,宏觀政策兼具總量和結構的功能,未來的貨幣政策要更加強化總量功能,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在結構方面,要更加強化與財政等政策的配合協調。第二,對于財政政策而言,要加大預算內的財政支出力度,同時適度提升中央政府層面的杠桿率。在財政支出結構上,要更加配合就業、產業等方面,凸顯對民生等領域的支出。第三,要進一步推動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工作。最后,要根據房地產的存量和增量兩方面市場,全面優化房地產政策體系。
對于具體的財政政策,西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邊泉水指出,今年以來,財政赤字較去年同期收縮1.7萬億元,未來幾個月財政赤字仍有擴張空間,預計年底財政政策將會加大發力。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認為,“除加快專項債發行向實際投資需求的轉化外,進一步的稅費優惠等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重要發力點。”
對于接下來的貨幣政策,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總量貨幣金融工具仍有發力空間,四季度仍有可能通過降準降息的方式,助力經濟基本面修復。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一是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一階段降準降息仍有空間;三是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居民信貸利率穩中有降。
從產業政策看,董忠云表示,預計年底之前,圍繞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重點新興產業方向的支持政策將不斷落地,帶動新經濟動能抬升,盡快形成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短期刺激政策,當前市場更期待深層次的改革。高明表示:“比起修修補補的短期措施,當前市場更期待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或者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上,在地產、財政、金融體制、科技產業等各方面出臺更深層次的改革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完全扭轉市場預期,經濟才能實現有力復蘇。”
(應受訪者要求,張塵、李華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