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郡
10月12日晚間,中央機構編制網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職責機構編制的通知》(下稱《通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三定方案出爐。
所謂“三定”,即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根據《通知》,本輪機構改革中,央行涉及三項職責調整、三項機構設置調整。編制方面,根據職責劃轉,相應核減央行30名行政編制、6名司局級領導職數。調整后,央行內設機構20個,機關行政編制71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87名。
值得注意的是,除此前已經公布的央行消費金融保護、金融控股公司日常監管等職責調整,本次“三定”方案還披露了央行內部系統的一些調整。
根據《通知》,原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承擔的協調推進相關普惠金融工作職責,劃入金融市場司;金融市場司承擔的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宏觀信貸指導政策中涉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相關職責,劃入宏觀審慎管理局。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認為,這是央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體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院長劉曉春表示,前述兩項內部職責調整可以理解為央行內部更加強調宏觀審慎管理,但這一調整更多是央行內部職責的理順,對外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根據《通知》,本次央行涉及三項主要職責調整。
一是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
二是將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三是將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本次“三定”方案中的職責調整與此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改革方案》)一脈相承,屬于“意料之中”。
根據《改革方案》,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下稱“中央金融委”),同時設立中央金融委辦公室,作為中央金融委辦事機構。不再保留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國務院金融委”)及其辦事機構,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辦公室。
此前,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設在中國人民銀行,還設立了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負責處理金融委辦公室日常事務。
根據《改革方案》,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劃入金融監管總局。
在本次“三定”方案中,“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被細化為“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職責”。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番改革后,央行將更專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管理,作為央行的職責更加突出,實則回歸了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剝離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職責,完善分支機構改革,有助于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再造現代中央銀行。
職責變動之下,央行機構設置亦隨之調整。
一是將設在央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根據2019年的“三定”方案,當時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確定的編制達15名。
二是央行不再保留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原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承擔的協調推進相關普惠金融工作職責,劃入金融市場司。
三是宏觀審慎管理局不再承擔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將金融市場司承擔的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宏觀信貸指導政策中涉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相關職責,劃入宏觀審慎管理局。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此番機構改革強化了央行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和金融服務的職能,更加側重宏觀審慎管理。在本次央行內部司局之間的職責調整中,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和宏觀信貸指導政策中涉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相關職責被劃入宏觀審慎管理局,體現了央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的思路。
此前,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的雙支柱調控框架”,2019年的“三定”方案中,明確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局。
根據央行官網,此前宏觀審慎管理局主要職責包括: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牽頭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并表監管;牽頭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研究、評估人民幣匯率政策;擬訂并實施跨境人民幣業務制度,推動人民幣跨境及國際使用,實施跨境資金逆周期調節;協調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推動央行間貨幣合作,牽頭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政策建議。
此番調整后,宏觀審慎管理局不再承擔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同時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和宏觀信貸指導政策中涉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相關職責。
“宏觀審慎側重于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而互聯網金融和房地產金融正好是其中的重要領域。”前述人士稱。同時多位受訪人士強調,這一調整主要是內部職責理順,對外部不會有太大影響,也不涉及政策導向的變化。
此外,原由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承擔的協調推進相關普惠金融工作職責劃入金融市場司。
據央行官網,此前金融市場司職責包括:擬訂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和發展規劃。監督管理銀行間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及上述市場有關場外衍生產品。擬訂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及其衍生產品市場基本規則。承擔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統籌實施監管的具體工作。統籌互聯網金融監管,評估金融科技創新業務。擬定并組織實施宏觀信貸指導政策,承擔國務院交辦的小微、“三農”、科技創新等結構性金融政策協調具體工作。
“普惠金融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職責,調整到金融市場司是比較合適的,有利于統籌指導金融機構繼續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董希淼稱。
本輪機構改革中,根據職責劃轉,相應核減央行30名行政編制、6名司局級領導職數。調整后,央行內設機構20個,機關行政編制71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87名。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央行部分職責被劃出,相關人員編制有所調整,符合“人隨事走”的原則,“比如設在央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秘書局,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對應的人員編制也應該劃走”。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央行的機構改革中,縣支行確定將被裁撤。根據央行2020年報,央行共有縣支行1761個,職工43594人。縣支行裁撤后,這些人員的去向市場頗為關注,其中討論較多的一種看法是,縣級支行部分人員編制有望劃轉金融監管總局,充實基層監管力量。
據一位金融監管總局地方分局人士透露,當地正在登記央行縣支行人員情況。“縣監管組一般三四個人,成立支局需要一些人,縣支行人員劃轉過來,正好能夠補充監管人員不足。”該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