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琦 李 霞 威海市中心醫院
姜文興 牡丹江醫學院

青春期是個體發展中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一個轉變階段,這個時期生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而心理上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悄然發生的。當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變化遇到社會變化時,會使青春期變得更活躍,但也增加了罹患抑郁癥的風險。因為這個時期的父母通常會給叛逆、不懂事的孩子貼很多負面標簽,殊不知有些青少年已經陷入了抑郁癥的怪圈,甚至有些孩子的狀況直到出現自殘等嚴重癥狀時才會被發現。
抑郁癥的發病機制與神經遞質、受體、炎癥因子、膳食營養攝入不均衡以及內分泌紊亂都有相關性。抑郁癥主要表現為“三低”,分別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精神活動性遲滯,癥狀通常會持續兩周以上,會影響身體、認知和情感,可能導致學業失敗,人際關系不良以及一系列問題。只有早預防、早察覺、早干預,才能減少抑郁癥對青少年日常生活、學習、社交造成的影響。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緒起伏較大,情緒調節能力較差,對他人的負性評價與反饋高度敏感。這是因為青少年的前額葉皮層發育不完善,情緒的控制能力欠佳。在此時期,青少年容易在充滿情緒挑戰的情況下遭遇人際壓力和抑郁問題,其中女生抑郁癥相對于男生而言更為常見,而重度抑郁癥通常受遺傳因素影響,一級親屬中有抑郁癥的發病概率大。
家庭環境對抑郁癥也有影響,比如,缺乏家庭互動會導致青少年不擅于表達情感,對人對事態度抗拒;有童年虐待史的青少年,患抑郁癥或自殺的可能性是他人的3 倍;青少年不良的人際關系和消極的自我評價與母親早期抑郁有關聯,不安全感與畸形的依戀和母親的消極情緒也有一定關系。
青少年的某些個人特征也可能與抑郁癥相關,包括消極認知、低自尊、社會能力和應對能力差、身體疾病、體力活動減少以及煙草的使用。常見的表現有精神活動性激越,即特別容易被激怒,還可能表現出沒有心思玩樂,不喜歡結交朋友,上課或做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成績退步;食欲差,比同齡人體重輕;睡眠障礙等問題。其中,身體上的癥狀通常經醫院檢查沒有實質性損傷或疾病。
此外,大約有10%~15%的青少年罹患的復發性重度抑郁癥會發展為雙相情感障礙失調癥。在雙相情感障礙中,躁狂癥和重度抑郁癥是疾病譜系的一部分。躁狂的特征是易怒情緒伴隨著自尊膨脹,睡眠需求減少,極度健談,通常情況下,狂躁發作是在抑郁期前后發生的。
從醫學角度來看,青少年抑郁癥是可以被成功治療的。首先,青少年及其家人必須擺正心態,積極就醫,參與心理咨詢及診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如增加體育訓練、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對于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非常關鍵,不僅能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也有利于保持機體代謝和內分泌的平衡。
其次,利用青少年的興趣,如音樂、舞蹈等,打開封閉的心門,但需要提醒青少年,社交媒體不是面對面互動的理想替代品。抑郁癥患者的家人需要每天留出時間與青少年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關心其疾病情況。很多時候家長會對青少年患者悉心照顧,但不干預他們的任何行為,實際上這樣的做法是欠妥的,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最重要是心理康復治療。有效溝通能夠很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情況,并通過這個過程幫助他們重新樹立精神支柱,家人的支持可以使他們更快地康復。
對于有自殺或自殘傾向的青少年,尤其要注意他們的人身安全,避免他們接觸到刀具、藥物等物品,最安全的方式為送醫治療。
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膳食要均衡。有研究發現,飲食可以輔助治療抑郁癥,同時還可以克服抗抑郁癥藥物治療帶來的部分不良反應,但具體提供哪些食物應由醫生來決定。原理是通過供給葉酸、膳食纖維、維生素、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多糖、皂苷及多酚化合物等營養物質,影響神經遞質、腸道菌群以及神經內分泌系統。
抗抑郁藥物有以下幾種類型:①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如鹽酸氯米帕明等,主要用于內源性的抑郁癥,以及其他疾病導致的抑郁狀態;②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鹽酸司來吉蘭片,主要使抑郁癥狀消除,但不具有提高情緒的能力;③四環類抗抑郁藥,如鹽酸米安色林片。特點是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少。具體用藥需要由專業醫師指導。
抑郁癥,并不單單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事情,它需要全社會溫暖的力量來共同面對。希望來自家庭、社會的溫暖愛意能夠再次為抑郁癥青少年插上夢想的翅膀,順利度過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