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萱




浙江縉云素有“黃帝縉云,人間仙都”之美譽,是典型的山區縣,現有林地面積 158.6 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 70.7%,森林面積 175.6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 78.36%,林木蓄積量達 816.8 萬立方米,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近年來,縉云林業牢牢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勇于“跳出林業干林業”,科學謀劃《麗水市縉云縣大洋生態價值實現示范項目》。以項目為載體,為生態林業建設發展開辟出了一條新路子,迸發出了新活力。
緣起南鄉以項目謀劃開啟發展新機遇
縉云,分“東鄉”“西鄉”“南鄉”,“南鄉”是縉云最窮最落后的區域,又是森林資源、生態資源、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方。該項目以縉云縣大洋山省級森林公園為核心,總投資25.24億元,規劃總面積319平方公里,涵蓋大洋、胡源、方溪、大源等6個鄉鎮。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基地工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撐配套工程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服務平臺四大板塊。
在說到為什么謀劃這個項目的時候,縉云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子會說:“南鄉共有12.6萬老百姓,因交通滯后以及缺乏二、三產業的帶動,‘南鄉’特有的自然生態資源,沒能找到恰當的開發途徑和時機,來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所以,‘南鄉’老百姓一直是窮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自去年4月份到林業工作后,他曾多次邀請全國各地的客商到“南鄉”走訪調研,積極引進資金、資源、人脈支持“南鄉”的開發與建設。周子會認為,大項目才會有大發展,大投入才會有大跨越,對于“南鄉”區塊,最適合的就是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個新模式,產業融合這個新業態,“兩山”轉化這個新路徑,推動大洋區域高質量的振興與發展。
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縉云縣第一總林長縣委書記王正飛、縣長王益明確表示大力支持大洋生態項目建設,并通過項目撬動來推動縉云“三鄉迸進”戰略的實現。所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把關,親自協調,全力支持項目謀劃、項目申報及項目推進工作,從項目初具雛形到現在,共組織召開縣級總林長會議14次,專題研究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瓶頸和困難,為統籌做好項目建設統一思想、指明方向和提供支撐。
跑部進京全力推進項目報批
去年6月份,通過深入考察,縉云縣林業部門搶抓“專項債”的窗口期,積極謀劃大洋生態價值實現示范項目。在縉云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縉云縣林業局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大洋專項債項目工作專班,抽調精兵強將,投身于謀劃縉云南鄉這幅“富春山居圖”當中。
縉云縣林場場長朱國亮,從浙江林學院畢業后,便回到了縉云縣林業局工作,在縉云175.6萬畝的廣袤森林中守綠、護綠、管綠30余載。項目的謀劃建設,也迎來了他林業事業的“第二春”。縉云縣林場8萬畝的林地在南鄉,作為項目實施的主戰場,朱國亮被縉云縣林長制辦公室任命為大洋專項債項目建設專班組組長。項目前期工作千頭萬緒,一環緊扣一環,他從盯牢項目審批的每一個環節入手,及時掌握上級部門投資方向、政策要領和操作規程,確保每一個環節不出紕漏。為了保證大洋專項債項目申報的準確性,朱國亮主動向中國(麗水)兩山研究院、麗水市委改革辦、麗水市委黨校等部門、專家溝通請教,主動規避同類項目較多的旅游領域,精準申報方向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并梳理建設內容、植入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實現元素,確保項目高度吻合專項債政策要求。他與周子會三次跑部進京,十次跑廳進省,主動向市、省、國家發改委、財政廳、財政部請示匯報,全力爭取更多政策和要素支持。
大洋專項債項目工作專班多次深入大洋山、抱骨嶺腳、古方山等林區實地察看,做好與各鄉鎮的無縫對接,每天三小時的車程,三百多個日日夜夜奔波在山林。他們以縉云47萬老百姓最渴望的需求入手,用腳步丈量民情、山情、實情,確保必要、必上的民生項目納入整個建設盤子。今年5月,項目專項債通過國家發改委項目清單的核準,7月,通過浙江省財政廳的審核,8月,通過國家財政部核準。朱國亮感慨的說:“事非經過不知難,謀項目、跑項目、干項目,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說是窮盡辦法、用盡資源、拼盡全力。項目建設需要腦子謀劃千頭萬緒,腳步丈量千山萬水,部門對接千言萬語。”
推動共富老百姓日子有了盼頭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在統籌協調保護與發展之下,縉云縣大洋生態價值實現示范項目謀劃建設是林長制的重要實踐,是推動縉云縣域發展的有效抓手,是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項目實施后將有效破解偏遠山區鄉鎮如何發展,如何突破資金瓶頸,如何實現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等綜合性問題。
好生態能開出“新路子”。該項目修建各類道路超過800公里,將進一步打通縉云“南鄉”區塊翻山越嶺的經脈;如2023年,開工建設大洋鎮-大寺圩段林區道路12.6公里,建成后,通車時間將縮短近半小時,通行環境的改善將便利群眾出行、緊密城鄉交流,必將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到縉云大洋投資創業。
好生態能搬進“新房子”。該項目以生態核心區、高山遠山、地質災害隱患點為重點,計劃推動區域內黃金村和西溪坑村大搬快聚及整村開發,讓382名老百姓下山脫貧,既讓位于生態,又提升鄉村競爭力。以項目牽引搬出生態新空間、發展全新業態、品質新生活,從而聚成增收動能,聚成綠色發展,建設幸福家園。
好生態能鼓起“錢袋子”。立足南鄉生態資源優勢,項目將聚焦發展“茭鴨共生”、林下經濟、中藥材培育及藥用康養園等綠色富民產業,通過“品牌+村集體+農戶”等模式,對生態農產品統一進行包裝策劃,有效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旺、百姓富、生態美。
好生態能過上“好日子”。該項目計劃植入9大生態康養項目,為游客提供食宿、游憩、體驗、科普、研學等系列生態功能;并配備生態驛站、生態公廁、停車位、觀景臺、彩色林以及智能化管理等服務設施,提高區域內老百姓的體驗感與獲得感,并通過該項目的牽引和捆綁,引進康復醫院、高山滑雪場、大洋山居等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總投資超過60億元。在康養產業的帶動下,深入挖掘“清涼小鎮”“石韻文化”,開發木屋、石屋等特色民宿產業,把高山生態氣候“涼資源”變成民宿“熱產業”,吸引大量上海與杭嘉湖地區游客游覽、體驗,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聽聞項目要在大洋落地,大洋鎮環湖村黨支部書記上官法旺激動的說:“以前我們這里被稱作是最遠最窮的鄉鎮,在未來我們也要住在景區里面啦,家家戶戶都能做民宿,這個項目關系著我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實事,村民們對未來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盼,我們全村所有村民舉雙手支持!”
下一步,縉云林業部門將全面推進林長制的意見精神,認真落實2023年全國總林長會議的部署要求,積極履行森林濕地資源保護與發展目標責任,加快“森林縉云”高質量建設。持續搶抓林業產業發展政策機遇期,精心謀劃“括蒼山”和“縉云西鄉”兩個新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轉化項目,預計再增加投資40億元以上,把縉云林地打造成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樣本,讓縉云林業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主動力和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