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風軍
?摘要:要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民主精神,就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鼓勵學生,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保持學生人格平等;與學生共情同理,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同時,要求教師清楚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探求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
關鍵詞:民主 ?尊重 ?共情同理 ?主體地位
“民主”一詞最早來源于希臘文,它常同國家的政治聯系在一起。教育民主就是政治民主概念外延的結果,是政治民主化在教育領域中的體現,教育教學民主化是現代教學的一大取向。
教學民主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體現民主精神,創造民主平等的條件和氣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民主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得到和諧的全面發展。其是民主思想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滲透。那么,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出民主精神呢?這需要從多方面注意。
一、要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民主精神,必須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保持學生人格平等
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理解學生是首要工作。沒有平等也就沒有尊重和理解,尊重和理解是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來看待。相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年齡小,知識水平、生活經歷不及我們教師,但我們要懂得在人格上與學生保持平等,求知者和施教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待學生的弱點、缺點以至錯誤,要給予真誠、熱情、嚴肅的批評、教育和幫助,而決不能歧視、諷刺和挖苦,否則就會傷害了學生的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其結果只會使許多學生畏懼老師,對老師敬而遠之。有心事、有苦惱、有秘密,只愿意告訴同學、伙伴,而不敢向老師傾訴。這樣會導致師生關系出現障礙,給教育教學活動增加難度,也削減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另一方面,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先進生與后進生之間要一視同仁,絕不能對學習好的學生特別優待,對學習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關心,或者看不起。這樣會傷害一部份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也會使整個教育教學活動受到不利的影響。保持與學生人格平等,尊重、理解學生,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最不愿意與看不起自己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要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出民主精神,要求教師與學生共情同理,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
共情是溝通人們內心世界的情感紐帶,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原則。共情就是要求教師設身處地地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體驗學生的內心感受,用學生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站在學生的立場來理解這個世界,而后對他們的情感作出反應。這要求教師放下架子,洗去臉上的“古板”,改變那種“居高臨下”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心理換位”,從學生需要與期望價值來考慮問題,而不能想當然,更不能用自己當中學生時的想法來簡單地代替當代中學生的想法,否則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要能夠意識到“我也會有這樣的時候”、“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樣”,這樣才能實現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與學生一起迎接歡笑,一起承受苦惱,積極地參與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可以把自己與學生的距離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的沖突,便于教育教學活動良性進行。
三、要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出民主精神,要求教師清楚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班會課還給學生
現代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是一種目的在于引起師生之間的互感互動的多邊教學活動。教學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自主權;同時將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使其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動,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到精神愉悅,并發展其堅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質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教學民主化的實現開辟了道路。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把班會課還給他們。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會課上,有些教師總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結果,犯過的錯誤照樣犯,講過的道理沒多少進入學生的腦海。想想自己當學生時不也是覺得老師講的話不一定是講自己嗎?不如用班會課來討論問題,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總結引導。
四、要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民主精神,還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辯護”的權利。
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要給予學生“辯護”的權利。“辯護”不僅能讓教師較真實了解事實(問題)的真相,有助于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傷害。做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尊,學生懂得自尊,教師應當高興。當然也不否認,有些學生思想認識并不正確,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進行狡辯,但如果不將事情了解清楚,甚至將本應有的解釋也當作狡辯,那么不僅對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無益,還會嚴重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師生之間產生隔閡,信任不再。教師給機會學生“辯解”,耐心地聽學生把話講完,這本身就體現出了一種尊重,一種民主精神。當學生有不恰當行為時,我們給學生“辯解”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再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解決問題時,我們應當讓自己說話的語調輕松自如,把講道理變成聊天式的談話,這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既有利于解決問題,又有利于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要想在教育教學中體現民主精神,就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鼓勵學生,與學生共情同理,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探求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特別重視師生關系,哪怕是最先進的技術,也只能對師生關系起支持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