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臻然
“教-學-評”一致性是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雙減新課改,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倡導將評價融入教學設計,實現教、學、評一體,發揮評價促進學習和改進教學的功能。”“歷史課程的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核心素養水平,并用評價結果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教、學、評相互促進,共同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注重評價目標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教學和評價圍繞學生學習這一中心展開,以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新課標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學評價相一致,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筆者現就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評”一致性策略予以研究。
一、優化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訂應反映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和不同學段的主要表現,結合課程目標及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全面分析主題、單元和課時的特征,基于主題、單元整體設計教學目標,再圍繞單元目標細化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具體的課時目標應體現核心素養發展相應水平的要求,不同主題、單元的教學目標應形成序列,循序漸進,逐步發展,體現核心素養的進階。例如,在學習《秦統一中國》這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在新課標教學標準的新要求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好三個方面的學習目標。第一,基于歷史實證,學生要從掌握知識與技能的角度出發,對秦統一中國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了解秦統一中國后建立起的中央集權制度,明確這樣的舉措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深刻理解歷史實證對于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第二,基于對歷史實證的認識,學生要從過程和方法這個角度進一步體會課本圖片,如秦統一中國形勢圖、秦朝的政治結構圖等圖片,將歷史實證和教材圖片結合起來思考問題,獲得深層次的認識。第三,在有了深刻的認識后,學生要深挖歷史內涵,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角度對秦統一的具體作用進行理解。總之,只有設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夠圍繞設定的目標有效地開展后續的教學,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史料實證素養,使學生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下,能夠在史料的輔助下,更好地學習。
二、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知識是教學的載體,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支點。知識本位的教學活動主要指向知識的傳授、講解、記憶與理解,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其本質是把知識轉化為素養。要將傳統教學設計中基于知識授受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過程,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邏輯、教學過程的環節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等,還要在教學理念上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又如,在《鴉片戰爭》這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誘因、經過以及所造成的影響分別是什么?之后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在學生小組討論之后,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做好補充與完善,保證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或者在學習“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探索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哪些原因?而一些學生想的比較片面,可能會想到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個原子彈。而一些學生可能就會想的比較全面,學生會從日本方面講述一些觀點,從中國方面講述一些觀點,國際形勢等方面提出一些觀點。相對而言,后者的答案是更加全面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置情景問題,讓學生小組進行問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
三、合理設計評價任務
在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如何落實評價任務,使評價任務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是教師需要不斷思考和探討的問題。首先,教學評價應遵循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合理的評價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評價的方法。其次,教學評價應在滿足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過于注重評價的形式,忽略了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并且以分數為評價標準,未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使得教學質量未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使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再次,教學評價標準應側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況。教師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借助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彌補以往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為營造良好的素質教育大環境奠定基礎。最后,教學評價方法應變得多樣化。這樣有助于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全面。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之前,可以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廣泛地收集有關信息,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另外,教師在對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時,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保證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總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評”一致性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清晰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且科學地進行教學評價,圍繞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需求開展教學工作,從而全面落實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