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紅英
70歲的劉奶奶,最近一午反復出現身體不適。最開始出現腹脹腹痛、吃不下東西,身體日漸消瘦。隨著時間推移,癥狀逐漸加重,出現了頭暈、乏力,甚至一陣陣的坐立不安、心慌胸悶、手抖、心里難受,如同身處深淵。入睡困難更是讓她倍感疲憊,有生不如死之感。在多次求醫過程中,接受了各種檢查和治療,然而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的原因。藥物和物理治療后雖然有所緩解,卻無法根治這些不適。最后在市醫院被診斷為老年抑郁癥,服用抗抑郁藥物后病情才得以鰩解一
老年期抑郁障礙是指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現的抑郁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抑郁障礙的患病率估計約為10%~15%。而根據中國的最新人口普查數據,60歲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已經超過2.6億,老年抑郁癥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老年期抑郁障礙的病因復雜。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適應能力下降,而且對負面事件的感受性增強。在經歷退休、空巢、朋友或親人離世等變故時,他們在心理上往往難以承受。同時,老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如腦功能衰退、生物鐘紊亂以及情感調節中樞神經遞質改變等,都與抑郁癥的發病相關。此外,慢性疾病的折磨也會增加負面情緒.長期下來就可能發展成抑郁癥。
劉奶奶這樣的情況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見,老年期抑郁障礙的發生往往比較隱匿,其癥狀表現與典型的抑郁發作有所不同。情感低落的表現并不突出,主要以軀體不適和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訴。因此,這類患者通常會先去內科門診就診,但在接受對癥治療后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或者無法在各項檢查中發現明顯的軀體疾病。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才會前往精神科就診。
1.情緒低落是老年抑郁癥的典型表現。老年人可能會出現長時間的悲傷、情緒不穩定等,失去對生活的興趣和熱情。這些情緒變化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社交、工作和生活,導致他們逐漸與周圍環境脫節,產生孤獨感和無助感。
醫學解釋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情緒低落可能與腦內化學物質失衡有關。特別是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減少,會導致情緒調節障礙,從而引發抑郁癥狀。
2.疲乏無力老年抑郁癥患者常常感到疲乏無力,即使沒有進行大量的體力活動。他們也可能會出現懶惰、不愿意參加日常活動、對一切活動都感到困難等現象。這種疲乏感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
醫學解釋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疲乏無力可能與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異常有關。這些系統的失衡會導致身體能量的消耗加速,使人感到疲乏無力。
3.食欲減退老年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減退的癥狀,即使他們以前喜歡吃食物也沒有胃口。這種癥狀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營養攝入和身體健康。
醫學解釋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食欲減退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調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有關。這些因素會導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使患者感到食欲減退。
4.思維遲緩老年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出現思維遲緩的癥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緩慢等。這種癥狀可能會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學習。
醫學解釋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思維遲緩可能與腦功能退化、神經細胞萎縮和神經元死亡有關。這些因素會導致大腦信息處理和傳輸速度減慢,使患者感到思維遲緩。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改善情緒和減輕癥狀。然而,藥物選擇需謹慎,同時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應在專業醫生嚴格指導下使用。常見的藥物包括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如5-羥色胺選擇性重攝取抑制劑(SSRI)、5-羥色胺一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等。藥物治療應個體化,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來選擇合適的藥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都有助于緩解老年人的抑郁情緒。例如,可以鼓勵老年人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類食物,避免攝人過多的咖啡因和糖分。同時,盡量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并鼓勵他們參加如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3.社交互動保持社交活動可以幫助老人遠離孤獨感,減輕抑郁癥狀。可以鼓勵老人多參加社區活動,和朋友、家人保持聯系,或者加入興趣小組,如繪畫、音樂等。
4.心理支持如果老人的抑郁癥狀嚴重,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心理醫生可以提供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動力學療法等不同類型的治療方式,幫助老人理解并改變導致抑郁的思維模式。
5.家人的支持家人應該理解老人的情緒變化是正常的,并提供無條件的支持和鼓勵。如果老人感到沮喪和無助.家人可以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安慰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