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佳旭
目前,盤錦市人才總量22.6萬人,較“十三五”初期增長了37.8%,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7281 人。為全面落實黨管人才原則,盤錦市運用系統觀念、底線思維、問題導向,堅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持續推動全市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
堅持精準引才,在集聚創新人才上發力突破。盤錦市充分發揮政府引才牽引作用、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企業在招才引智中的主體作用,既投入真金白銀,也投入真心實意。在摸清全市人才底數的基礎上,建立黨政人才等6 支人才隊伍庫、省級以上優秀專家庫和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名錄的“7 庫1 平臺”人才數據體系,精準分類,優化配置。開展“‘手拉手’海外引才”“高校畢業生留盤來盤”“優秀人才走進盤錦”等專項引才行動,近3 年共引進應屆畢業生2.5 萬余人,其中,博士47 人,碩士1619 人,本科12676 人,大專10968 人,切實以人才工作“活水”激發振興發展活力。
堅持系統育才,在打造創新平臺上發力突破。打造遼河兩岸“南北兩園”科創集聚區、“3+7”文創產業集聚區,建設生態景觀新地標、創新發展引領區,集聚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26 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3 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18 家,高新技術企業183 家,形成以遼河油田、兵器華錦、遼河石化等頭部企業為主體、鏈條企業“眾星拱月”的產業集群生態圈。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目標引領,加快建設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成為首家“遼寧省典型示范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實現6 家企業的8 個項目完成中試。全力支持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大工研究院發展建設,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破解產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目前,有產學研聯盟94 家,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堅持用情留才,在營造創新生態上發力突破。制定出臺《深入實施“盤錦英才計劃”加快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及28 個實施細則,市本級每年列支人才專項資金,加大政策兌現力度。研究制訂《盤錦市推進人才引領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涵蓋薪酬補貼、創業貸款、人才公寓等“一攬子”優惠政策,建立健全符合不同領域、不同需求、不同發展階段梯次政策,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實施“評審直通車”“職稱異地互認”“入企評定”等改革措施,加強高層次人才流失預警,加大在編制使用、薪酬分配、職稱評審等方面授權松綁力度。落實《盤錦市人才智力柔性引進工作實施辦法》,通過建立“人才飛地”等方式,近3年“帶土移植”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31 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92 人。做實“人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五色盤錦”人才服務聯盟,制發人才服務卡,在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就醫問診等方面提供特定優惠服務,讓各類高層次人才真切體會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