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王飛,郴州市蘇仙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扎實開展農業技術咨詢、示范與推廣工作二十六載,先后榮獲“蘇仙區優秀科技特派員”“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先進個人”“湖南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
王飛自1997年畢業后,一直堅守在農技推廣崗位,深入田間地頭調研,查看農業生產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服務,著力解決群眾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在農民田間學校里,她是培訓的組織者,又是優秀的輔導員。2017年, 她組織創辦有關水稻產業、蔬菜產業、葡萄產業3所農民田間學校,現已經授牌為湖南省農民田間學校示范校。近年來,王飛和她的團隊利用農民田間學校,先后舉辦了稻-魚、蔬菜、水果(葡萄)、粗糧(紅薯)各類專題培訓136期,培訓農民4760人次,幫助解決技術難題146個,為全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蘇仙區的種植業以水稻、紅薯、蔬菜、水果(葡萄)種植為主。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王飛把創建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作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著力點來抓。2017年以來,她在蘇仙區創建10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并每年組織開展基地現場觀摩活動,當地主推技術的入戶率明顯提高,惠及周邊農民2萬余人,為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2015年,她累計展示水稻新品種65個,向本區農戶推薦水稻新品種22個;2014年以來,她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玉米免耕直播技術、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各1000公頃左右,以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33萬公頃、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3.33萬公頃,農民累計增收6800余萬元;2016年以來,推廣主推技術10余項,其中推廣再生稻豐產提質技術800公頃,農民增收72萬余元,推廣“稻+魚”綜合種養技術1400公頃,增收315萬余元,推廣高山紅薯高產栽培技術累計1200公頃,增收108萬余元。
蘇仙區五蓋山鎮栗木水村曾經是省級貧困村,家家戶戶種植高山紅薯,但產量低,口味一般,經濟效益差。2017年,王飛作為對接該村的科技特派員,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進行實地調研,結合當地村民的種植習慣,利用該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富含微量元素、無污染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聯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引進煙薯25、濟薯26等優良品種并指導農戶采用相關技術栽培管理。
從種植、施肥、打蔓到病蟲害防控等生產環節,王飛給予全方位“保姆”式指導服務。目前,栗木水村三畝七紅薯培育基地種植紅薯47.3公頃,帶動農戶種植13公頃有余,帶動脫貧戶戶均增收6000元。王飛參與的2015—2019年度“甘薯新品種綠色高效產業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榮獲湖南省農業豐收獎一等獎。
為助力鄉村振興,王飛不怕辛苦,積極組織科技指導員蹲村入戶,白天實地示范指導,現場講解技術要點,夜間集中辦班傳授技術,培育了新型職業農民800人。根據不同產業的技術需求,分層分類培育,開展現場培訓26期,印發技術宣傳資料1.4萬余份,培訓農民1.4萬余人,為幫助農民持續增收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