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燕

(王力秋繪)
“不要胡思亂想。”現在這句話成了田一一的口頭禪。
想法真的能被趕跑嗎?別忘了田一一的秘訣——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些。
田一一越來越專注在自己能抓得住的事情上:好好聽課,好好回答問題,好好寫作業,好好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田一一最近密集參加了學校的很多社團,有踢毽子社團、足球社團、空竹社團、籃球社團、書法社團,從周一到周五忙得不亦樂乎。
一開始,田一一參加這些社團只是為了填滿自己的時間和腦子,以防止奇奇怪怪的想法冒出來。但一段時間下來,田一一發現自己竟然喜歡上了這些活動,尤其是空竹社團的活動。
第一次參加空竹社團,也是田一一第一次見到空竹。“兩根小棍子和一條細細的繩子,就能把空竹抖起來。怎么可能?”田一一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當他看到老師真的可以把空竹抖起來,而且還可以變著花樣高拋、懸停什么的,田一一腦袋里一個個大大的問號都變成了感嘆號。還沒等他把這些感嘆號打消掉,空竹老師突然叫田一一出列,讓他練習并示范給大家看。
老師讓田一一兩手握住小棍子的兩端,用一端的細繩繞軸一圈或兩圈,一手提一手往外送。老師說得很簡單,演示的動作看上去也很簡單。可是,田一一實際操作的時候,顧了這只手,顧不了那只手,要么只顧著繞線了,要么往外送的時候直接把空竹送到了地上。
根本沒有給田一一沮喪的時間,老師就撿起掉在地上的空竹重新放到了田一一的手里。這一次,老師手握住田一一的手,手把手操作了一次。在老師的指導下,田一一真的把空竹抖起來了。雖然只是讓空竹在細繩上停留了一小會兒,但是成功的喜悅已經溢滿了田一一的內心。
“我一定可以做到!”田一一給了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其他同學看完田一一的演示,也一個個躍躍欲試。霎時間,操場上全是花花綠綠的空竹在手中、細繩上、地上飛舞的身影。
后來,又參加了幾次社團活動之后,田一一已經能把空竹抖起來了。那空竹在抖動時發出的“嗡嗡”聲,就是他勝利的號角。
積極的活動,積極的心理暗示,田一一現在整個人每天在發光。就連最好的朋友大同都說田一一變化很大,站在他身邊都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兩個小伙伴,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仿佛泡泡的事情已經很久遠了。
一個周末的下午,田一一和大同相約在家附近的公園玩。公園里的人可真多,老人多,小孩更多。不遠處,一個小姑娘纏著媽媽給她買吹泡泡機,就是那種可以自動吹泡泡的玩具。田一一一眼就看到了那泡泡機里吹出來的五光十色的泡泡。平時的他,泡泡這個詞,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眼前這個場景,深深地勾起了他的回憶。
田一一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外婆為了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制作了各種好玩的玩具。什么木頭做的小桌子、小凳子,紙疊的飛機、衣服、褲子、照相機,還有就是讓他記憶非常深刻的肥皂泡泡。
外婆把用剩的肥皂塊,放進一個塑料杯子里,往里面加點兒水,攪啊攪啊攪,使肥皂塊完全溶化。然后,她找來一根吸管,遞給田一一,讓他一頭蘸上肥皂水,一頭對著吸管吹氣。
哇,田一一輕輕一吹,就吹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泡泡。可惜,剛吹出去,泡泡就炸開了。外婆給了田一一一個溫柔的眼神,田一一又一次把吸管伸進肥皂水里,一蘸、一提、一吹,又一個圓圓的泡泡從吸管里飛出來。這一次吹出來的泡泡比上一次的大,而且還在微風的吹拂下,緩緩地在空中飄飛起來。
接下來,田一一加快了吹泡泡的速度,吹出了一個又一個泡泡,一個比一個大。這些泡泡真好看啊,那是夢幻的色彩,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轉來轉去。雖然沒多久這五彩的泡泡,就無聲地炸裂,又變成肥皂水,落在地上或消散在空中,但是田一一童年的快樂和回憶久久凝聚在心里,揮之不去。
眼前這小姑娘用泡泡機吹出的泡泡也這么好看,但在田一一看來缺少了一些外婆的愛和溫度。他此時特別特別想念自己的外婆,他真的好久沒有去看望外婆了。
回到家,田一一就和媽媽說要去看望外婆的事。媽媽答應田一一下個周末就回老家一趟,專門去看外婆。田一一很開心,晚上就和外婆視頻,迫不及待地告訴了外婆。
視頻里,外婆看見田一一就樂得合不攏嘴了,每一條皺紋里都閃爍著幸福的光芒。她不斷在問田一一:“吃飯了沒?吃的什么?”不斷地叮囑田一一:“變天了,多穿衣服,多喝水,小心上火。”這些簡單、淳樸的關心和叮囑真的好甜蜜。
田一一喜歡外婆。外婆每說一句話,田一一心里就開出一朵花。他已經想象到了回到外婆家里,第一時間撲進外婆懷里的情景、外婆給他拿出各種好吃的零食的場景、給他做最愛吃的糖醋排骨的情景……
不妙,一滴口水流了出來,吹出一個泡泡,此時他的腦袋里正在想外婆。不會吧?
“這一次,吹出的泡泡難道會變出外婆來?”田一一腦袋里飛速旋轉著這個瘋狂又令人期待的想法。
一秒、兩秒、三秒……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五分鐘……五分鐘有效期時間已經過去了,什么都沒有發生。
田一一第一次遇見吹泡泡沒有實現愿望,他又開心又失落。
(未完待續)
一句話作文
我來到浙江博物館,見證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剩山圖》。我站在畫前,肅然,仿佛是在與七百年前的黃公望無聲對話。這幅畫就像一位穩健的老者,收斂鋒芒,盡顯宏偉,但沒有強烈的壓迫感。畫中,披麻皴又勾勒出高山的立體感,一株株林木拔地而起,從巖石的夾縫中擠出頭來,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浙江省平湖市百花小學六(4)班 屈弋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