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華
長遠看,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能源消費和排放將剛性增長,實現綠色轉型、全面脫碳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
發展綠色航空制造業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航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一輪航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航空制造業未來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下文簡稱《綱要》),推動綠色航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是全球的共識。航空排放雖然體量不是很大,據測算,航空業對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影響約為3.5%。相比之下,水泥行業約占氣候變暖影響的6%,道路運輸約占17%。但因航空排放主要發生在高空領域,其影響可達類似來源地面排放物的兩到四倍,嚴重影響氣候。為此,各國高度重視綠色航空發展,全球航空業已提出,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航空業正在全面推動綠色轉型。
“到2025年,國產民用飛機節能、減排、降噪性能進一步提高,航空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綠色航空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安全有效的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綠色航空制造體系,新能源航空器成為發展主流,國產民用大飛機安全性、環保性、經濟性、舒適性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瘧??!?/p>
長遠看,我國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民航運輸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能源消費和排放將剛性增長,實現綠色轉型、全面脫碳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在上述目標的指引下,《綱要》提出,構建協同高效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開放融合的綠色航空產業體系、市場導向的綠色示范應用體系、安全有效的服務保障體系四大體系,同時,實施綠色航空技術創新工程、綠色航空創新應用試點示范工程、綠色航空標準與適航符合性驗證體系建設工程3項重點工程。
航空業融高技術、高價值于一體,始終是全球創新技術的驅動力和引領者。《綱要》明確,堅持多技術路線并舉,積極探索綠色航空新領域新賽道。按照技術成熟度,穩步推進技術攻關,“十四五”期間,小型航空器以電動為主攻方向,干支線等中大型飛機堅持新型氣動布局、可持續航空燃料和混合動力等多種路線并存;同時,積極探索氫能源、液化天然氣等技術路線,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新技術的發展必將給傳統航空業甚至整個交通運輸業帶來巨大挑戰,也將在航空應用領域產生顛覆性的效果。
在這一點上,深圳已經先人一步。據悉,深圳近兩年正在大力拓展城市空中交通應用場景,提出發展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主的城際飛行、跨境飛行、空中擺渡、聯程接駁、商務出行、空中通勤等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