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要達到‘老有所為,數字樂享,需要從介質出發,實現平臺、渠道、MCN機構與銀發族之間的良性協同發展。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發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在今年的“感動中國2022”頒獎典禮上,“銀發知播”榮獲“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集體獎。“銀發知播”由13名成員組成,平均年齡77歲,包括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他們借助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傳播方式,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所感,傳播給課堂之外更廣大的人群。
以“銀發知播”為代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銀發一族進駐短視頻平臺,一些銀發UP主甚至獲得百萬、千萬級粉絲,在顛覆大眾對老年群體刻板印象的同時,也彰顯了銀發經濟萬億元級市場的崛起。
從信息接收者到內容創作者
銀發網紅不斷涌現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數字適老化發展,致力于創造對老年人更加友好的互聯網環境。作為老年人社交、展示自我、獲取知識的新工具,短視頻和直播平臺成為豐富和陪伴老年人生活的內容新形態。越來越多老年人進入短視頻平臺,并實現從信息接收者到內容創作者的身份轉變。
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上,活躍著一群銀發創作者,其中不乏擁有千萬粉絲的頭部銀發網紅。例如,75歲的@我是田姥姥,內容搞笑風格鮮明,抖音粉絲超3593萬,作品點贊量7.8億;67歲的古代文學教授戴建業,以深入淺出的古詩詞講解,收獲766萬粉絲,成為“網紅教授”;擁有50年教齡的語文教師楊維云,通過直播開設拼音課堂,吸引上萬人在線觀看……這些銀發博主或通過真實記錄,分享老年人生活日常;或憑借自身科學文化素養,分享專業學科知識;或表演幽默段子、歌舞才藝,為網友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娛內容。
形成自有IP后,不少銀發網紅開始“跨界”發展,例如@淘氣陳奶奶在拍短視頻之余嘗試拍戲,@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龍姑姑等受邀參加綜藝錄制,@時尚奶奶團接受商務代言、開展線下游學等。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微視頻短片委員會秘書長張騰之表示,銀發群體成為短視頻行業新的“流量池”,有著兩大客觀前提。首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銀發群體的基數、規模在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8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9.8%,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其次,短視頻平臺的技術應用門檻不斷降低,為銀發人群入場提供了基礎條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26億人,占網民整體的95.2%,其中60歲及以上的網民占到全齡段網民的13%。“銀發一族已成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最大的增量群體。平臺應用的低門檻、強體驗,加之同齡人及家庭成員的幫助,老年人正在逐漸適應互聯網環境。”同時,來自社會環境的多維因素加速了這一趨勢,包括短視頻成為老年人獲取信息、精神娛樂和社群交流的主要途徑;短視頻幫助老年人實現個性表達、滿足自我需求;短視頻賦能“銀發經濟”,吸引資本入局并獲益,掀起文化消費熱潮,助推更多老年人深度參與等。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表示,短視頻“短而精”的表達方式抓人眼球,且內容豐富,算法機制也便于老年人接收觀看。此外,部分銀發網紅通過品牌植入、直播帶貨等形式完成流量變現,增強了獲得感。“短視頻直播平臺成為老年人學習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掌上入口,加強了老年人與社會的連接,拓寬和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艾漫數據總裁曹永壽表示,銀發群體退出勞動力市場后,面臨著社會角色淡化、社會關系網縮小、生活豐富度下降等問題。短視頻恰好成為老年人與社會建立連接,再次實現社會參與的工具。同時,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短視頻直播平臺憑借其立體直觀、操作簡單等特點,成為老年人展示自我、融入數字社會、跨越數字鴻溝的重要窗口。
適老化改造
短視頻平臺角力“銀發經濟”
面對快速增長的銀發用戶,短視頻平臺角力“銀發經濟”,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
抖音上線長輩模式(大字簡明模式),同時逐步升級時間提醒和管理功能;強化涉老內容審核標準、提升潛在風險私信預警響應等級、嚴厲打擊違法廣告;鼓勵適老化內容創作,加大優質內容池比重;開通“老友專線”,設有人工客服專職解答老年用戶問題等。此外,抖音在2021年發起“銀色閃耀計劃”,與學術界、媒體、社區、老年大學協作,圍繞“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核心議題,進行問題研判和解決方案研討,以協調各方資源,助力打造老年友好型數字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快手推出大字版App和“銀發數字生活專區”,為老年人打造專屬的學習陣地與內容入口;發起“銀齡公益行動”“‘手護者計劃”“銀齡心愿單”等各類活動,為銀齡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幫助和服務;開設“幸福銀齡計劃—銀齡學堂”公益講座,為養老行業從業者鏈接更廣泛的社會資源等。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宋婷婷表示,快手未來將在服務銀齡用戶、助力數字化養老方面繼續探索,包括用技術與AI賦能養老產業,打通數字化養老的各個環節;為銀齡群體鏈接更多元的數字生活與服務,讓老年生活更便捷;創新數字公益,推動養老行業與短視頻行業深入融合等。
在張騰之看來,平臺對銀發群體的重視,源于其背后蘊藏的巨大價值。其一,銀發群體的社會閱歷、生活經驗及知識積淀、多元個性,可為平臺增添別具韻味、更加豐富的內容;其二,銀發群體既是內容發布者,也是內容消費者,他們的參與可提高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數、用戶黏性與活躍度;其三,銀發群體可為短視頻行業帶來“銀發經濟”的商業空間,不斷做大康養、保健、文旅、情感、知識付費等賽道,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找到增量;其四,銀發群體與平臺現有的廣大中青少用戶,可形成彼此了解的對話空間、信息傳輸的情感紐帶,搭建老中青精神與文化的交匯“舞臺”,有利于重塑社會對銀發群體的判斷和認知,消減社會代際隔閡。
張騰之認為,平臺要多給有才藝、有特色的老年人展示機會,發掘有正向文化價值、社會傳播價值的老齡代表及內容,從流量上予以扶持,優化內容生態;同時,要在“適老化”方面進行技術改進與服務升級,例如優化操作界面及工具,時機成熟時探索“老年人進入模式”,為銀發用戶提供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加強議程把關、內容審核及用戶反饋機制,圍繞銀發一族開展技能培訓,提高銀發群體的媒介素質;聚焦“銀發經濟”,開拓商業模式,規范商業行為,創建良性的營商環境等。
機遇風險共存
保障銀發群體權益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2年中國短視頻直播電商發展洞察》,抖音和快手上41歲及以上觀眾占比接近40%。其中,51歲及以上用戶約占19%,近三成用戶每月在線消費能力超過2000元。
丁道師表示,銀發用戶旺盛的內容需求及不俗的消費潛力使他們成為受騙的“重災區”。他們網絡知識相對薄弱,缺乏辨別能力。一些受中老年人歡迎的所謂“正能量”主播可能存在潛藏的“詐騙”風險。
曹永壽表示,幫助銀發用戶更好地使用互聯網需要國家、社會、企業和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此過程中,短視頻平臺責任重大,包括加強監管,規范運營,維護底線,包括強化內容審核,嚴厲打擊謠言和虛假信息,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安全使用算法和推薦服務,以及保障老年人的個人隱私和金融交易安全等。
張騰之表示,銀發群體不僅面臨權益保障問題,在短視頻生態的進化過程中,創作和商業化等方面的困難亦逐漸凸顯。當前,短視頻平臺的銀發內容除部分頭部賬號和熱門主題,大多數屬于個人分享,內容同質,質量較低。在商業化方面,銀發族粉絲更多在“看”,距離完成“買單”消費銜接不足,轉化路徑長,適老用品市場消費有待開發。張騰之建議銀發用戶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真情實感,以及樂享生活的態度,給同齡人樹立榜樣;傳遞好的經驗閱歷、知識素養,給年輕人樹立標桿;同時,緊跟潮流、熱點、社會及生活話題,個性化表達,理性發表看法,形成網絡平臺內容的一道靚麗“風景”。
在張騰之看來,銀發群體已成為短視頻平臺上不可阻擋的“新勢力”,要達到“老有所為,數字樂享”,需要從介質出發,實現平臺、渠道、MCN機構與銀發族之間的良性協同發展。“銀發群體上網展示生活,他們既是改變傳統刻板印象的矯正者,也是消減代際隔閡的推動者,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參與者。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銀發一族涌入‘弄潮,在發揮社會功能、釋放群體價值、維系親情紐帶、創造商業機會等方面發光發熱,進而為短視頻行業帶來更多增量及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