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麗,劉志勇,李 穎,孫月川,王小月,張曉利*
(1.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063000;2.唐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63000)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場常見疾病之一,該病多是由無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病原菌引起奶牛乳腺組織發生病理變化[1],根據不同臨床癥狀分為臨床型乳腺炎和隱性乳腺炎。因患有隱性乳腺炎的奶牛臨床癥狀不明顯,治療不及時,嚴重影響奶牛單產和原奶質量。早期對奶牛隱性乳腺炎的防治主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療費用高,長期使用易造成乳汁中藥物殘留和病原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嚴重威脅人類公共衛生安全[2],而我國中草藥成本低、高效低毒,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用于治療奶牛隱性乳腺炎已成為一種理想的抗生素替代產品[3]。因此,研發乳腺炎中藥復方制劑,是奶牛養殖可持續性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擬應用通乳散對唐山地區患有隱性乳腺炎奶牛的乳汁體細胞數、產奶量、乳品質和治愈效果四方面指標觀測分析,評價其對奶牛隱性乳腺炎的治療效果,以期為奶牛隱性乳腺炎治療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1.1.1 試驗動物
使用隱性乳房炎診斷液(LMT)在唐山地區某規模奶牛養殖場選擇50 頭年齡、胎次、產奶量相近患有隱性乳腺炎的中國荷斯坦奶牛。
1.1.2 藥品
藥品名稱:通乳散。
藥品組成:金銀花100 g,蒲公英100 g,連翹60 g,天花粉50 g,黃連40 g,牛蒡子60 g,川貝母50 g,赤芍50 g,當歸50 g,白芷50 g,王不留行50 g。
將50 頭患有隱性乳腺炎奶牛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25 頭。試驗組按1 劑/(頭·d-1)在飼料中添加通乳散,對照組不添加任何藥物,正常飼喂。本研究共進行了為期29 d 的臨床試驗,試驗期內統計奶牛體細胞數、產奶量、奶中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質。
試驗末,采用LMT 法檢驗為陰性,表示治愈;陽性反應與治療前無差別,甚至加重或轉為臨床型乳房炎,表示無效;經LMT法檢驗,陽性反應降低1個以上“+”,表示有效。
采用SPSS 17.0 軟件中T 檢驗分析試驗數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乳汁體細胞數的影響見表1。結果表明,與0 d 相比,29 d 時對照組和試驗組奶牛乳汁中體細胞數均為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組乳汁中體細胞數較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01)。

表1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乳汁體細胞數的影響(×104)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產奶量和乳品質的影響見表2。結果表明,試驗組1~7 d 產奶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乳脂、乳蛋白、乳糖和干物質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產奶量和乳品質的影響 單位:kg/頭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治療效果見表3。結果表明,29 d 后,對照組沒有好轉趨勢;試驗組中奶牛隱性乳腺炎治愈率為80%,有效奶牛頭數為16%,治療效果顯著。

表3 通乳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治療效果 單位:頭、%
乳汁體細胞數指每毫升牛奶中體細胞總數,主要指白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多形核白細胞(PMN),當奶牛乳腺組織受到細菌感染,乳汁中的巨噬細胞吞噬細菌并發出預警信號,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并且使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通過免疫機制穿越毛細血管壁和乳腺泡壁層,進入乳汁中,對病原菌進行破壞、吞噬,但同時也會對奶牛乳腺上皮細胞造成損傷,使細胞脫落數增加,進而造成牛奶中體細胞大幅度增加的現象。因此,體細胞作為牛群乳腺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標志,可通過乳汁中體細胞數量監測乳汁的質量和乳腺的健康程度。本試驗所選用中藥制劑-通乳散,它含有金銀花、蒲公英、連翹、黃連等11 種中藥,金銀花含有綠原酸和木犀草素苷等藥理活性成分,對金黃葡萄球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炎解毒功效;蒲公英富含黃酮、多糖等藥理成分[4],具有抑菌消炎作用;連翹主要成分為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5];當歸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補血活血的作用;王不留行具有刺激血液循環和疏通經脈,減少乳房腫脹的作用。有研究發現在乳腺炎奶牛的日糧中添加蒲公英、魚腥草、黃芪、王不留行中草藥添加劑后乳腺炎奶牛的乳樣體細胞數顯著下降,并在試驗的第21 d 下降至正常奶牛體細胞數水平[1]。本試驗在添加通乳散后3 d 乳汁中體細胞數恢復至正常水平,乳汁中體細胞數顯著降低(P<0.01),表明通乳散可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證明試驗所采用通乳散的配方、劑量適用于奶牛隱性乳腺炎的治療,加之此配方中所用到的中藥易于購買、成本較低和中藥不易產生耐藥性、無殘留的特點,符合國家綠色無抗養殖政策。
奶牛隱性乳腺炎發病率較高,因其臨床癥狀不明顯,易被忽略。奶牛患有該病時,機體免疫系統分泌大量白細胞進入乳房以清除感染,此時奶牛體細胞增多,產奶量降低。據報道,金銀花能夠通過促進乳腺上皮細胞活性,提高乳腺泌乳能力[6],在圍產后期奶牛日糧中添加黃芪、金銀花、蒲公英等復方中草藥添加劑,試驗Ⅰ組、Ⅱ組、Ⅲ組在試驗后30 d 對其泌乳量進行測定,分別提高了3.00 kg、3.45 kg 和3.13 kg,泌乳量均顯著提高(P<0.05)[7]。此外,陳志雄等發現在患有隱性乳腺炎奶牛的飼料中添加由黃芪、王不留行和當歸為主的芪王催乳散3 d 后奶牛產奶量明顯高于用藥前(P<0.05)[8],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飼料中添加通乳散后隱性乳腺炎奶牛的產奶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但通乳散對奶牛乳汁中乳蛋白、乳脂、乳糖和干物質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中僅有一種添加劑量,增加或減少通乳散添加量是否會對乳成分產生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奶牛隱性乳腺炎的發生多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無乳鏈球菌等病原菌引起,抗生素的濫用致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增加奶牛乳房炎的治療難度,同時抗生素殘留毒害畜體,乳制品中殘留危害人類健康等問題,使奶業面臨著嚴峻考驗。隨著國家“禁抗令”的實施,中藥制劑成本低、高效、無污染、無殘留、無毒副作用,成為消除乳房炎道路上的一個新方向。有研究表明蒲公英、王不留行、魚腥草和黃芪組成的復方中草藥添加劑對預防和治療奶牛隱性乳腺炎效果顯著,安全且無副作用[1],比抗生素治療奶牛隱性乳腺炎治愈率高[3],可高達80%[9]。本試驗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本試驗使用以金銀花、蒲公英為主的通乳散同樣對奶牛隱性乳腺炎治療效果較佳,奶牛隱性乳腺炎治愈率為80%,有效率為16%。
通乳散按1 劑/(頭·d)添加至患有隱性乳腺炎奶牛日糧中能顯著降低隱性乳腺炎奶牛乳汁中體細胞數,提高奶牛產奶量,對奶牛隱性乳腺炎治療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