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龍生
(廣東省化州市播揚畜牧獸醫事務所 525137)
母豬產房管理是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出現母豬難產、仔豬腹瀉等現象,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直接影響養殖場最終的經濟效益。隨著生豬養殖業養殖數量和規模越來越大,養殖場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多[1],為了節約養殖成本,增加養殖帶來的收益,生豬養殖場的各項管理工作越來越精密化,尤其是產房的管理得到了養殖場越來越多的重視[2],本文就養殖場中產房方面的管理詳細論述幾個關鍵點,希望對養殖場今后的收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個干凈安全的產房對母豬生產至關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一是對空舍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包括保溫燈、筆記本和保溫板等。二是妊娠母豬轉豬當天也要徹底沖洗干凈,上產床后,要進行體外驅蟲,尤其注意雙腿下方和腹部等衛生。三是保持臨產母豬產床衛生清潔。母豬有產仔表現時,將產床上的糞便清理干凈。如有條件,可用拖把浸上消毒藥水將產床上被糞便污染過的地方消毒,用干拖把或毛巾擦干。
接產的工作是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的關鍵,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臨產母豬產前,保溫箱內必須墊好木板,準備好麻袋,接上保溫燈(冬季需提前30 min 打開),做好產仔準備。二是準備好接產必備的物品,如水桶、毛巾、結扎線、碘酒、拖把、藥物、高錳酸鉀、盛裝死仔和胎衣的桶或袋等。三是若母豬有分娩癥狀或羊水破裂,要立刻把麻袋墊入保溫箱內。結合預產期密切關注產房母豬臨產征兆。若母豬前部乳頭能擠出乳汁時,分娩時間不超過1 d。如果最后一對乳頭也能擠出乳汁,約4 h 內即可分娩。豬大多在晚上產仔,而且晚上安靜狀態下產仔速度更快,所以產房夜晚要有人值班,進行接產工作。
在母豬生產中,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仔豬產出時,迅速用毛巾將仔豬口鼻及全身黏液擦干凈,將臍帶內的血液朝仔豬腹部方向捻擠,先用結扎線將臍帶綁上,再用剪刀剪斷臍帶(留下的臍帶至少2~3 cm,標準是仔豬自然站立時后肢踩不到臍帶為宜)。在斷口處點上碘酒。二是斷臍后迅速將仔豬放到保溫箱內照干身體水分,箱內溫度保持在32℃~35℃,等仔豬體表水分干燥后(約15~20 min)即可放出來吃初乳,最遲不應超出2 h 放仔豬吃初乳。三是保證每頭仔豬出生2 h 內吃到初乳。待胎衣全部排盡后,填寫母豬記錄卡。將接產用具整理干凈備用。四是母豬產完所排的胎衣要及時處理并把欄底和水溝的血水沖干凈。
母豬生產當天不宜進行飼料喂養,但母豬生產時間變化性較強,可能會出現與預產期不符情況。如果完全按照預產期進行飼養,可能會導致喂養停止時間早于生產期,進而造成母豬在生產當天由于饑餓無法進行生產。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全方面觀察母豬實際情況,根據母豬自身行為判斷生產日期。在母豬臨產期即將到達時,母豬會主動停止進食,飼養人員根據母豬行為即可確定飼料喂養停止時間。正常情況下飼養人員要在母豬預產期前7 d 將母豬轉至產欄,前3 d 合理降低飼料量,前1 d 要避免喂料或喂食少量麩皮及鹽水[3]。
現階段界定母豬生產時間主要分為綜合法及乳腺變化法。在綜合法方面:飼養人員要全面觀察母豬情況,綜合母豬各種表現判定生產時間。一般情況下,母豬在產前7 d 外陰會向紅色轉變,并伴有腫大癥狀,并且隨著生產期臨近,外陰會逐漸松弛下拉。在產前2~3 d,母豬會出現食欲降低情況,進食量減少或不進食。在產前1 d,母豬行為會出現異常情況,常表現為煩躁狀態,并伴有排泄頻次增加現象。而在母豬出現羊水破裂流出時,即到達母豬生產時間。在乳腺變化法方面:飼養人員可以根據母豬泌乳腺變化判定生產時間。正常情況下母豬在產前半個月,其乳腺會出現明顯分界線,產前7 d,母豬乳頭呈現外擴趨勢,而在生產期當天,母豬乳腺會分泌乳汁,在母豬出現2 對乳頭均分泌乳汁后,母豬生產時間大約在20 h 內,而在母豬中部2對乳頭可以擠出乳汁時,母豬生產時間大約在10 h 內,在最后2 對乳頭可以擠出乳汁時,母豬會在3 h 內進行生產。兩種方法適用于大多數情況下母豬生產時間界定,但由于母豬個體差異性較大,因此在界定生產時間時還需要同時結合母豬臨產癥狀及配種時間進行推測,多方面考慮母豬生產時間影響因素,從而提高生產時間界定準確度。如果出現生產時間界定失誤,要避免出現盲目催產造成母豬流產情況[4]。
母豬產后保證其采食量的措施:一是增加飼喂餐次(一天3 次,早/中/晚);二是改變飼喂時間。在炎熱夏季,可早上6 點和晚上8 點飼喂;三是喂稀料或改善飼料口感,增強食欲。四是對于過瘦的哺乳母豬除增加采食量外適當添加魚粉(每餐添加量為30 g/頭)。母豬吃料后1 h 內把料槽清理干凈,并做好周圍衛生清潔工作。五是母豬飼料中可添加白頭翁散、烏梅散或林可霉素,10%氟苯尼考粉進行藥物保健。
要注意母豬的產后保健,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分娩并排完胎衣后肌注消炎針(魚腥草15 mL,2 支400萬IU 青霉素和2 支100 萬IU 鏈霉素),也可注射20 mL/頭恩諾清,連用3 d;二是喂藥保健:產前3 d、產后3 d,添加迪美凈3 g/頭;產后1~5 d,添加拜力多3 g/頭;注意必須在每頭豬喂料時添加,并用量器(如劑量勺)精確添加。三是有流膿情況時在打完消炎針后,先肌注氯前列醇鈉2 mL/頭(作用是促排子宮異物);再分別肌注清開靈10~15 mL,2 支頭孢邦福和海達恩諾沙星10~15 mL,一天2 次,連用2~3 d;如出現流膿呈豆腐渣樣,除注射上述藥物外,還要用宮炎凈清宮,禁用慶大霉素或青霉素沖宮。四是難產或助產的母豬,需靜脈輸液消炎:生理鹽水500 mL,3 支魚腥草,3 支400 萬IU 青霉素;葡萄糖氯化鈉500 mL,維生素C。五是產后預防母豬乳房炎,若發現乳房有硬塊,不放奶或擠不出奶水,可用10 日齡左右的仔豬來拱吸乳頭。若無效,則打3 mL 縮宮素輔助治療,繼續用仔豬拱吸[5]。
哺乳仔豬從10~12 日齡便可以開始教槽,加料時料槽內要清潔、干凈,一天最少清理一次。采取少給勤添的原則,保證槽內不斷料。添加量和添加次數可根據仔豬大小、頭數、日齡和母豬的奶水情況,23 日齡以后靈活調整添加料量和次數以減少浪費。對于不吃料的仔豬也可人工誘導。方法是在母豬哺乳時灑一點新鮮的哺乳料在母豬的乳房上,讓仔豬熟悉飼料的味道,連續灑2~4 次即可;或灑少許在保溫箱邊,讓仔豬拱玩。
初生仔豬根據仔豬大小灌服海達恩諾沙星或慶大霉素1~2 mL/頭,為預防寄生蟲特別是球蟲的侵害也可適當灌服百球清等藥物1~2 mL/頭;仔豬生長到1 周左右會進行去勢,去勢時要對其進行補鐵,劑量每頭豬在1~2 mL 即可。
哺乳仔豬因為其體型小體重輕所以護理時動作要輕緩,在產后3 d 內一定要加強護理。首先保證仔豬在出生2 h 內及時吃到初乳,對于均勻度較好的一窩仔豬,可以將產下的仔豬先放進保溫箱,等母豬分娩結束后再將全部的仔豬同時放出來吃初乳;對大小不一的一窩仔豬可進行調欄調整其均勻度。
若發現母豬奶水不足,及時護理仔豬,人工喂奶并適當調欄;再分析原因,并針對性的對母豬采取以下措施(表1)。

表1 母豬奶水不足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表2 若母豬采食量低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表3 斷奶母豬久不發情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表4 母豬便秘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隨著集約化規模化養殖的發展,豬場管理將會涉及到更多的問題和細節。其中母豬的產房管理是生豬養殖環節中的重要環節,它直接決定著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因此做好產房母豬及仔豬的飼養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從意識上先提高產房管理的重要性,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健全完善的產房母豬及仔豬飼養管理體系,并強化疾病的綜合防控,不僅可以保證產房母豬及仔豬健康,同時可提升豬場養殖效益,促進生豬養殖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