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韜,邵戰林
(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2016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以來,休閑農業發展有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休閑農業發展持續較快增長,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2]。因此,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形勢下,休閑農業的發展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切入點[3],這一產業的市場呈現供應端與需求端均較旺盛的局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下轄的5 個團場呈扇形環抱烏魯木齊市,依靠地緣優勢,全力打造精品休閑農業、觀光旅游農業、教育農業和農業公園,并不斷推進瓜果、蔬菜、苗木、花卉四大基地建設,使農業生產不斷向二三產業延伸,包括新品種展示園、認養地、采摘園、林下經濟、開心農場等在內的特色休閑旅游觀光農業。因此,本研究通過厘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以下簡稱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確定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偏向的重點,以期為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的規劃指明方向。
1)區位交通。兵團第十二師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臨近城市的得天區位優勢,為兵團第十二師發展休閑農業帶來大量的游客,為其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口保障;兵團第十二師交通通達度較高,轄區內形成鐵路、公路及地鐵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交通便利,未來轄區內各團場與烏魯木齊市、昌吉市聯系將更為緊密,同時為發展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礎保障。
2)自然資源。兵團第十二師氣候方面,因各團場分布位置不同略有差異,但整體降水量較少,蒸發量極大,全年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干旱。兵團第十二師水資源整體儲量不高,基于各團場水資源分布及儲量狀況,兵團第十二師通過不斷開發建設水利設施,合理調配水資源分配供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水資源緊缺的矛盾。耕地資源方面,各團場耕地面積、耕地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除集中在頭屯河流域附近的五一農場、三坪農場以及頭屯河農場整體耕地養分、有機質含量較高外,其余團場的耕地質量一般。總體而言,兵團第十二師整體自然資源條件一般,長期進行大規模傳統農業耕作,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傳統農業種植灌溉需水量較大,還會影響其他產業以及烏昌地區用水。因此,兵團第十二師應該依據所處的地理位置并結合自然資源環境的現實情況,不斷調整農業升級,加強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現代農業。具有現代化農業發展資源是兵團第十二師能夠發展都市城郊休閑農業的基礎條件,截至2021 年末,兵團第十二師下轄7 個農牧團場,35 個農牧連隊,5 869 名農業一線職工和131 個合作社。在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兵團第十二師黨委的領導下,全師認真執行各項農業政策,農產品總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主要體現在兵團第十二師農業機械化程度加快發展,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品牌農業建設工程”初具規模;合作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4)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人民生活富足、社會發展和諧穩定是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得以發展的根本。隨著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持續深化,兵團第十二師各團場的行政管理和財政管理更加靈活,職工群眾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擁有更多的自主權,社會經濟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主要體現為兵團第十二師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濟結構不斷改進優化。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工作總體圍繞“一團一業、一團一品、一團一景”的差異化、特色化、景觀化發展格局,依托地緣優勢及豐富的農業資源,科學調整農作物種植面積,鼓勵和引導職工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休閑采摘”都市休閑農業,打造了“大話西游萬畝桃園”“花田林海采摘園”“草莓主題公園”“小土豆農莊”“天潤絲路云端牧場”“五一農場現代農業示范園”等一批示范點。
休閑農業發展帶動從業人員5 000 多名職工群眾,休閑采摘不僅滿足了市民多樣化需求,而且使初級農產品銷售價格得到大幅提高,職工群眾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據統計,截至2021 年,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數量達129 個,年收入達15.73 億元。全師3 個連隊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村,2 條旅游線路被納入全國128 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7 個景區被評為國家A級景區,星級農(牧)家樂規模達8 個(表1)。

表1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總體情況
以“波特鉆石模型”理論為基礎,構建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影響因素指標體系。鑒于休閑農業產業是以農業為基礎,并將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的朝陽產業,以及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產業作為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城郊經濟產業的客觀現實環境,本研究將靈活運用“波特鉆石模型”,并對其進行合理調整。采用生產基礎要素、需求供給要素、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要素、自身要素和政府要素作為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一級指標體系,并有17 個二級指標,數據來自兵團第十二師、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市2016—2021 年政府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年鑒以及農業農村局等政府部門,具體如表2 所示。

表2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的原始數據
2.2.1 確定原始數據序列 確定原始數據序列中X0(k)為參考數列,Xi(k)為比較序列,即:
2.2.2 原始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原始數據的單位、數值大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對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需要先將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本研究原始數據并非連續增長或連續下降,故采用均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具體計算式如下。
式中,i=1,2,…,m,Xi為各要素原始數據,Yi為該組時間序列數據平均值。
2.2.3 計算差值 計算相同年份的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的差值的絕對值,具體計算式如下。
式中,i=1,2,…,m,X0′為比較數列,Xi′為參考數列。
2.2.4 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具體計算式如下。
式中,ρ為分辨系數,介于0~1,通常取值為0.5,i=1,2,…,m;k=1,2,…,n;Δi(k)為各序列差值。
2.2.5 計算灰色關聯度 計算灰色關聯度,得出比較序列對參考序列整體關聯性強弱程度,具體計算式如下。
式中,ρ為分辨系數,i=1,2,…,m;k=1,2,…,n;n與k均為常數。
根據計算式得出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產業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度結果及排序,由表3 可知,各影響因素所呈現出的關聯強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旅游總收入、旅游接待總人次、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醫療衛生水平、汽車保有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總里程、農林牧漁總產值、農作物播種總面積、住宿餐飲業營業額、農林牧漁從業人員數量、農產品生產價格總指數、人均GDP、社會消費品總額、農業機械總動力。

表3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灰色關聯結果及排序
根據灰色關聯度結果將指標因素分為3 個梯度,當灰色關聯度小于0.600 0 時,表明該項指標因素為弱關聯項;當灰色關聯度在0.600 0~0.700 0 時,表明該項指標因素為中關聯項;當灰色關聯度大于0.700 0 時,表明該項指標因素為強關聯項。
從生產基礎要素方面的指標來看,農業技術人員數量(0.716 5)屬于強關聯,醫療衛生水平(0.637 2)、公路總里程(0.624 8)、農作物播種總面積(0.615 2)和農林牧漁從業人員數量(0.611 8)都屬于中關聯,農業機械總動力(0.588 9)屬于弱關聯。由此可知,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對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起到較重要的影響。
從需求供給要素方面的指標來看,汽車保有量(0.635 0)、人均可支配收入(0.625 1)和人均GDP(0.602 1)屬于中關聯,社會消費品總額(0.589 0)屬于弱關聯,無強關聯指標,需求供給方面因素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要素方面的指標來看,旅游總收入(0.915 5)、旅游接待總人次(0.872 5)屬于強關聯,農林牧漁總產值(0.622 2)和住宿餐飲業營業額(0.614 1)屬于中關聯,無弱關聯度指標。由此可見,旅游業的發展對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至關重要。
從自身要素方面的指標來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數量(0.706 3)屬于強關聯度指標,農產品生產價格總指數(0.606 9)屬于中關聯度指標,無弱關聯度指標。由此可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多,逐漸具有一定規模,促進了兵團第十二師的休閑農業發展。
從政府要素方面的指標來看,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0.681 0)屬于中關聯度指標,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
隨著兵團第十二師的政策不斷優化、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健全、自然資源不斷得以保護、文化內涵不斷被豐富以及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得到迅速發展,促進了各連隊職工就業增收、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為兵團第十二師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但隨著休閑農業的快速增長,一些挑戰逐漸浮現,這些挑戰阻礙了其長期和高水平的發展。通過對其發展情況的調查和灰色關聯度分析,可以得出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主要問題存在于產業整合、政策扶助、基礎建設、人才培養和品牌建設5個方面,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與農業、旅游業、餐飲住宿業及其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發展關系十分緊密,雖為不同產業,但彼此之間互惠互利、互相吸引、相互促進,應著力打造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多元化、集群經營模式,發揮集聚效應。一方面要推動休閑農業產業“橫向”融合[4],不斷豐富休閑農業產業的內涵,持續推動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教育培訓、親子研學、養老康養、文化創意和互聯網傳媒等不同業態的有機融合,加強交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建立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整合并形成休閑農業產業鏈;另一方面要加強休閑農業產業“縱向”融合,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形成“產供銷一體化”,通過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優勢產區批發市場建設等方式,實現農副產業與市場流通、倉儲、服務的有機銜接,構建一二產與三產間的聯系紐帶,促進“農業+加工業”“農業+服務業”融合,提高休閑農業中農產品附加值[5,6]。
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兵團第十二師黨委應設立休閑農業建設專項資金用于全域休閑農業旅游示范區創建,并逐年增加。全域休閑農業建設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重點項目,如休閑農業新業態培育、特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休閑農業民俗特色小鎮發展、休閑農業品牌營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二是保證土地供給。強化休閑農業靈活用地政策,對利用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的休閑農業項目,應優先安排新增用地指標,積極盤活休閑農業項目用地。
三是創新金融扶持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大型旅游企業以及縣政府單位進行積極的合作,并加大對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的創建力度,大力支持和鼓勵政府與社會進行資金的籌集,并且對運營項目進行建設[7,8]。
一是優化交通網絡。持續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快速軌道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主干道、團場鄉村道路、風景廊道等的建設,修建特色道路景觀,重點打造S101 省道天山地理畫廊旅游公路,優化互聯互通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交通網絡,提高游客出游便利度。
二是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建立師部、各團場及主要休閑農業旅游中心,在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設立休閑農業宣傳引導點,積極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路線規劃等配套服務。
三是完善交通指示牌及標識。在城市出入口、車站、旅游景區、賓館飯店、城市主要街道、主要交通沿線、景區周邊道路等,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指示標識和交通引導標識,打造全師域無障礙旅游標識體系。
引進、培養休閑農業發展的農業綜合人才[9]。農業技術人才是影響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的強關聯因素,為了吸引更多既能做規劃設計、產品開發,又能做休閑農業園區經營管理的綜合人才參與到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建設之中,可建立創新激勵機制,通過“喊回來”“送出去”和“備起來”等方式,加強綜合人才培養和引進。
兵團第十二師休閑農業發展要嚴格按照規劃方案設計執行,加強對域內職工進行培訓和引導,確保各規劃區內職工能夠按照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方案進行開發和經營。政府相關部門要進行深入市場調研,了解休閑農業發展情況,加強重點休閑項目發展和開發,并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以確保休閑農業發展規劃能夠有效執行。
品牌和品質二者是互相成就的,農產品的發展既要注重品質,也要加強品牌的宣傳[10],龍頭企業、相關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植大戶要致力于提升產品的質量,保證產品的天然性,加強對品牌的建立以及宣傳,不斷提升綠色無污染的高質量農產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