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部件的名字都很浪漫嗎?
馬嬌嬌 廣東省深圳市民眾學校
答:眾所周知,中國人的浪漫是刻在骨子里的,這從建筑部件的命名上就能得到印證。你聽過雀替嗎?雀替通常放在建筑的柱子上端,即梁與柱或枋與柱的交接處,目的是承重。古人還會在雀替上雕刻仙鶴、花草等圖案,只為討一個好寓意。雀替在明朝時應用很廣,清朝時已經發展成美學價值和實用價值兼備的藝術品了!下次去參觀古建筑的時候,別忘了尋找雀替的身影喲!
這件形制特別的文物竟然是一件樂器?
孟凡清 江蘇省鹽城市朱戴小學
答:這件器物乍一看像玉枕,但它不是中國古代的器物。這件樂器是來自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印度尼西亞的金屬管。該樂器背部有發聲裝置,通常用木頭或水牛角制成的木槌演奏,一般在大型管弦樂團中使用,或者在表演舞蹈和奏樂時使用,是印度尼西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聽說水族刺繡“破圈”了?
劉啟林 遼寧省葫蘆島市營盤小學
答:是的,我也聽說了!流傳于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族馬尾繡最近很火!馬尾繡的主要材料是馬尾,工藝相當繁瑣,圖案復雜,造型獨特,成品有浮雕的感覺,兼具典雅和古樸。馬尾繡在2006 年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尾繡的主要樣式有“歹結”背帶、背孩帶、繡花鞋等,皆是服務于生活的物件。看來藝術永遠源自生活,有機會記得去看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