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原
(太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文化交流進一步深入,對外國語言文學研究和學習的學者越來越多,且專業性不斷增強。學習外國文化,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開拓視野。其中,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文化的重要體現,加強對相關作品的賞析可有效挖掘其中內涵,了解文化發展,發揮文化作品的重要溝通交流作用。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費爾斯最早提出了“系統”這一理念,其認為語篇是一種橫組合與縱聚合相結合的關系,通過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語篇被稱為“系統”,而兩者之間的關系被稱為結構。自“系統”概念提出后,被不斷深入發展,形成系統的語法。可以說,系統功能語言學是由費爾斯和哈立德共同創立和發展形成的,但事實上,二者卻存在不同的觀點看法,其中費爾斯更加傾向于橫組合關系,而哈立德更傾向于縱聚合關系。正是由于側重點的不一致,使得語言系統出現了更多的選項。在語言系統當中,縱聚合情況決定了系統的本質,而語法系統間的不同差異決定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如說,在英語表達走路時,可多選擇stroll,而較少選擇walk;在表達含義時,可多使用否定表達,少使用肯定表達方式。但在實際日常應用當中,大多使用walk 來表達走路的含義,并且大多表述為肯定句。由此看來,語言系統還受到其他相關因素的影響,使得語言系統更具條件性,或然性進一步豐富,以此理論對英美文學加以賞析,能夠更好地從單詞、句子、段落本身的分析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本身的含義[1]。英語表達與漢語表達存在不同,英語并非用單詞表達狀態,而是通過不同的事態表達事物動態,因此,掌握英語語言特性,加強分析英語句子,對英美文學的鑒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賞析英美文學中,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應首要關注賞析順序,以此確保賞析的層層深入,全方位把握文學作品的特征與優勢。對英美文學賞析的第一步在于分析文章內容的主要編寫方法,并探究采用這種方法編寫的原因,比如分析文章是正敘、倒敘、插敘等,分析其緣由。要想對這一方面加以分析,就必須對文章的語言表達內容和寫作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在分析文章詞、句的過程中同時分析文章情感。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所選擇的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作用都應該與其在語言中所表達的含義、情感以及角色等相對應,比如,要想表達需要別人的幫助,那么所選擇的詞、句就必須表達出禮貌、尊重的態度,若是表達惡霸的角色特征,那么所選擇的詞、句也應當與其相符,表現出較兇惡的態度。賞析的第二步則在于對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詞句功能加以考量,分析掌握文字背后的真正內容和含義,因此,在賞析時必須充分深入分析和思考。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無論是角色的形象、事情的發展都是需要文字加以呈現,而要想將故事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就必須靈活運用字詞等,創設環境氛圍,使得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比如,在《紅字》作品中以詞句營造出浪漫的氛圍,在《白鯨》作品中營造出悲傷痛苦的氛圍。賞析的第三步則是依次分析句子、段落和章節,首先要把握對句子的深入分析,尤其注意分析句子中的動態詞語以及其前后所使用的字詞,其次,對整個文章作品的語法、情感等進行賞析,以此確保賞析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在確定英美文學的賞析順序后,就要重點掌握賞析的方法,由于英美文學作品在經過翻譯后,字詞會發生一定變化,因此在此環節還需加強對原版的賞析。
1.明確文章內容
要想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賞析英美文學作品,首先必須確保相關人員全面把握系統功能語言學,并以此為基礎,將基本欣賞方式與此種欣賞方式相結合,以此來分析賞析作品。英美文學中包括不同種類的作品,如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但在不同作品中,所使用的字、詞都能夠在實際中加應用,表現出相對應的語言作用,因此,在實際生活當中,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字詞和表達方法等也是較為常見的。所以,語言也有著實踐的作用。在作品賞析的過程中,要全面把握每個角色、每個字詞的表達、文章的語氣等是否與實際事件、人物相對應,以此才能夠確保語言原本作用的發揮效果,對其語言進行充分分析。
除了對文章語言內容加以分析,還可從語言功能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重點分析作品中的表達內容和表現藝術感,以此深刻把握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態度,進而深入了解真正的表達內容,如深刻批判某種負面行為態度,通過喜劇表達方式實則意在批評某類人或事物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分析作品中的字詞、句子等獲得發現并進行賞析的[2]。同時,在賞析過程中,還應著重把握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作者的創作背景,如作者在編寫作品時所處的社會環境、自身狀況等,以此結合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一般來說,英美文學作品中現實類文學大多產生于戰爭背景或生活艱苦困難的背景之下,浪漫類文學則大多產生于改革背景下。
2.分析文章句子
由于英美文學作品在經過翻譯后,其中的部分字詞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因此在對其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必須從語言的系統性和功能性兩個方面分析文章句子。首先,應著重思考在句子中的動態詞,分析選擇這些詞語的作用及原因,如在《憤怒的葡萄》中,“地面結了薄薄一層硬殼,紅色的原野成了淡紅色”,這里用來“結”和“成”這兩個動態詞,以表達句子內容中的悲傷感,但原版所使用的單詞表達則更顯悲涼,因此,在賞析的過程中,還需盡量參照原版內容。其次,要加強對文章中的角色關系分析,重點分析角色人物間的互動,在交流時的語氣、語言等,對相關句子進行逐個分析,以此把握文章的“系統性”情感和功能。也就是說,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在賞析英美文學作品時,應加強對作者所處背景、思想和作品的產生背景進行考量,分析文章內容,并逐個賞析文章重點句子,把握作品內涵和情感表達。
就以上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賞析順序及方法,以《獻給艾米麗的玫瑰》這一作品為實例,探究其具體賞析過程和方法,以此把握文章的真正內涵和深刻情感態度。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這一作品被譽為最富有盛名的短篇小說之一。該作品主要講述在19 世紀后期,沒落的貴族中最后一名成員艾米麗凄慘、孤獨的一生。父親在世時,將艾米麗的所有追求者趕走,使其無法擁有正常人的生活,每天孤獨度日;在父親去世后,艾米麗無依無靠,與建筑工頭霍默相戀,但霍默本身并沒有成家的打算,且鎮上的居民也反對二者戀情?;谙到y功能語言學視角對這個作品進行賞析。
概念功能包括邏輯功能和經驗功能,通過語言與他人溝通交流以表達人物內心世界或現實世界的經歷。從這一角度看待語言功能,需要重點關注語言內容中的信息,即誰對誰做了什么。在語言系統當中,概念功能往往通過及物性系統體現。及物性系統就是將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經歷和所見所聞分解成多個過程,并將各過程中的相關環境和參與人員進行表述[3]。及物系統中主要包括物質過程、行為過程、關系過程、存在過程、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
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作品開頭便是對物質過程的描寫,通過身體動作等加以表達。如描寫艾米麗去世,全鎮的人都去了她的葬禮中,物質過程的動作發出者為全鎮的人,物質過程是“去”,物質過程的環境背景則為葬禮。心理過程主要是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表達人物的認知和感覺等。在作品中,艾米麗父親去世后,小鎮上的居民從一開始對艾米麗的嫉妒轉到后面對她的憐憫,可以表現出小鎮居民的心理過程變化。關系過程主要體現不同事物間的關聯,在作品當中,艾米麗在小鎮當中,象征著南方古舊的文化,這也能夠凸顯出作者之所以塑造艾米麗這一人物形象的含義和時代意義。言語過程則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交流表現相關信息的過程。在作品中,作者多處以鎮上居民的對話,尤其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對話來表現年輕與老年之間觀念的差異,以突出時代背景特征。行為過程主要表現某人物具體作出某動作或做某事的活動過程。在艾米麗父親死后,作者以行動過程描寫了艾米麗的行為,在其中行為過程只有艾米麗一個參與者,表現出其當時內心的無助與崩潰。存在過程主要體現事物的存在過程,在作品中較為經典的存在過程是在艾米麗死后,鎮上居民對其防腐的討論“There was one room in that region above stairs which no one had seen in forty years.”這一存在過程交代了霍默的去處,也為文章增添了恐怖的氛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獻給艾米麗的玫瑰》這一作品充分展現了及物性特征,在英美文學作品賞析中,分析系統功能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語篇功能是指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在其中的連接作用,使得文章前后具有更強連貫性,使得共同的語域之間存在聯系,保證語篇的完整性和銜接性。在語篇功能視角下,語篇的銜接主要包括連接、照應和省略。
從連接作用來看,主要通過連接性語言成分,將語篇中的邏輯關系加以梳理,使其呈現連貫性。在英美文學作品中,連接性的成分通常為過渡詞語,如and、so、moreover 等,這些連接過渡詞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隨處可見,使得文章的上下文之間更具連接性和邏輯性,準確地表達故事情景。照應作用主要是將語篇中的其中一個成分作為另一個成分的參照元素,包括內照應和外照應兩種,其中,內照應中的回指主要是照應文章前文中提到的內容[4]。照應作用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也常有出現,比如在前文提到了painting pupils,后文使用their 相照應,后文用her 照應前文提到的Emily 等,這些都是語篇功能中照應作用的體現,使得語篇更具連貫性和銜接性,同時又不會產生過于繁瑣的表達效果。省略作用主要是指在語篇語言表達中,將部分成分直接省略,以此避免表達重復,并凸顯句子中的新信息成分,同時也能夠使得文章的上下文之間銜接更加緊密。比如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Why?Of course”表達中,Why 后面明顯省略的完整句子,但這一句子是對話兩者之間都清晰明了且在上文已經提到的內容,因此,將這一部分省略可使得整個句子更加簡潔清晰,避免出現重復或累贅情況,使得語篇銜接緊湊。
在人際功能中,語言角色的最根本任務在于索取和給予,通過提問、陳述等方式提供相應的信息。在《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艾米麗與藥店老板間存在一對話過程,艾米麗先是發出了想要一些藥的命令,藥店老板詢問要哪種,做什么,艾米麗準確提供藥的種類,老板提供藥物。這一過程雖然簡潔明了,但一問一答的形式充分展現了人機功能,構成了信息間的對稱性,體現了索取和給予的過程。
綜上所述,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賞析英美文學,可有效深度分析作品的語言構造情況,深刻理解其中的內容內涵和情感表達。在對作品賞析的過程中,概念功能、語篇功能和人際功能之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且是相互緊密聯系的整體。從系統功能角度出發,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可對其中的語言句子進行詳細分析和解讀,了解其中的社會背景和作者創作環境,以此探究作品的關系、行為和心理過程等,使得語言表達發揮其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