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人類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態環境有著很大關系。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工業文明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但也帶來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破壞、氣候變化的生態危機。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地球上的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費物質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顯然難以為繼。面向未來,世界現代化人口將快速增長,如果依照現存資源消耗模式生活,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才能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人類面臨的所有全球性問題,任何一國想單打獨斗都無法解決,必須開展全球行動、全球應對、全球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我們必須做好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的準備。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國際社會應當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追求熱愛自然情懷、追求科學治理精神、追求攜手合作應對,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戮力同心,共同醫治生態環境的累累傷痕,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加強團結、共克時艱,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堅持綠色發展。順應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方向,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發展的短視做法,抓住綠色轉型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以創新為驅動,大力推進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堅持系統治理。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必須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優良環境的期待、對子孫后代的責任,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的協同增效,在綠色轉型過程中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多邊主義。堅持以國際法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要旨、以有效行動為導向,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和原則,努力落實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強化自身行動,深化伙伴關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實現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要攜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責;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基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在環境問題上的歷史責任和現實能力存在差異。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是說發展中國家就不要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了,而是說要符合發展中國家能力和要求。要充分肯定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作貢獻,照顧其特殊困難和關切。發達國家應該展現更大雄心和行動,落實氣候融資承諾,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和韌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避免設置綠色貿易壁壘,幫助他們加速綠色低碳轉型。(本文選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