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蕾蕾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首陽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400)
隨著礦井生產的不斷發展,井下巷“縱橫交錯”,在開采中,工作面會出現一些貫通工作面的巷道(例如聯絡巷和措施巷),而在后期的回采期間,面對這些貫通工作面的巷道,沒有進行工作面遷移,而是直接通過這些巷道進行開采。為確保巷道施工的安全和高效,必須制訂出一套完整的支護方案,以便對已廢棄的巷道支護進行技術指導。
受臨近原小煤礦采掘影響,在15102工作面順槽掘進期間,發現于工作面中部實質上形成一條聯絡巷,跨越整個工作面,為做好該聯絡巷補強支護及回采工作準備,提高采煤的回采效果,降低安全風險,需對頂板管控技術進行研究[1]。
該礦區的工作面長度為150m,開采高度為4.3m,累計采用148 液壓支柱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其中,ZZ9000/25/52D 型液壓支架82 個,ZZG9500/25/52D 型液壓支架6個,1個ZZT10000/26/42D端頭支架(機頭),采用相匹配的SGZ764/264型刮板輸送機,MG400/950-WDK 型雙滾筒采煤機。在運輸順槽中設置了DSJ1000/2×110型膠帶運輸機,在煤幫部兩側分別鋪設了供排水管道、供電電纜和信號電纜。
聯絡巷的長度為150m,該巷沿頂板掘進,原斷面為3600mm×2500mm(高×寬)的矩形巷道,采用錨桿+錨索梁+鋼筋網支護方式。采用“五—五”“矩形布置”的方式,螺紋的錨桿直徑20mm×2200mm,間距800mm×800mm。在錨桿梁支護中,錨桿長度為3000mm,排距為2400mm;纜繩分為?178mm×8300mm 和?21mm×8mm×10300mm,兩種不同的纜繩交叉支撐,一梁三鎖,間隔1100mm。
兩組支護法采用“錨索+塑料網格+鋼索”組合支撐。錨固結構為“三—三”長方形排列,使用直徑為1850mm的玻璃鋼錨桿,間距為800mm×1000mm。塑料網格尺寸為2000mm×5400mm,鋼制的梯形梁是由直徑為12mm 的圓形鋼板焊接而來,規格為80mm×1900mm。圖1為錨桿布置構造圖。

圖1 聯絡巷永久支護布置(單位:mm)
工作面頂底板巖性情況見表1。

表1 工作面頂底板情況
針對聯絡巷的特點,提出了“單立柱+礦工鋼”的組合支護方案。在聯絡巷和運輸順槽、回順交叉處分別設置一套“#”型木垛,以增強支護結構;在工作面兩側順槽50m 處,采用雙排單、鉸鏈式頂梁進行支護[2]。在聯絡巷15m的工作面上,從工作面向下推進,在距離聯絡巷0.6m 的地方,采用正刀法推進,斜向穿過聯絡巷;在經過聯絡巷時,聯絡巷內的單根支柱逐漸被拆除,礦工鋼被壓在了液壓支架的頂部,所以不需要再進行恢復。聯絡巷在運輸順槽附近20m處(在工作面調斜后,首先穿過聯絡巷)附近的幫部,以避免鋼筋梯子梁被卷筒卷入而造成機械故障,之后根據聯絡巷的壓力和片幫情況,確定是否要拆除其余部分。
巷道在拆除了管線、完成底板平整工作后,需要進行加固和支護。該工程應用DW-2.8型礦用11號礦用鋼作補強支護。鋼筋長3400mm,在每個鋼筋混凝土下支撐5個獨立支撐,支撐間隔750mm,排間隔1000mm,單體支柱穿柱靴,并設有防倒鏈條[3]。聯絡巷的施工剖面見圖2,聯絡巷的頂視圖見圖3。

圖2 工作面聯絡巷支護斷面(單位:mm)

圖3 工作面聯絡巷支護俯視(單位:mm)
在回采到距聯絡巷50m 的時候,在聯絡巷和運輸順槽、回風順槽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一套“#”型木,超前支護方式為雙排式單層組合式的組合式頂梁,其支護長度不宜少于50m。
第1 階段:掘進到聯絡巷15m 時,對工作面進行調斜處理,將聯絡巷附近20m以內的支護全部拆除,并視壓力的變化決定是否完全拆除其它位置支護[4]。
采用分段切割法對采場進行調整。調整的過程是:從前部切下三角形的煤炭,沿尾部方向切到36#的支架位置,然后回到機頭,再將三角煤切到60#支架,然后又回到機頭,再切下三角形的煤炭,然后又回到機頭,繼續切三角煤直至割透,這是一個完整周期;每個周期機頭切割3 次,前進2.4m,尾部切割1 次,前進0.8m;當工作面機頭與機尾之間距離為9.6m(6個周期)時,工作面調斜完成,這時,尾部與工作臺間隔10.2m,機頭與工作臺間隔0.8m。圖4顯示了工作面的傾斜調整原理。

圖4 工作面調斜示意
第2 階段:調斜工作結束,工作面機頭距聯絡巷0.8m,開始平行推進。
工作面平推采一刀煤后揭露運輸聯絡巷,進行了聯絡巷的施工,采用常規的循環法,整個施工過程分成3 個階段,總計17 次切割。①常規周期切6 次后,1#支撐在實際煤壁0.8m 內,89#支架與聯絡巷之間的距離為5.4m;②常規周期切7 次后,89#支架鉆進聯絡巷;③常規周期切4 次后,89#煤柱支架在實體煤墻0.2m 處。
工作面過聯絡巷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工作面過聯絡巷示意
第3 階段:在工作面順利通過聯絡巷后,進行工作面的調直。
采煤機從尾部切下三角煤,沿機頭方向切到50#支架,回到機尾,切穿下一圈的三角煤,切到38#支架,再回到機頭,切穿下一圈的三角形煤,然后吃通刀,如此循環,直到工作面調直為止,在工作面調直后,可以進行正常的開采。圖6為工作面經過聯絡巷后的示意圖。

圖6 工作面通過聯絡巷后示意
聯絡巷各段臨時支護采用1 根工字形、5 根單體柱,1#支架在進入聯絡巷后,代表完成一次正常周期,按開采的順序將相鄰于工作面的一列單行單元撤回。在采煤機上,采用了沿著礦工鋼下部移動支架,不對礦工鋼材進行回采的措施,從而實現了加固支護[5]。
按順序循環,使工作面逐漸穿過聯絡巷,待全部單體全部撤回,所有的礦工鋼都放在了支撐的橫梁之上。
采煤時,采煤者應對采場的采高和聯絡巷的高度保持一致。堅持正常運轉,液壓支架工跟機,帶壓,擦頂拉架。在推進刮板輸送機時,禁止發生急轉彎。在通過聯絡巷的過程中,每個班組在開始作業之前,都要由跟班隊長對工作面和聯絡巷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確保安全,才允許員工在工作場所作業。各操作人員應定期對施工場地周圍的圍巖、支護進行定期巡查,一旦發現不安全隱患,應立即上報上級,排除隱患后,方能進行施工。在工作面穿越聯絡巷時,應在聯絡巷的兩端各設立一道隔離帶,并設置“禁止進入”的警示牌。做好工作面工程機械維修保養工作,保證其正常運轉。在過聯絡巷的全過程中,全體工作人員必須聽從班長和跟班隊長的指示,各司其職,做到自保、互保、聯保,保證施工的安全、平穩。在采煤機進入聯絡巷時,應由班長在現場指導,先把機頭的滾筒放低,再將滾筒慢慢抬起,直至切出上煤層(避免在聯絡巷中有錨繩),采煤機經過該段后,才能進行正常的切割。在拆除“#”形堆垛之前,應采取“單體+鉸鏈式頂梁”的臨時支護,從上到下逐個拆除,并將其整齊地堆放在工作面的超前支護范圍之外。在工作期間,如果出現任何異常情況,應立即撤離。當液壓支架的前梁壓力突然增加時,為了避免支架被壓死,必須在支架的頂部橫梁下面支起一個單體支撐,以避免前梁“低頭”。按照《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對工作面工程質量進行了全面的規范管理[6]。
現場由跟班隊長和班長負責現場工作的統籌,跟班隊長是現場的安全責任人,班長是項目的質量負責人,驗收員對負責每個班次質量檢驗。所有交接工作必須在施工現場完成,并明確項目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班長要對所有的工作進行科學的分配,明確每個人的職責,保證項目的質量和時間。所有工作崗位的施工人員都要有相應的證書,嚴禁無證操作。
在聯絡巷施工4d 內,累計共12 個班組,在此過程中,每隔2h 對工作臺的支撐壓進行一次檢測(每10 架設置一個檢測點),并對20m以上的頂板來壓和聯絡巷的頂板變形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在回采到聯絡巷10m 處,在頂底板5m 以上處,深部出現近50mm的移近量,聯絡巷的末端和中段的壓力逐漸顯現出來,聯絡巷20m 處的“鼓包”開始出現。在工作面距聯絡巷5m 處,頂底板位移約100mm,聯絡巷頂板沉降比較明顯,1#~36#支撐支撐力顯著增加,聯絡巷20m范圍內出現了塌方,隨著工作面的深入,聯絡巷的其余支護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必須強化對剩余巷幫的支護強度,保證煤礦井壁的穩定性和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
當液壓支架進入聯絡巷時,頂板的壓力顯現,體現為支架前梁的受力突然增大,產生“低頭”現象,工作面迎頭10m范圍內,頂板位移200mm左右,巷道中臨時支護的單根支柱鉆深達150mm,聯絡巷上部“#”字形木垛受壓變形較大,壓縮超過200mm,采用“#”字形堆垛法對頂板進行加固。工作面1/2 左右的液壓支架進入聯絡巷后,在工作面迎頭10m 處,頂、底板的位移近250mm,聯絡巷內的單根支撐鉆深近250mm,頂板下沉近100mm,頂板沒有明顯的破裂,聯絡巷也沒有顯著的片幫。在此之后,上、下煤層的位移沒有顯著的增大,且沒有顯著的板幫。
總體上,采用“永久性加固+臨時支護”的聯絡巷支護方案,調整巷道的坡度,使其在聯絡巷中斜向交叉,采用追機、帶壓、擦頂拉架等技術手段,在聯絡巷施工中取得了較好的頂板控制效果,可以使工作面順利通過聯絡巷。在以后出現此類問題時,可以采取聯絡巷末端補打單錨索、打“#”形木垛、“單體+鉸鏈式頂梁”等方法來加固頂板,保證頂板的穩定,不預先收回巷道內幫部的玻璃纖維錨索,保證了巷道整體的完整性,通過增加煤層的強度,可以保證采場頂板的穩定,進一步提升工作面的安全系數[7]。
(1)綜采工作面穿越聯絡巷時,頂板管理困難,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必須以巷道原有的支護為依據;采用“單體支柱+礦工鋼”“#”形木垛、補強錨桿支護。
(2)針對綜采工作面的實際,當施工到距聯絡巷的位置較近時,進行工作面調斜處理,確保工作面的調斜工作在推進至聯絡巷時剛好完成。
(3)在穿越聯絡巷的過程中,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通過目標巷道,采取了三班作業的方式,即使工作面的一端先行穿過聯絡巷;并逐步將其它支架通過,其間必須做到追機、擦頂、帶壓移架,確保支架初使承載能力不低于24MPa。
(4)強化聯絡巷和順槽交叉口的支護強度,保證頂板下沉和破碎處于可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