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磊
(潞安礦業集團古城煤礦,山西 長治 046000)
煤礦職工身上僅有的一盞礦用燈具已無法適應礦井生產的需要,為了提高礦井作業人員的安全,應增設瓦斯超限探測系統,以達到保障煤礦工人生命安全的目的。需實現精確定位,為了確保在意外情況下對被困的人進行準確的位置和追蹤,確保了救援的時間。礦燈多用途化的研究成果:法國開發了一種裸鉑感應器,可以對煤礦瓦斯濃度進行實時監控;俄羅斯已批量生產和使用的瓦斯超限報警礦燈,用于煤礦安全生產;中國煤炭重慶研究所開發的礦井瓦斯超限報警礦燈等。無線射頻掃描和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是煤礦人員定位的主要手段。無線射頻掃描儀需要配備獨特的識別卡、讀卡器,在井下作業人員帶著識別卡通過讀卡器時,讀卡器會自動讀出識別卡,并將其上載到地面監測中心。但是該方法的缺陷是容易出現漏識別,且識別的范圍較小,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差,抗干擾能力弱。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定位需要設置大量的定位裝置和照明設備,并形成自組織網,但是由于定位距離太短,不能廣泛地在復雜的電磁干擾環境中使用。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人員定位技術的礦井照明系統,它通過有線+無線的方式對井下工作人員進行實時的追蹤和定位,并在突發事件中及時發出求救信號,提高礦井工人的安全保護能力。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礦燈智能系統,它包括四個主要模塊:燈本體系統、定位系統、數據傳輸系統和地面監控系統。礦燈主體系統采用STC15W408AS 作為中央處理器,通過CC1101RF 無線傳輸模塊,向定位系統傳輸瓦斯濃度數據和位置數據。在定位系統中,CC1101 射頻接收模塊通過STC15W408AS 進行CPU 處理,將其作為HL-PLC 功率載波通訊方案發送至數據傳輸系統。通過CAN 通訊方式,將采集到的數據傳送給地面監測系統,實現對瓦斯濃度和人員實時位置的實時監測。除了HL-PLC 的電力載波通訊之外,定位和數據傳送系統的通訊方式也可以采用無線通訊方式,以解決有線傳輸系統發生故障時的緊急通訊問題。該系統采用433MHz的無線通訊技術,可在空間狹窄、障礙物多、干擾強烈的情況下,實現安全可靠的通訊,并可滿足礦井智能照明系統中的小數據傳輸、自組網空間大等問題。該系統在不需要附加額外硬件設施的情況下,使用了一種以檢測到的信號強度為基礎的位置算法。通過CAN 總線通訊,數據傳送和地面監測數據的傳遞,確保人員定位數據和瓦斯濃度數據的穩定、可靠[1]。見圖1。
本產品采用STCSTC15W408AS作為其核心硬件芯片,具有低速、空閑、斷電/關機三種工作方式,功耗低,可確保礦燈連續工作8h,保證穩定的照明。STC15W408AS 芯片具有高的運算速度、高時鐘精度和寬廣的工作頻率范圍,具有遠程喚醒功能,片內資源豐富,可實現智能化礦燈的設計。本系統采用CC1101RF超低功率單片機,功率消耗在10mA 左右,工作頻率433MHz,在100~500m范圍內進行無線通訊。
選擇了MC112 催化燃燒氣體濃度傳感器,它在探測到瓦斯時,其內部的電阻會迅速增加,并且與探測到的瓦斯濃度呈線性關系,隨著瓦斯濃度的增加,輸出信號的數值也隨之增加。MC112 瓦斯濃度傳感器在10s內的響應和30s的恢復速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瓦斯濃度檢測電路是由催化燃燒氣體濃度傳感器組成的。見圖2。

圖2 瓦斯濃度檢測電路
本文的智能化礦井照明控制電路主要由模擬信號放大電路、實時時鐘電路、聲光報警電路、礦燈控制電路、電源管理電路、蓄電池電壓檢測電路、CAN 通訊線路等組成。
礦燈智能控制系統的軟件主要有:氣體濃度采集程序,聲光報警程序,礦燈自動網絡運行方式程序,礦燈多系統自動構成工作方式,可實現瓦斯濃度采集、聲光報警、礦燈單/多系統自組網等多種功能。在Keil軟件平臺的基礎上,使用C 語言實現了模塊化的編程思路。
本軟件主要實現了礦井燈光的無線接收和人員的位置控制。利用RSSI技術,根據實測的數據,利用實測的模型曲線作為參考,利用無線信號強度,確定了兩個點之間的準確距離。所述曲線的橫軸是兩點之間的無線電信號強度,縱軸是從觀測點到觀測點之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礦燈定位原理顯示在圖3中,它包括一盞礦燈、三個定位系統,它記錄了礦燈本身的位置信息。當所述礦燈向鄰近的三個鄰近位置系統發送無線電信號之后,所述位置系統將所述無線電信號的強度值S1、S2、S3記錄,并且測量所述礦燈距離L1、L2、L3。每一個定位系統都向兩個鄰近的定位系統發送自己的S、L和坐標信號。在兩次采集到相鄰位置的數據后,各位置系統將三盞燈光的位置進行比較和排列,用l最小的定位系統依據空間幾何學的方法進行實際坐標的計算,通過HL-PLC的功率載波法向該數據傳輸系統傳輸。

圖3 智能礦燈人員定位原理
為了確保數據傳輸的穩定、可靠,本系統與數據傳輸系統、定位系統、地面監控系統之間的通訊協議均采用表格1所示的數據傳輸定義格式,其中包含幀頭、命令、數據長度、命令級別,礦燈ID,三個鄰近的位置系統ID,礦燈X/Y坐標,礦燈所測量的瓦斯濃度值,瓦斯報警狀態,人員位置值等。

表1 智能礦燈定位系統有線/無線數據傳輸格式定義數據表
本產品采用的電池,需要11h 連續發光,需要進行能量消耗試驗。能量消耗檢測電路包括一塊4000mAh的電池、示波器、10Ω電阻和礦燈,一次試驗10盞,測試工作周期為15min,每盞礦燈工作5min;用示波器對所設計的智能礦燈的功率消耗進行了統計和計算,并給出了功率消耗測試電路的原理圖(見圖4)。

圖4 能耗測試電路示意圖
從能量消耗試驗資料表2中可以看出,每臺礦燈的待機功耗為39mA 左右,1min 的功耗大約為62mA,以11h 的工作時間計算,10 盞礦燈的總功耗為31350mA;符合設計的礦燈蓄電池電量[2]。

表2 10組礦燈能耗測試數據統計(單位:mA)

表3 人員定位數據統計表
每隔50m 布置一套模擬瓦斯濃度監控點、一套定位系統和一盞礦燈,通過電纜連接到數據傳輸系統、地面監視系統。在檢測過程中,三盞礦燈和三套定位裝置依次打開,將瓦斯排放到任意一處封閉的區域,由微機監控系統對三個監測點的瓦斯濃度進行監測,從而得到該區域的瓦斯濃度變化情況;在瓦斯濃度超過極限時,報警裝置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其試驗曲線見圖5。

圖5 瓦斯濃度測試曲線
在進行人工定位試驗時,礦燈的實際位置在(50、0)~(500、0)之間,每隔50m 放置一盞礦燈,共計10 組。利用RSSI法和空間幾何學的方法,計算出了礦燈的位置坐標,并與礦燈的實際位置進行了比較,并進行了統計。經過10個試驗,其誤差在1.6~3.1m之間。
(1)該系統采用STC 15W408AS 低功率單片機為核心,采用傳感器技術,實現了對煤礦瓦斯濃度、人員位置的實時監控;利用定位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實現對礦井瓦斯濃度和人員實時位置的實時監測,從而達到瓦斯濃度超標的目的。
(2)建立一個智能化的礦燈測試場景,完成能源消耗測試、氣體濃度測試和人員位置測試。實驗結果顯示:①本發明的礦燈能量消耗小,可實現待機、體眠、空閑、工作4種工作方式的無縫切換,確保8h內的光照時間;②可實現礦燈位置瓦斯的實時監控,并將其位置的瓦斯濃度數據上傳,實現了瓦斯濃度的超限預警;③該礦燈能在礦井內進行人員的位置定位,其位置誤差在1%以內。
(3)該礦燈可實現井下照明、瓦斯濃度監測、人員定位等功能,為礦井提高災害預警、提高礦井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