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對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提升社會包容性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該領域存在一些主要問題,包括改造成本高、籌措資金困難、改造效果不明顯以及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包括提高專項補助標準、完善小區居住功能、制定加裝電梯政策以及推動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這些策略的實施將為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進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適老化改造;無障礙環境;老舊小區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成為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截至2022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人,占全國人口近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過14%。在這樣的背景下,老舊小區面臨著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和對無障礙環境的迫切需求。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生活和行動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根據統計數據,80%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在熟悉的社區中養老,而現有的老舊小區往往存在交通不便、建筑設計不適應老年人特點、缺乏便利設施等問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同時,無障礙環境建設也顯得尤為重要。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數據,目前我國殘疾人口已達8 500萬,他們更需要一個無障礙的社區環境來實現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益[1]。然而,老舊小區在建筑設計、交通設施等方面往往存在缺陷,限制了殘疾人的自由出行,并使他們難以享受社區的公共服務。因此,本文旨在探討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策略,以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性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舊小區的適老化改造能夠滿足老年人的生活與行動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適老化改造還能提供給老年人健康、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減少事故和意外的發生。同時,無障礙環境建設對于殘障人士的社會融入同樣至關重要。通過改善建筑物的設計以及交通設施的無障礙化,殘障人士能夠更加自由地出行,享受社區提供的公共服務,實現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此外,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也有助于提升社區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優化社區的公共設施和服務,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促進社區的和諧與穩定。
二、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
基本概念
(一)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是指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和更新,使其適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生活方式。在改造過程中,注重建筑物和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包括扶手、坡道、無障礙電梯等,以方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自由出行。增加老舊小區的安全設施,如安裝防滑地板、扶手、緊急呼叫系統等,減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設立或整合社區診所、藥房和健康咨詢機構,方便老年人就近就醫。改善小區內的便利設施,例如增設步行道、休閑活動場所、購物中心、社交空間等,使老年人可以方便地進行日常活動和社交互動。引入養老服務機構或設置養老社區,為老年人提供住房、護理、康復、娛樂等多方面的養老服務。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建立老年人發聲平臺,為他們提供參與社區決策和事務的機會。旨在創造一個適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環境,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提升其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并促進老年人與社區的互動和融合。
(二)無障礙環境建設
無障礙環境建設指為了解決和消除環境限制而導致的身體或認知上的障礙,使得所有人無論是否存在身體或認知障礙都能夠自由、方便地進出和使用公共場所、交通設施和服務設施的一系列設計和改造措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在公共場所、建筑物和街道等地方設置無障礙通道,例如扶梯、斜坡、電梯等,以便行動不便的人士(如殘障人士、老年人、孕婦等)能夠輕松進出和移動。使用易于理解的無障礙標識,包括盲文標識、視覺對比度高的標志、聲音導向提示等,以幫助有視覺或認知障礙的人士正確導航和使用設施。設置專門的殘障停車位,保證殘障人士在進出車輛時有足夠的空間。提供寬敞、易于進出的無障礙廁所,配備扶手、無障礙衛生設施和緊急呼叫設備等,以滿足行動不便人士的需求。為視覺或聽覺障礙人士提供輔助設備,例如視覺導向標示、閃光燈警示、聽覺導向提示等,以保障他們的安全和使用便利。
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可以實現社會的包容性和平等性,使得所有人都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社會活動和利用公共服務設施。這有助于促進社會融合和共建,營造一個更加友善、平等和人性化的社會環境。
三、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改造成本偏高,籌措資金困難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改造成本偏高,而資金籌措卻常常困難重重[2]。由于老舊住宅小區的房屋使用年限長久,建筑物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造和維修。例如,很多小區道路已經破損嚴重,需要重新鋪設或修復,而這些費用相對較高。此外,改造還包括安裝無障礙設施、改造室內空間等方面的費用,加上工程施工和管理等費用,總體投入較大。
(二)無障礙設施改造不徹底,改造效果不明顯
盡管近年來已經有一些老舊小區進行了無障礙設施的改造,但仍然存在改造不徹底和改造效果不明顯的問題。首先,一些改造措施可能只滿足了表面需求,沒有對整體環境進行全面考慮,導致改造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只安裝了少量的無障礙通道,而其他地方仍然存在高低落差或障礙物。其次,改造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導致施工質量參差不齊。
(三)加裝電梯住戶需求不夠均衡,推進存在較大難度
在老舊小區的改造中,加裝電梯是一個重要的議題[3]。然而,推進加裝電梯面臨著住戶需求不均衡的問題:低樓層住戶對電梯的需求普遍較低,而高樓層住戶對電梯的需求更為迫切。這導致了在推進加裝電梯項目時,需要解決不同樓層住戶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使得加裝電梯項目的推進存在相當大的難度。
(四)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
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在推進過程中,常常面臨缺乏有效的工作機制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管理層面上,包括項目策劃、施工管理、驗收機制等方面。由于老舊小區的改造需要協調各方,而缺乏一個有效的工作機制,會導致改造項目進展緩慢,甚至陷入停滯狀態。
四、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
有效策略
(一)提高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專項補助標準
為了提升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效果,可以考慮適度提高綜合整治專項補助標準。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可以更好地改善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可以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以提高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補助力度[4]。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在改造項目中充分考慮到老年人和有特殊需求人群的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資金使用監管機制,確保專項補助資金從申請、審批到使用過程的透明度和規范性。同時,建立補助資金的績效評估機制,以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帶來實實在在的改善效果。
此外,可以加強對補助項目的督導和檢查力度,及時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同時,定期評估和調整補助標準,確保其與實際改造工作的需要相符,并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
(二)完善小區居住功能,提升住戶居住品質
針對老舊小區存在的功能不完善問題,可以引入專業設計機構進行規劃和改造。重點考慮增加公共休閑區、健身設施和社交活動場所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建設便利的社區服務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區服務。通過拓展老舊小區的公共空間,設置公共休閑區和綠化景觀,為居民提供一個放松身心、交流互動的場所。這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社交生活,減少其孤獨感,并促進鄰里之間的團結和友好關系。在小區內建設健身設施,如健身房、跑步道等,為居民提供方便的鍛煉場所。這不僅有助于居民保持身體健康,還能增強居民的生活樂趣和幸福感。
另外,建設社區服務中心是提升小區居住功能的重要舉措。社區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多種服務,如社區醫療、文化娛樂、心理咨詢等,方便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需要加強管理和維護,確保公共區域的清潔、安全和良好秩序。還可以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和志愿者服務,營造共建共享的社區氛圍。
(三)制定加裝電梯制度,確保電梯使用安全
老舊小區多為多層樓房,缺乏電梯設施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因此,制定加裝電梯政策,并加強對電梯安全的監管和維護,確保電梯設施的安全運行。此外,還要加強電梯維修和管理,提高居民對電梯使用的信心。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相應的制度,明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要求和程序。建立專門的審批機構,負責審核和監督電梯加裝工程,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同時,加強對電梯安全的監管和維護工作,建立健全的電梯維修和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維護,及時處理故障和隱患。加強對電梯維修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責任意識。
此外,可以加強對居民的宣傳和培訓,提高他們的電梯安全意識[5]。定期組織相關培訓活動,向居民介紹電梯使用的注意事項和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方法,增強居民的自我保護能力。建立電梯事故的應急預案和救援機制,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救援被困人員。同時,建立投訴舉報機制,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監督和反饋電梯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四)推動建立開展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工作長效機制
為了持續推進老舊小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可建立長效機制。在相關部門引導下,組織專業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制定改造計劃和標準,加強監督和驗收[6]。同時,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改造工作,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成立專門的無障礙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相關部門牽頭,并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居民代表、殘疾人代表參與。該小組負責制定無障礙改造的總體規劃和目標,并監督各項工作的實施情況。同時,建立無障礙改造項目的評估和驗收機制。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改造項目進行評估,確保其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和要求。驗收合格的項目將獲得相應的資金獎勵和榮譽證書,鼓勵更多的小區參與無障礙改造。
另外,可以通過出臺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無障礙改造。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補貼改造費用,并建立資金申請和使用的透明機制,確保資金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同時,開展宣傳活動,增強居民的參與意愿。通過組織講座、展覽和示范活動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無障礙改造相關知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改造工作。建立志愿者團隊,協助老年人和殘疾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營造共建共享的社區氛圍。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討,深入研究了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問題及策略。針對其面臨的改造成本高、資金籌措困難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們相信,加大專項補助力度、完善小區功能、推動電梯政策的實施,并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能夠為老舊小區創造適老化環境和無障礙生活空間。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居民和社區需要積極合作,共同推動改造事業的順利進行。同時,宣傳教育也非常重要,要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注老年人需求和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議題,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包容性都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持久不懈地努力,才能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住條件,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只要共同努力,攜手合作,就能為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為社會打造一個更加友善、關愛和包容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呂世明.加大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J].中國勘察設計,2021(3):16.
[2]李林霞,王婧.老舊小區居家養老面臨的適老化改造困境[J].居舍,2023(11):147-149.
[3]張博.老舊小區改造設計問題及策略研究[J].居舍,2022(30):87-90.
[4]劉彬,楊翠霞,田濤.老齡化無障礙研究進展及其對適老化環境建設的啟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20):4 569-4 574.
[5]馬慧旭,宋少賢,呂正修.山地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調研及提升策略研究[J].重慶建筑,2022(增刊1):431-433.
[6]石韞嘉,楊翠霞,程佳敏.國內適老化無障礙相關政策對比[J].經濟研究導刊,2022(26):48-50.
作者簡介:
藺應澤,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居住區與建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