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路,黃亞軍,陳允鋒,李 林
(1.海裝駐上海地區第九軍事代表室,上海 201206;2.上海閥門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814)
隨著系統化、集成化、小型化等需求的提出,多功能閥門的需求越來越大,利用一個閥門可以替代原來的2 個、3 個甚至更多個閥門,這樣既可以縮小系統裝置的尺寸,又節約了大量的原材料。
本文設計的多功能閥門的技術參數如下:公稱尺寸DN15,公稱壓力PN64,設計溫度164 ℃,安全等級SC-2,抗震類別1A,工作介質帶固體顆粒的廢水、海水,驅動方式為電動驅動。
該多功能閥門由閥體、閥瓣、彈簧、閥桿、閥蓋、填料、填料壓蓋、防轉板、緊固件和電動裝置等零部件組成,如圖1 所示。

圖1 多功能閥門結構圖
多功能閥門是一種可起截止閥和止回閥的3 種作用的閥門。該閥門是把閥桿和閥瓣的連接設計成可以脫開的結構,電動裝置輸出轉矩帶動閥桿作升降動作,閥桿處于關閉位置時,閥桿可頂住閥瓣,作截止閥使用,閥門起管道介質的隔離功能;閥桿處于止回位置時,閥瓣可以自由活動,作止回閥使用,閥門起防止介質倒流的功能;當繼續開啟閥門,閥桿處于全開位置時,閥瓣被強制提起,作截止閥使用,閥門起接通管路中介質的功能。同時,電動裝置可以把這3 個位置信號(開位、止回位、關位)遠程傳輸給上一級系統。
閥體通道采用全尺寸通道,密封面設計成平面,降低介質通過密封面時的壓力損失。因閥瓣置于閥體內腔中,影響介質流通性能,所以采用增大閥體內腔設計,避免介質在通道內產生渦流、紊流;閥瓣最大開啟高度達到了通道尺寸的1/2 以上,其簾面積大于通道面積,這樣的組合設計可以減小閥門的流阻。閥體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閥體結構圖
閥體密封面和閥瓣密封面采用金屬材料本體,不存在電位腐蝕產生的內漏現象,閥體密封面寬度小于閥瓣密封面的寬度,解決了加工、裝配過程累計公差帶來的閥瓣不同心的問題,杜絕了閥體和閥瓣不同心帶來的內漏現象;彈簧零件的設計,使閥瓣可以自動復位,閥瓣密封面貼合閥體密封面,在止回壓力較低的情況下,也能實現內漏密封,同時也解決了閥門任意角度安裝,閥瓣的自動復位功能;仍然保留了閥桿零件,可實現閥瓣的強制關閉,截止密封可做到零泄漏。閥座密封系統如圖3 所示。

圖3 閥座密封系統結構
閥體和閥蓋之間采用可靠的纏繞墊片密封結構,通過對柔性石墨氯、硫、氟含量的控制,處于輻照環境下也能長期保持纏繞墊片的回彈率,密封可靠,有效地保證了承壓邊界的完整性。
閥桿密封采用成熟的柔性石墨填料密封結構,通過對柔性石墨氯、硫、氟含量的控制,處于輻照環境下也能長期保持柔性石墨的回彈率,密封可靠,閥桿在使用過程中僅做上下升降動作,延長了閥桿密封的壽命。
閥體和閥瓣密封面采用平面密封結構,在關閉的瞬間,不存在相互旋轉的情況,磨損較小,可靠性壽命可達3 000 次以上。
在截止、止回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拆除限位板,閥桿可以帶動閥瓣繼續運動,此時閥瓣被強制開啟,流通尺寸與管道內徑相同,可以實現介質的快速排放。
幾何模型的繪制采用Solidworks 軟件,網格劃分軟件為ANSYS Workbench Mesh,流場計算軟件為FLUENT。
采用ANSYS Workbench Mesh 軟件進行網格劃分,網格劃分采用四面體網格,并對壁面進行網格加密,設置網格邊界層。止回開度模型劃分后的網格節點數為952 347,單元數為2 869 667,如圖4 所示。全啟開度模型劃分后的網格節點數為939 175,單元數為2 786 686,如圖5 所示。

圖4 止回開度模型網格節點

圖5 全啟開度模型網格節點
4.3.1 計算條件
介質:常溫水。
邊界條件:設置進口流速3 m/s,設置自由出口。
收斂條件:迭代殘差小于1×10-4。
4.3.2 流場計算
止回開度模型下流場計算的壓力云圖如圖6 所示,速度云圖如圖7 所示,速度矢量如圖8 所示,迭代殘差如圖9 所示。

圖6 壓力云圖

圖7 速度云圖

圖8 速度矢量圖

圖9 迭代殘差曲線圖
全啟開度模型下流場計算的壓力云圖如圖10 所示,速度云圖如圖11 所示,速度矢量如圖12 所示,迭代殘差如圖13 所示。

圖10 壓力云圖

圖11 速度云圖

圖12 速度矢量圖

圖13 迭代殘差曲線圖
參照GB/T 30832—2014《閥門 流量系數和流阻系數試驗方法》7.4 節流阻系數公式(6)ζ=(2 000×ΔPv)/(ρ×v2),ΔPv為被試驗閥門的凈差壓,單位為kPa;v為試驗管道內水的平均流速,單位為m/s;ρ為水的密度,單位為kg/m3。
止回開度模型流阻,模型進口壓力P1=-3 674.2 Pa,出口壓力P2=-30 226.8 Pa,凈差壓ΔPv=26 552.6 Pa;試驗管道內水的平均流速v=3.66m/s;水的密度ρ=998.2kg/m3;流阻系數ζ=(2 000×ΔPv)/(ρ×v2)≈4.0。
全啟開度模型流阻,模型進口壓力P1=1 445.2 Pa,出口壓力P2=-23 871.0Pa,凈差壓ΔPv=25 316.2 Pa;試驗管道內水的平均流速v=3.66m/s;水的密度ρ=998.2kg/m3;流阻系數ζ=(2 000×ΔPv)/(ρ×v2)≈3.8。
該多功能閥門屬于安全二級閥門,且需滿足可運行性的要求,故進行應力計算時,按B 級準則級別校核(表1)。

表1 O 級、A 級、B 級、C 級和D 級使用限制
流體面積和金屬面積示意圖如圖14 所示。

圖14 流體面積和金屬面積示意圖
5.2.1 按ASME BPVC-III—2004《核設施部件建造規則》NB-3545.1 計算一次薄膜應力
式中:1)PO=PS=6.4 MPa(PS為260 ℃下的標準計算壓力);
2)采用壓力面積法求得下述數據。
LA取0.5d-Tb=0.5×(36+2×5)-(34.5-5)=-6.5 mm和Tr=15-5=10 mm 中的大者,
式中:a.頸部內徑d=36 mm,考慮5 mm 腐蝕余量;
b.頸部壁厚Tb=34.5 mm,考慮5 mm 腐蝕余量;
c.閥體流道壁厚Tr=15 mm,考慮5 mm 腐蝕余量;
d.閥體頸部交叉半徑r2=4 mm;
e.用作圖法得到流體面積Af=1 094 mm2,金屬面積Am=1 297 mm2;
f.閥體材料為TA22,查試驗數據用插值法求得260 ℃下的許用應力S=116.4 MPa。
5.2.2 按ASME BPVC-III—2004《核設施部件建造規則》NB-3545.1 計算總體薄膜應力加彎曲應力
式中:1)總體薄膜應力σmO,即
式中:a.閥體拐角區的內半徑ri,ri=15/2+5=12.5 mm;
b.閥體流道壁厚Tr=15 mm,考慮5 mm 腐蝕余量。
2)由管道反作用力引起的彎曲應力σb,即
式中:a. 管道材料未知,依據ASME BPVC-III—2004《核設施部件建造規則》NB-3545.2 中S'=200 MPa。
b.管道彎曲模數,Fb取Fb1和Fb2中的較大值,則
式中:管道的實際內徑為de=15 mm。
內徑稍大于de的壁厚系列40 管道的斷面模數,
式中:D'=26.7 mm(內徑稍大于de的標準40 管道外徑);
d'=20.9 mm(內徑稍大于de的標準40 管道內徑);
ri'=10.45 mm(內徑稍大于de的標準40 管道流道半徑);
Tr'=2.88 mm(內徑稍大于de的標準40 管道壁厚)。
c.彎曲負荷應力系數取下述兩者的較大值,Cb取0.335(r/Tr)2/3=0.335(30/10)2/3=0.697 或1,則Cb=1,
式中:拐角區閥體壁的平均半徑r=30 mm。
d.閥體截面彎曲模數,即
式中:I=π(D4-d4)/64=198 804;
截面外徑D=15+15×2=45 mm;
閥體流道直徑d=15 mm。
5.3.1 一次薄膜應力計算
式中:1)PA=PS=6.4 MPa(PS為260 ℃下的標準計算壓力);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3.2 一次薄膜應力加彎曲應力計算
式中:1)總體薄膜應力σmA,即
2)其他參數參照5.2.1 節。
5.4.1 一次薄膜應力計算
式中:1)PB=1.1PS=1.1×6.4=7.04 MPa(PS為260 ℃下的標準計算壓力);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4.2 一次薄膜應力加彎曲應力計算
式中:1)總體薄膜應力σmB,即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5.1 一次薄膜應力計算
式中:1)PC=1.2PS=1.2×6.4=7.68 MPa(PS為260 ℃下的標準計算壓力);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5.2 一次薄膜應力加彎曲應力計算
式中:1)總體薄膜應力σmC,即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6.1 一次薄膜應力計算
式中:1)PD=1.5PS=1.5×6.4=9.6 MPa(PS為260 ℃下的標準計算壓力);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5.6.2 一次薄膜應力加彎曲應力計算
式中:1)總體薄膜應力σmD,即
2)其余參數參照5.2.1 節。
6.1.1 按《核設施部件建造規則》附錄XI-3221.1 確定設計工況的螺栓負載
設計工況的螺栓負載
式中:1)中法蘭密封面中徑G=44.5 mm;
2)中法蘭密封面的有效密封寬度b=7.5/2=3.75 mm;
3)墊片系數m=3;
4)設計壓力P=6.4 MPa。
6.1.2 按《核設施部件建造規則》附錄XI-3221.2 計算墊片壓緊工況下的螺栓負荷
墊片壓緊工況下的螺栓負載Wm2=3.14bGy=3.14×3.75×44.5×69=36 155 N,
式中:1)墊片最小設計壓緊應力y=69 MPa;
2)其他數據同6.1.1 小節。
6.2.1 設計工況所需的螺栓總面積計算
設計工況所需的總面積Am1=Wm1/Sb=30 070/140=214 mm2,
式中:1)設計工況的螺栓負載Wm1=30 070 N;
2)螺栓材料為TA31,在常溫時的許用應力Sb=140 MPa;
6.2.2 墊片密封所需的螺栓總面積計算
墊片密封所需的螺栓總面積Am2=Wm2/Sb=36 155/140=258 mm2,
式中:1)用于墊片密封的螺栓負載Wm2=36 155 N;
2)螺栓材料為TA31,在常溫時的許用應力Sb=140 MPa。
6.2.3 實際螺栓總面積
實際螺栓總面積Ab=π/4×(d-1.226 8p)2n=305 mm2≥Am2=258 mm2≥Am1=214 mm2【合格】,
式中:1)中法蘭螺柱直徑d=12 mm;
2)螺柱螺距p=1.75 mm;
3)螺柱個數n=4。
式中:1)P=6.4 MPa(公稱壓力);
2)bM=3 mm(閥體密封面的寬度)。
式中:1)密封面上密封力QMF=π(DMN+bM)bMqMF=3 405 N;
2)密封面上介質力QMJ=(DMN+bM)2p=2 010 N;
3)密封面內徑DMN=17 mm;
4)密封面的寬度bM=3 mm;
5)必需比壓qMF=18.07 MPa;
6)公稱壓力p=6.4 MPa。
qMF=18.07 MPa 式中:密封面材料的許用比壓[q]=150 MPa。 閥瓣處介質作用力 彈簧力 最后計算得閥瓣最低開啟壓力 式中:QT=10 N(彈簧作用力)。 9.1.1 閥桿與填料摩擦力的計算 式中:1)填料系數查表ψ=0.73; 2)閥桿直徑dF=14 mm; 3)填料寬度bT=4 mm; 4)公稱壓力p=6.4 MPa。 9.1.2 防轉板摩檫力的計算 式中:1)閥桿中心到摩擦面中心距R=30.5 mm; 2)鍵槽與防轉鍵間摩擦因數fJ=0.3; 3)關閉時螺紋摩擦半徑RFM=1.76 mm。 9.1.3 關閉時閥桿總軸向力的計算 式中:關閉時彈簧力QMT=10 N。 9.1.4 開啟時閥桿總軸向力的計算 9.1.5 關閉時閥桿總轉矩的計算 9.1.6 開啟時閥桿總轉矩的計算 式中:開啟時螺紋摩擦半徑R'FM=1.37 mm。 閥桿截面圖如圖15 所示。 圖15 閥桿截面圖 I-I 斷面的截面積為AI=0.785×10.52=86.5 mm2; II-II 斷面的截面積為AII=90 mm2; III-III 斷面的截面積為AIII=0.785×142=154 mm2; IV-IV 斷面的截面積為AIV=0.785×102=78.5 mm2。 經分析,僅需對IV-IV 斷面進行驗算。 9.2.1 IV-IV 斷面處的壓應力計算 式中:1)關閉時閥桿總軸向力F'FZ=5 787 N; 2)IV-IV 斷面的截面積為AIV=0.785×102=78.5 mm2; 3)閥桿材料為TA31,其許用壓應力[σY]=154 MPa。 9.2.2 IV-IV 斷面處的扭轉應力計算 式中:1)關閉時閥桿總轉矩M'FZ=10 185 N·mm; 2)IV-IV 斷面的截面系數為WIV=π×103/16=196mm3; 3)閥桿材料為TA31,其許用扭轉應力[τN]=93 MPa。 9.2.3 IV-IV 斷面處的合成應力計算 閥瓣截面圖如圖16 所示。 圖16 閥瓣截面圖 式中:1)密封面上總作用力QMZ=5415 N; 2)閥瓣內徑d=15 mm; 3)閥瓣厚度tB=9 mm; 4)閥瓣腐蝕余量c=5 mm; 5)閥瓣材料為TC4,許用切應力[τ]=93 MPa。 式中:1)系數K2根據DMP/D 查表,得K2=0.135; 2)密封面平均直徑DMP=DMN+bM=17+3=20 mm; 3)閥瓣尾部外徑D=27 mm; 4)閥瓣材料為TC4,許用彎曲應力[σW]=186 MPa。 本文介紹了一種多功能閥門的設計與分析,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了結構優化,可有效對帶固體顆粒的廢水、海水介質進行接通或切斷。通過應力分析和校核計算,閥門的最大應力值遠小于材料的許用應力值,安全系數較高,保證了工況下的完整性和可運行性。8 閥瓣最低開啟壓力計算
9 閥桿強度校核
9.1 閥桿轉矩計算
9.2 閥桿強度驗算

10 閥瓣強度驗算

10.1 Ⅰ-Ⅰ斷面處的切應力計算
10.2 Ⅰ-Ⅰ斷面處的彎曲應力計算
11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