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凝
(西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西安 710127)
非接觸式IC 卡系統(tǒng)由鄰近卡(PICC)和近耦合設備(PCD)組成[1],兩者通過無線通信來完成信息傳輸。然而,PCD 解調誤差大、速度慢,將出現(xiàn)系統(tǒng)無法正確通信的問題。解調能力提升,不僅可以發(fā)揮PICC 芯片性能優(yōu)勢,還能夠提升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對系統(tǒng)的運行起到關鍵性作用[2]。
對于符合ISO/IEC 14443[3]TypeB 標準的PICC,其發(fā)送給PCD 的數字信息也是被附加在847 kHz 的副載波上的,再利用負載調制將雙重載波發(fā)送給PCD,波特率為106 kbps。簡而言之,就是通過106 kbps 的數字信號對847 kHz 的副載波信號進行二進制相移鍵控(BPSK)調制,根據協(xié)議規(guī)定,采用連續(xù)8 個周期初始相位固定的副載波信號來表示“0”,“1”則用與初始相位相差為連續(xù)8 個周期的副載波信號表示[4]。
BPSK 調制利用載波信號的相位信息調制,包絡檢波無法檢測到相位變化,因此采用相干解調方式更為理想[5]。特別是在PICC 和PCD 進行信息交互時,由于信號較弱,再加上外界干擾,信號在傳送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偏差,導致本地振蕩產生的相干載波不能嚴格實現(xiàn)同頻同相,并且大大影響了解調性能,因此在接收端實現(xiàn)載波同步非常重要[6]。
本文對傳統(tǒng)解調算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實際工程的需要,針對BPSK 相干解調過程中的載波同步、碼元同步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與實現(xiàn),并且提出了優(yōu)化方案加以對比分析。
鎖相環(huán)在調制解調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其是一種典型的反饋控制電路,能夠鎖定相位[8]。
然而傳統(tǒng)鎖相環(huán)技術對本地時鐘頻率要求較高,在跟蹤載波時無法有效糾正較大頻偏,也不適合寬率范圍內的基帶碼元同步。
Costas 環(huán)[9]基于鎖相環(huán)原理,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Costas 同步環(huán)路原理框圖
BPSK 信號被送入兩路相乘器,與壓控振蕩器產生的a、b 兩點電壓相乘,得到c、d 兩點電壓,分別經過低通濾波器后相乘得到環(huán)路濾波器的輸入電壓vg為
式中:m(t)為調制信號,φ-θ 為本地信號與載波信號的相位差。對于BPSK 信號而言,m(t)=±1,并且在φ-θ 很小時,sin(φ-θ)=φ-θ,那么式(1)便可改寫為
這時vg通過環(huán)路濾波器間接控制數控振蕩器的頻率,環(huán)路濾波器的作用就是低通,僅允許vg中的直流分量通過,數控振蕩器(NCO)受到電壓控制后調整頻率不斷使φ-θ 盡可能變小,直到它減小為0 時,就可以得到vg=1/2m(t)。
此時的電壓和需要解調出的信號m(t)只是幅值不同,直接輸出這個電壓就可以得到近似的解調結果。
傳統(tǒng)的Costas[10]環(huán)解調效果較為理想,不過其仍然存在某些缺點,載波頻率高的時候,對濾波器特性要求也就變高,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常搭配叉積鑒頻算法[11]來提高效率,實現(xiàn)起來會有些繁瑣。本文在Costas 環(huán)法上做了部分改進,改進的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基于希爾伯特鑒相的解調原理框圖
希爾伯特鑒相模塊總共有四路輸入信號,與模數轉換器(ADC)采樣后的已調波和控制余弦NCO 產生的的信號有關,其中已調信號與其90°相移的信號固定不變,NCO 經過環(huán)路不斷調整生成的余弦波和90°相移后的正弦波持續(xù)進入鑒相模塊,這些信號在模塊內部按照算法進行數學運算,得到相位差。計算過程如下。
設m為接收端收到的BPSK 調制信號,mh是調制信號移相90°后的信號,α 是余弦NCO 信號,β 是α 經過90°相移的信號,ωc是載波中心頻率,△ω 為頻偏,θ是載波的相位差,即
因此可以得到
運算結果便是本地載波與調制信號的相位差。
Gardner 算法[12]利用反饋環(huán)路,使得這種算法收斂速率高,運算量更小,所以本文選用了Gardner 定時同步環(huán)路實現(xiàn)碼元同步,其原理框圖如圖3 所示。

圖3 Gardner 算法原理框圖
傳統(tǒng)Gardner 定時環(huán)路通常在每個碼元內的采樣點數較少,不能根據初始賦值來直接鎖定最佳抽樣時刻,必須通過內插濾波器和NCO 模塊不斷地反饋計算出最佳采樣點。對于本文所設置的參數,采樣頻率明顯超過了碼元速率,可以在每個碼元內取得31 個采樣點,在這些采樣點中,有位于最佳采樣時刻附近的值。
載波同步模塊采用Costas 同步環(huán)路由環(huán)路濾波器、NCO 以及希爾伯特鑒相器等構成。
對于環(huán)路濾波器,為了節(jié)省系統(tǒng)的硬件邏輯資源,簡化計算,在不影響系統(tǒng)正常運行、確保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對環(huán)路系數的小數部分進行數據處理,將其轉換為近似相等與2 的負整數次冪的值,這樣就可以直接采用右移法對環(huán)路進行運算。
NCO 模塊主要功能是產生同相的相干載波,然后通過低通濾波器得到數字基帶信號,可以利用直接數字式頻率合成器(DDS)原理實現(xiàn)NCO 功能。在設計時,為了減少ROM 占用的硬件資源,只在ROM 中存儲1/4 周期的余弦波對應的值,其他周期的的值通過算法來計算。
希爾伯特鑒相器由4 個乘法器、2 個加法器以及1個實現(xiàn)反三角函數運算的CORDIC 算法模塊[13]組成,其結構如圖4 所示。乘法器和加法器采用QuartusⅡ中的IP 核即可生成,CORDIC 算法模塊采用16 級流水線設計,將x0、y0和θ=0 導入到寄存器中,利用流水線對n 個固定的右移結構實現(xiàn)n 次迭代,這種結構盡管沒有將邏輯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但是采用了較為簡單的右移結構,簡化了邏輯結構,有效提升了系統(tǒng)的時鐘性能。此外,采用流水線結構也可以提高算法的運行速率,相比直接循環(huán)式結構的實現(xiàn)方法,速率提高了n倍,是高速系統(tǒng)中的關鍵點。反三角函數對應的值存放在ROM 中,可以減少資源占用空間。

圖4 希爾伯特鑒相算法模塊
本文采用Gardner 定時同步環(huán)路實現(xiàn)位同步,由內插濾波器、定時誤差檢測、環(huán)路濾波器以及NCO 模塊構成。其中環(huán)路濾波器與NCO 模塊與內插濾波器模塊使用Farrow 結構,實現(xiàn)了基于拉格朗日多項式的立方插值濾波器功能[14],該結構的濾波器由FIR 濾波器實現(xiàn),濾波器參數由仿真工具FDATOOL 得到。
硬件實現(xiàn)和模擬BPSK 通信搭建的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硬件仿真環(huán)境如圖5 所示。

圖5 BPSK 通信實物圖
為了得到與測試結果相比較的絕對基準來評估解調效果,需要得到協(xié)議的誤碼率或丟包率的理論極限,推導出理論極限為
式(8)分別描述了1 bit 信號能量值Eb與有效電壓值VSrms和比特持續(xù)時間Tb、功率譜密度N0與噪聲有效電壓VNrms和噪聲帶寬BW 之間的關系;式(9)為BPSK 解調誤碼率計算公式;式(10)描述了數據丟包率和誤碼率的轉換關系。
將解調得到的數據導入Matlab 中進行處理,得到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丟包率,將理論、實際以及原解調算法所得數據整合,得到丟包率(PER)對比結果,如圖6 所示。

圖6 理論、實際及原算法丟包率對比
圖6 中由左至右曲線分別為理論極限、本文算法、原芯片解調方案在不同信噪比情況下的丟包率,每一個數據點發(fā)送500 個數據包。可以看到,在0.1 PER 值處,TypeB 的理論極限與實際測量結果存在3.1 dB 的差異,這是因為理論極限不包括數據包在開始或結束檢測時的錯誤概率,只包含了誤碼率??梢钥吹皆赑ER值為0.1 的情況下,相比原解調算法,本文設計算法所需信噪比環(huán)境降低了11 dB 左右,這說明本文設計算法可行,并且性能優(yōu)于原解調算法。
本文提出基于希爾伯特變換的BPSK 解調算法并完成了算法的硬件實現(xiàn),通過對該算法、某款PCD 芯片解調算法的仿真,比較其在不同噪聲環(huán)境下的丟包率得到該算法的解調優(yōu)勢:相比原算法,信噪比環(huán)境均降低了11 dB 左右,在低信噪比環(huán)境下,也能正確獲取數據,解調效果顯著提升。
因此,基于希爾伯特變換的BPSK 解調方案,合理可行且容易實現(xiàn)。有望在RFID 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