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有一本書叫《深淵:抑郁癥的進化起源》。作者喬納森·羅滕伯格,是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也是情緒與情感實驗室的主任。跟抑郁癥有關的理論很多,但羅滕伯格認為,用疾病模型治療抑郁癥的缺陷很大。一個最簡單的證據就是,不管用化學藥物還是用心理認知治療,根據疾病模型研發出來的抗抑郁療法,大部分都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人的抑郁癥發病率一直是全世界最高,而且越來越高。所以,過去十年,美國學界和醫界一直呼吁從新的視角對抑郁癥進行理解和治療。羅滕伯格的這本書就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羅滕伯格從進化論的源頭來審視抑郁癥,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假設——抑郁癥是人類動機的黑洞。也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得抑郁癥,不是因為他在生活中缺乏動機,而是動機太過強烈,以至于激發了情緒系統的強烈對抗,從而吞沒了所有的動機。人為什么會有低落情緒呢?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低落情緒有助于消解沖突中的焦慮。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一個很沮喪的人比較容易認輸,而不是戰死。低落情緒還可以阻止人去追求一個不可實現的或者危險的目標。除此之外,低落情緒還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分析環境,尤其是當環境非常棘手的時候。這是一個心理學上被反復驗證的理論,比如美國心理學家就在實驗中發現,情緒低落的人在評估對一個事件的控制權時更加精準,而情緒正常的人,則傾向于高估自己對某個事件的控制度。
你看,低落情緒在很多時候都是很有用的,所以要擺脫它不僅很難,而且未必總是明智的。那么,低落情緒的代價呢?最顯著的就是行動上的弱點。在不斷變化的世界里,行動力遲鈍甚至癱瘓是要冒很大風險的,有可能被捕獵者吃掉,或者失去捕捉獵物的機會。情緒如果進一步低落,壓力荷爾蒙的過度釋放不僅對身體造成損害,還可能導致認知上的弱點。
人類與情緒系統的關系很復雜。因為我們可以選擇根據情緒行動,或者無視情緒。我們可以告訴自己,繼續追求一個正在失敗的目標,結果就是人定勝天的意志與古老的情緒系統之間的對峙。為了解決爭端,情緒系統會怎么做呢?它可以關閉動機,不僅關閉一個,甚至會關閉一系列。最終,當情緒系統勝利的時候,會導致動機的全面崩潰,人會疲倦、遲鈍,到最后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在一個房間里,床是行為凍結最自然的場所,而躺在床上的人,不是因為缺乏動機和目標,而是動機過于強烈,以至于情緒系統像黑洞一樣,吞沒了所有的動機,讓一個四肢健全的人完全從床上爬不起來。
低落情緒是人對生命中消極事件的自然反應,就像愉悅情緒是對生命中積極事件的自然反應。但是,一旦我們陷入對某些進化目標,比如繁殖、安全、事業的執迷狀態,低落情緒就有可能被劫持,最終導致損傷性的身心癥狀。所以,作者認為,我們有必要在淺度抑郁和深度抑郁之間做出區分。淺度抑郁,也就是低落情緒,是有適應價值的,而深度抑郁則是致殘性的精神疾病。
抑郁癥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深淵:抑郁癥的進化起源》不過是提供了一種解釋,處理情緒真是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