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磊 胡世鑫

對攝影家最好的紀念,就是他的作品能夠傳諸后世……掃碼可鑒。
在重慶龍潭山陵園一處新墳的墓碑上,鐫刻著這句話與三張二維碼。拿起手機掃一掃,墓主人生前的作品畫冊、訪談視頻、日常照片,在手機屏幕上一一呈現。
墓主人是2022年逝世的老人陸志富,一位在重慶當地小有名氣的攝影愛好者。他的兒子陸綱繼承父親的志業,在重慶一家媒體做攝影記者。陸綱說,父親生前便經常和自己討論數碼攝影、電子存儲這些時髦技術,在墓碑上貼二維碼,算是完成了老人家的“半個遺愿”。
“二維碼掃墓”這種獨特的悼念方式在網上引發熱議。陸綱說,墓碑上的二維碼留下了父親與塵世的情感連接,讓墓地不再冰冷陰森,是對逝者生命的尊重,也能慰藉后人心靈。
以下為陸綱的講述:
我們在家里平時稱呼父親都是“陸老師”,是跟著他學生一起叫,就叫習慣了。我的父親是一名文藝工作者,酷愛攝影,在我們重慶,他是玩手工沖洗彩色膠片照片的先驅,還把自己掌握的攝影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學生。
作為攝影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流傳后世。因為每一張照片,都有它的意義。所以,在他75歲那年,我給他編輯了一本畫冊,囊括50年攝影人生的精彩圖集。這里邊有很多珍貴歷史記錄,比如重慶最早的長江大橋奠基,其實是有市民參與修建的,爸爸的照片把市民“上工”的場景記錄下來。
父親去世后,我就把這本畫冊掃描下來,選取一大部分放進二維碼里。不過,父親的照片太多了,除了收入畫冊中的,我又整理了一部分放進二維碼,剩下的照片還在慢慢整理。除了作品集,我還做了兩個二維碼,用來放父親的報道鏈接和訪談視頻。
三張二維碼,濃縮了父親的一生。
我父親出生于1932年,2022年離世的時候,剛好90歲。這讓我想起來我外公,他老人家活到了103歲。外公過世的時候,我還沒有想起用二維碼紀念,不過,我在靈堂里擺放了他生前不同階段的30張照片。原來,照片真的有治愈功能,看到這些美好的場景,你就不會那么悲傷了。
我父親也是一個勵志的老頭。他搞了一輩子攝影,到了七十多歲,果斷扔掉玩了幾十年的膠片相機,開始接觸數碼相機。剛開始很費勁,連刪除鍵是哪一個都記不住。我教他都教得不耐煩了。不過他做事情很認真,也很有恒心,用筆記本做筆記,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記,后來他成了數碼高手。之后他在老年大學教手機攝影,一直教到85歲。
86歲那年,他接受了一家媒體采訪,記者很驚訝這個老爺子怎么這么潮,這么與時俱進。大家都想不到,一個86歲的老人家,手機里邊不僅裝著微信、QQ、打車和點餐軟件,就連年輕人都不太會操作的制圖軟件,也玩得很溜。
我們家的老人都把生死看得很開。在他生前,我們平時聊天,也不忌諱談到死亡。我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和他說過,我將來要把他的骨灰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做成他的雕像,放在我身邊,這樣就可以不分開了。當時他對這個想法并沒有表達什么異議。
所以,當我想起來用墓碑上貼二維碼紀念他這個主意的時候,絲毫沒有擔心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我敢說,他一定喜歡這個創意,因為他就是一個擁抱潮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