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眩暈是老年人的常見癥狀,也是老年人的常見就診主訴,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本期 “老年頭暈/眩暈” 專題欄目中來自廣東省三九腦科醫院的曾昭龍認為頭暈/眩暈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病理現象,認為后循環缺血是老年頭暈/眩暈最主要的原因,強調對于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排查腦血管的情況,并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及早診斷,及時治療。該專題中的胡運新則闡述了頭暈/眩暈診斷過程中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孫永奇總結分析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和治療:老年BPPV患者的臨床病程較長,復發率較高,與青年治療方法一致;手法復位治療確切有效;相較于傳統手法復位,機械復位可減少頭頸部運動帶來的風險,更適合老年人;手術治療為補充,因術后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應用較少;因復發率高,部分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可適當口服改善心理狀態藥物。同樣來自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的許勇麗則針對老年眩暈患者的臨床特點,詳細闡述了臨床護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四種病理類型。以惡性度較低、預后較好的乳頭狀癌最常見。細針穿刺活檢是甲狀腺結節主要的診斷方法。但是,在20%~30%的病例中,細針穿刺活檢標本的細胞學發現并不確定。本期 “甲狀腺癌”專題欄目中來自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李璇等檢測了miRNA150-5p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并分析了其診斷價值,發現miRNA150-5p在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中顯著低表達,對良性和惡性甲狀腺結節具有良好的診斷效能,可作為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潛在生物標志物。來自青島濱海學院附屬醫院的張紅紅等探討了甲狀腺癌組織的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與病理特征的關系,發現甲狀腺癌組織的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甲狀腺癌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等病理特征存在一定關聯;因此,檢測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可有效評估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可為甲狀腺癌的后續治療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