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源
“前段時間,我在‘代表隨手拍’小程序反映越秀北路路面有一條長凹槽、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馬上就有相關單位負責人來電核實情況,第二天我再經過那一路段,看到路面已經回填完成,這件實事真是辦得又快又好!”7月13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代表隨手拍”工作交流座談會,參加會議的市人大代表吳潔清豎起了大拇指。“代表隨手拍”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運用數字技術手段豐富代表履職形式、充分發揮代表作用的一個縮影。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衍詩說:“將把‘隨手拍’作為落實落細《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行動方案》的抓手,助推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主動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要求,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立足高起點、高標準,以統一的技術規范統籌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支撐各個子系統建設,打造“廣州智慧人大”系統。圍繞常委會中心工作,推動數字人大建設,以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已成為市人大常委會以信息化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真實寫照。
2018年7月2日,“廣州智慧人大”系統全面上線運行,常委會各項業務工作開始由線下搬到了線上,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質量。2021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全面推動“廣州智慧人大”國產化升級改造,并于2022年3月上線運行,2022年10月14日通過終驗。

“廣州智慧人大”聯網監督系統首頁界面
國產化改造后的“廣州智慧人大”系統按照五域(立法工作域、監督工作域、代表工作域、機關工作域、會議服務域)、一門戶(統一門戶)、一平臺(一體化支撐平臺)、一中心(大數據中心)的統一規劃,建成了14大系統(智慧立法管理系統、監察司法聯網監督系統、預算聯網監督系統、經濟聯網監督系統、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聯網監督系統、農村農業聯網監督系統、教科文衛聯網監督系統、華僑外事民族宗教聯網監督系統、社會建設聯網監督系統、代表履職服務系統、機關綜合業務系統、會議服務系統、一體化支撐平臺、數據中心),共27個子系統組成,用戶覆蓋市、區人大機關,鎮、街人大機構,人大代表,以及市政府工作部門、司法機關單位,實現立法智能化、監督精準化、代表履職便捷化、會議服務規范化、綜合辦公自動化、基礎支撐國產化,以數字賦能助力全過程人民民主廣州實踐。
實現立法工作智能化,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質量大幅提升。升級改造后智慧立法管理系統提供立法工作智能輔助功能,有效提升了人大立法工作效率,業務部門可以充分利用本系統,大幅提高立法工作效率和立法質量。系統還搭建移動端立法網上聽取民意“直通車”,不斷擴大社會公眾有序參與人大立法工作,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識,夯實立法的民意基礎,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
實現監督工作精細化,監督效能大幅提升。改造后八大聯網監督系統各具特色,業務需求針對性強,線上監督模式豐富,推動人大監督更有剛性更有實效。有助于充分發動人大代表參與過程監督,推動“一府一委兩院”依法行使職權,把全過程人民民主更為具體地表現在人大審查監督的全過程各環節。
實現代表履職移動化、便捷化,極大激發人大代表履職新活力。升級改造后的代表履職服務系統,強化了人大代表履職數據融合,為人大代表提供一站式履職服務“平臺”。手機移動端“廣州人大i履職”小程序運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搭建起社情民意反映新渠道,拉近了國家權力機關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通過自動采集代表履職的活動數據,為每一位代表建立履職檔案并公布履職積分,實現代表履職檔案跨越式轉變,激勵代表履職“比學趕超”,激發代表履職活力,讓代表履職更貼近民生、傾聽民意,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展現擔當與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印發的“人大代表履職筆記”“社情民意專報”信箋紙等專用履職文具以及支持代表進一步依法履職的函,為代表履職不斷創造條件,代表聯絡站和“代表隨手拍”等平臺,為代表積極履職,真正做到了“群眾有所呼、代表有所應”,切實發揮好代表作用。
實現會議服務高效便捷,機關綜合辦公自動化。會議服務系統按照“互聯網+會議”設計理念開發建設,實現了從議題征集、會議室預定、會議通知、會議報名、議題文件上傳、會議材料發放等全過程線上進行。會議服務系統的推廣運用,可大幅減少紙質材料,實現了文件從“紙上”轉到“網上”再到“掌上”,會議服務更高效更便捷。面向人民代表大會,還專門開發了手機移動端“i會議”小程序,方便代表報到時可以“掃碼即走”,還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閱會議文件、會議座次、住宿、餐飲、交通等信息。機關綜合業務系統,把數字技術應用于機關公文處理、信訪管理、督查督辦、人事管理、黨建管理、運維管理、宣傳管理等工作中,實現了機關服務保障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極大提高機關服務保障工作效率。
實現國產替代全面落實,增強了人大信息安全。通過國產化改造項目實施,完成原有“廣州智慧人大”系統在國產環境下的適配改造,圓滿完成了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給廣州人大信息化工作帶來新的變化,進一步提高了信息安全,為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打下堅實的信息化基礎,提供了人大系統國產化替代應用的廣州樣本和廣州方案。
一是遵循“平臺化”建設思路。堅持平臺化模式,按照一套標準和規范體系建設所有業務系統,消除“信息孤島”。通過權限管理,用戶只需要一個賬戶登錄,即可實現所有業務系統的依權使用。硬件設施方面按需租用市政府電子政務云平臺,兼具擴展性和靈活性。
二是實現“同質化”融合。通過基礎支撐平臺,將各業務系統共性的功能進行整合融合,14大系統既形成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
三是強化數據互聯互通。打通系統之間數據調用、共享通道,減少信息孤島,提高數據利用效率,幫助機關干部掌握多方面業務知識。
四是優先推進移動端建設。實現移動辦公,推出“代表i履職”小程序,便利人大代表履職活動。
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機關各部門同向發力,是建設好“廣州智慧人大”系統的根本保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衍詩經常過問系統建設應用情況,多次批示要求抓緊抓實抓細系統建設、加強系統應用評估。市人大常委會成立機關信創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信創工作辦公室,從機關各部門抽調一名同志組成機關信創項目工作專班,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建設階段堅持每周召開項目例會、每月召開項目月度總結會,整個項目期間共編印項目建設工作周報63期。
緊扣人大工作實際,滿足業務部門功能需求,是構建“廣州智慧人大”系統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業務部門是各子系統建設、應用的責任主體,滿足業務功能需求,是推進系統建設、應用工作的著力點。在信創改造項目中,各業務部門把“做好新系統使用和完善工作”列入日常工作安排,指定專人負責跟進各自系統應用,提出大量優化意見,促使系統在應用過程中由“能用”向“好用”不斷優化完善。
注重數據互通共享、構筑良好應用生態,是“廣州智慧人大”系統建設應用最終實現目標。市人大常委會本著“共享通聯”,本著“能放盡放”,依托廣州“穗智管”等信息平臺,自動或半自動收集各方面數據;細致梳理系統權限開放清單,除明確需要二次密碼確權訪問的內部數據外,均向全體機關干部、市人大代表和相關單位開放系統數據訪問權限。目前市人大常委會正在研究構建全市統一“智慧人大”信息平臺,推動市、區兩級人大信息系統共建共享,進一步拓展“廣州智慧人大”系統應用生態。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推進智慧人大建設,深化系統運用,加強互聯互通,強化工作保障,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人大管理服務,推動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推動人大工作提質增效,推動人大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州實踐。■

“廣州智慧人大”數據總覽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