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涵,陳會振
(重慶市江津區中心醫院眼科,重慶 402260)
白內障是老年群體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近年來對白內障患者主要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狀體(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術進行治療[1-2],其中連續環形撕囊術(continuous eircularcapsularhexis,CCC)是目前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中極為關鍵的技術環節,CCC術的優點則為能使IOL在最大程度上處于中心位置,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足[3],囊袋收縮綜合征(capsular contraction syndrome,CCS)便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并IOL植入術后發生的并發癥之一,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技術的廣泛應用,CCS患者發病率也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4-5],因CCC術后引起的前囊膜渾濁及纖維化,導致前囊口直徑變小、囊袋赤道部直徑縮小、IOL偏心傾斜、脫位、變形等癥狀的發生,從而使視網膜對物體的成像模糊、屈光度改變、發生散光最終引起患者產生視力下降的現象[6-7]。在術后3~30周容易發生CCS,CCS可以引起比較嚴重的視力下降[8]。CCS常用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激光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的恢復期長,且眼部較容易發生感染;而近幾年科技醫療的不斷進步,激光術逐漸進入臨床應用,YAG激光適用癥狀為:CCC直徑不超過3 mm、IOL明顯偏位、前囊膜混濁導致視力下降,伴眩光等。Nd:YAG激光手術因其操作簡便、恢復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9]等優點被作為治療CCS患者的有效方法應用于臨床,但目前有關Nd:YAG治療CCS患者分析其預后情況相關研究較少,為了進一步研究Nd:YAG激光術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本研究為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多項指標檢測分析并對其預后影響情況進行研究,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CCS患者200例(220眼)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過臨床診斷為術后CCS患者[10];②無青光眼;③無其他慢性疾病;④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⑤無精神疾病史。排除標準:①眼部屈光介質混濁,后囊不完整;②患眼角膜瘢痕,角膜表面不規則;③眼球震顫,不能固視;④患有心肺功能疾病;⑤臨床資料不完整。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91例(108眼)和試驗組109例(112眼)。對照組男性47例,女性44例,年齡55~83歲,平均(65.55±5.21)歲;并發性白內障38例,老年性白內障53例;親水性折疊IOL 62眼,疏水性折疊晶狀體 46 眼;術后出現CCS的時間為術后3~36周,平均(25±8)周。試驗組男性55例,女性54例,年齡53~80歲,平均(64.55±4.21)歲;并發性白內障46例,老年性白內障63例;親水性折疊IOL 64 眼,疏水性折疊晶狀體48眼;術后出現CCS的時間為術后3~36周,平均(25±8)周。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內容及目的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行手術剝離式前囊口松解,使用鹽酸丙美卡因(國藥準字H34024019,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進行麻醉;做透明角膜切口,于前房注入黏彈劑,松解患者前囊和IOL,隨后以剪切的方式擴大前囊口,待調整好IOL位置后注吸前房黏彈劑(15 g/L,濟南瀚源方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最后進行水密切口。試驗組采用Nd:YAG激光儀器(德國Carl ZEISS公司)進行治療。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國藥準字H32021199,江西濟民可信醫藥有限公司)點眼散瞳,鹽酸丙美卡因(國藥準字H34024019,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進行麻醉;Nd:YAG激光儀焦點調整為0位,能量從0.6 mJ開始,觀察患者前囊纖維環發展情況、IOL位置等;以激光能量穿過纖維環為標準,根據后囊膜的渾濁程度進行能量大小、次數調節,并依據IOL及瞳孔位置確定囊膜切開的范圍且范圍不超過IOL光學部位,直到將纖維環完全切開。
術后2組均給予雙氯芬酸鈉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83274,吉林省晟威醫藥有限公司)滴眼,3次/d,連續滴3 d;術后1個月隨訪。
1.2.1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IOP和MV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采用自動驗光儀(法里奧FR-710,山東博科再生醫學有限公司)檢測屈光度和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非接觸式眼壓計(SW5000,江蘇雙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量眼壓(intra-ocular pressure,IOP)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采用光學斷層掃描儀(Spectral-OCT,德國HEIDELBERG)測量黃斑區體積(macular volume,MV),所有檢測過程均由同一位工作5年以上的檢驗醫師進行。
1.2.2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測量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進行眼前節攝片檢查,測量囊口最長直徑與最短直徑,囊口直徑=囊口最長直徑與囊口最短直徑的均值;外眼內散光值=全眼散光-角膜散光。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的BCVA情況,視力<0.1表示視力情況差,0.1~0.3表示視力情況一般,0.4~0.5表示視力情況較好,>0.6表示視力情況為優;②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的屈光度情況;③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的IOP和MV情況;④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變化;⑤術后1個月隨訪,觀察2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BCVA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視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組BCVA優于治療前,試驗組BCVA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2.2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后屈光度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屈光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組屈光度優于治療前,試驗組屈光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屈光度比較
2.3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IOP和MV比較 治療前和治療后1周,2組IOP和MV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Nd:YAG激光治療CCS患者與藥物治療具有同樣的臨床安全性,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IOP和MV比較
2.42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比較 治療前,2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均優于治療前,試驗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均優于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變化
2.5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總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d:YAG是一種紅外線激光,可以有效切除人體靶組織,其作用機制為在靶組織中產生電離效應時會相繼產生等離子體,當等離子體發生膨脹時就形成了震蕩沖擊波,從而對人體靶組織進行切除[11]。CCS的發病機制為患者前囊膜下的多余晶狀體上皮細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在CCC術及IOL術的創口、IOL材料等刺激下會產生大量的炎癥因子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而產生的因子反向刺激LEC,使其分泌膠原纖維造成環形纖維膜樣組織收縮以及局部渾濁,從而最終導致患者前囊膜口縮小[12-13]。Nd:YAG激光手術可以將CCS患者的囊袋收縮位置利用激光將其皺縮兩側部位以放射狀切開,恢復囊袋張力,直到囊袋松解,且可以有效改善屈光度,提高視力[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Nd:YAG激光術治療后,2組BCVA較治療前得到明顯的提高,且試驗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為Nd:YAG激光能夠切除多余環形纖維膜樣組織,阻斷眼部渾濁的產生源頭,從而起到改善視力的作用。有學者研究指出,為CCS患者進行Nd:YAG激光術治療,能夠在改善屈光度的基礎上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產生[16]。本研究結果與此結論相符。CCS患者進行Nd:YAG激光術治療后,2組的屈光度優于治療前,試驗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另外治療后1周,2組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改善情況優于治療前,試驗組囊口直徑及眼內散光度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oussa等[17]在研究中指出,由于CCS患者囊袋收縮,導致前囊膜不斷纖維化,進一步造成囊口直徑不斷縮小,病逐漸覆蓋晶狀體光學區,從而造成眼內不規則散光度數的增加。Elmohamady等[18]在研究中同樣證實,IOL隨著赤道部分囊袋的不斷縮小從而不斷位移傾斜,影響IOL有效位置,從而增加眼內散光度。而通過YAG激光能夠有效增加前囊口直徑,釋放IOL光學區,從而降低眼內散光度[19]。
既往研究表明,若使用Nd:YAG激光產生過高的能量及擊穿次數在40次以上則會誘發黃斑水腫等并發癥,且發生黃斑水腫則會導致大量炎癥因子釋放,炎癥會促使小梁網水腫,導致濾過性降低,IOP升高[20]。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IOP和MV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激光定位準確無需過高的能量,對眼部的損傷較小,炎癥因子分泌少,表明Nd:YAG激光治療CCS患者對其IOP和MV損傷小,安全性高。此外,本研究術后1個月隨訪調查發現,試驗組總體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為Nd:YAG激光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產生波長1 064 mm的激光束,準確地進行靶組織的切割,有效的避免損傷進一步擴散,且將前囊袋切開后發現IOL的表面發生增生時,可換用玻璃體切割頭切除,使IOL更好的復位,有效改善視力情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21-22]。由于本研究時間有限,僅對術后1個月進行隨訪,而更多并發癥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需加長觀察周期,完善本研究中的不足。
綜上所述,Nd:YAG激光治療CCS患者能夠抑制炎癥因子的產生,從而提升BCVA水平,有效改善屈光度,減少對IOP和MV的損傷,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CCS患者的預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臨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