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羅海暉
初伏赤日,林下濃陰,鳥語花香。7月12日,廣州市從化區人大常委會組織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走進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深入了解從化區“綠美廣州”項目建設、華南植物園遷徙保護地規劃建設情況,調研本土野生植物就地保護、科普教育等工作。
“這是厚葉木蓮,本保護區地帶植物,具有很高科研價值;那是香莢蘭,是重要的香精原料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陳禾洞自然保護區主任甘主任沿途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代表們目不暇給,饒有興趣。
在調研現場,代表們紛紛為保護和利用好本土野生植物建言獻策。省人大代表潘翠玲建議,要用好本土野生植物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推動林下旅游經濟發展。市人大代表潘麗娟提出,對有藥用及農業生產方面有價值的野生植物,要開發利用起來,支持、鼓勵種植戶和基地自育種苗,擴大規模,發展生產。區人大代表方仕賢建言,在城鄉綠化工程中要廣泛利用鄉土植物,適應性強,生長健康,穩定生態。鎮人大代表梁滿榮提出,要加強道路景觀林管理,有些景觀林過于茂盛,常年未修剪,影響周邊農作物生產。
從化區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348平方公里,森林蓄積量794萬立方米,是廣州北部生態屏障。區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多措并舉激發各級代表履職動能,積極投身到護航綠美廣州、綠美從化生態建設中。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將綠美從化建設列入年度監督重點,包括聽取和審議區政府2022年環保工作情況報告、強化對流溪河一級支流水質保護監督、年底開展推進綠美從化建設情況專題視察。

人大代表到陳禾洞自然保護區調研
聚焦多樣主題活動模式。采用“1+8+N”主題活動模式組織人大代表集中履職,“1”是區人大常委會制定實施方案,組織省、市、區、鎮人大代表,開展“本土野生植物利用和保護”專題調研,“8”是8個鎮街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謀劃人大代表主題活動,“N”是依托各代表聯絡站圍繞主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通過“三日”(圩日、節日和假日)接訪群眾,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了解綠美從化生態建設的社情民意,編印《從化區人大代表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簡報》,及時督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聚焦科學綠化保護。監督加大新修訂《廣州市綠化條例》宣傳力度,引導人大代表在祠堂前、榕樹下、果林間,宣傳法律法規,特別是對錄入古樹名木的果樹,宣講新規定和要求,讓果農既保護果樹古樹,又增經濟收入。為營造全民護綠增綠的濃厚氛圍,組織約100名市、區、鎮人大代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在太平鎮高田村種植“人大代表林”,為從化增添一片“新綠”。
聚焦“林長制”監督。加強植物造林、城鄉綠化中推廣鄉土植物種植,實施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種植,推動區政府啟動從化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育宣傳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野生保護植物水松種植繁育示范基地、華南國家植物園遷地保護示范區建設。
代表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從化區各級人大代表充分發揮代表在推進綠美廣州生態建設中的作用。良口鎮人大組織代表走進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珍稀瀕危植物園,深入了解園區珍稀頻危植物情況,圍繞保護鄉土植物建言獻策。呂田鎮人大組織市、區、鎮人大代表開展保護野生動植物專題培訓學習,深入學習生物安全法、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