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大規模武裝沖突,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到加沙地帶。但是,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盡管以色列的軍事實力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并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摩拳擦掌的以軍仍然會在加沙地帶面臨艱苦的戰斗。
在接受美國“商業內幕”網站采訪時,美國前情報官員安德魯·博爾內說:“城市戰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觸碰的……無辜平民喪生的風險非常大,友軍面臨的威脅也很嚴重。”
曾于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在美軍陸戰隊服役的博爾內指出,以色列軍隊可能不得不面對一群來去無蹤的對手,以軍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加沙地帶基本是城市環境,很難獲知建筑物內部的情況,進攻方必須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平民傷亡,因此,“每名士兵、每臺車輛,都要通過自身的傳感器成為雙向數據節點,以便指揮官及時決策,更準確、更及時地察覺可能被對手伏擊的地點。”
以色列國防軍的火力和技術水平遠遠超過哈馬斯,但后者的實力不容低估。“以色列時報”稱,目前還無法準確統計出哈馬斯在戰事最初幾天的損失,更不清楚該組織還有多少人留在加沙地帶。2021年,以色列情報機構評估稱,哈馬斯麾下的戰斗人員多達3萬人,擁有數以千計的火箭彈,外加數百枚反坦克和防空導彈。
“商業內幕”認為,哈馬斯采取了先發制人的戰術,應該預料到以色列方面的報復。“幾十年來,哈馬斯一直在為攻擊以色列和保衛加沙做準備。”曾兩次前往伊拉克作戰的美國退伍軍人約翰·斯賓塞分析說,“有理由相信,他們已準備周全……不僅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還會有計劃地抵御可能的地面進攻。”
斯賓塞說:“進入一個埋伏著敵人的城市,你只有臉上挨了一拳之后,才知道該往哪里進攻。在城市戰中,搶先打出第一槍的往往是對手,他們的藏身之地也會隨之暴露。”斯賓塞指出:“對防御森嚴的城市實施大規模攻擊,對任何軍隊來說都是最困難的任務,城市戰的復雜性超出了伏擊和空襲等軍事概念的范疇。”他解釋說:“密集的平民,武裝行動對人口和基礎設施的破壞……如果你無法緊盯每一次進攻,就根本不應該跑到城市里去打仗。”
(據中青網10.2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