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
有的人就像一串糖葫蘆,用甜的白糖包住了酸的果。
——題記
剛進入高中的那個秋,雨格外的多,盡管天上時不時會落下陽光,但路還是潮濕的,讓我的心情就如繁重的學習任務一樣沉重煩躁。有一天下午,在去學校的路上,我心情像往常一樣沉重,偶然瞥見校門口對面小巷里有一個賣糖葫蘆的,心血來潮地想去買一串糖葫蘆。我走了過去,說:“來串糖葫蘆。”他說:“大的三塊,小的兩塊。”我拿了串小的,便隨手遞給了他五塊錢。“喂,錢找錯了,要找我三塊。”“哦,哦,哦,找錯了吶。”他又遞給了我一塊錢。這時我才發現,他的手指幾乎全部斷掉,手還用了兩塊破布包著,也許是因為手指的不便,才把錢找錯了。這使我的心中有點過意不去,但我也沒說些什么,只是扭頭向學校走去。
我坐在位置上,望著自己的手和手上的糖葫蘆,又拿起筆,寫下了“糖葫蘆”三個字,心里不禁覺得慶幸而又惋惜。此后的每一天,我都會準時光顧那個賣糖葫蘆的大叔。仔細看過他的臉后,發現那是一張黝黑的臉,嘴唇很薄且近乎土的顏色,加上是秋天,干裂得像經年的門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那雙眼睛,像兩顆剛形成的黑曜石,收住了火山爆發時的熱,又斂住了海水般的深。我說:“叔,拿串糖葫蘆。”拿了糖葫蘆之后,我又拿出了兩塊零錢,整理好,遞到了他的手上,確認他把錢收進包里后,我再轉身離開。
有一次放月假的晚上,我在河邊散步,看見路邊有個跪著的中年男人,身邊立著個大招牌,地上又用粉筆寫了幾行字,旁邊有一個捐款箱,里面裝著些零錢。這樣的情景在我們這見怪不怪了,就像是秋天的雨水一般。我隨手丟了一塊錢進去,便轉身離開了。剎那間,腦海里閃過了那個大叔的樣子,說了句:“沒手不也能活嗎?有手有腳,能提能扛,干嘛不努把力?”
我最后一次到大叔那里買糖葫蘆就是在那次月假以后了,那天依然飄著微涼的雨,依然是那個小巷,依然是那個賣糖葫蘆的大叔,我依然買了一串糖葫蘆。那天我凝視了他的手很久,想著他過著的定是很酸澀的人生。雨滴從巷子的屋檐上滴落,打在他手上,濕潤了他裹手的布,那一刻,他的手仿佛重新長了出來,盡管滄桑但卻很厚實。
很久沒見過那個大叔了,但我知道,他一定在某個小巷里,蜷著手,挽住插糖葫蘆的棒子,在雨中過著他那糖葫蘆般的一生。
【教師點評】本文作者善于仔細觀察生活,能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一個個美好、與眾不同的時刻。本文語言生動活潑、表現手法富有詩意,文章真實感、立體感都很強,蘊含著樸素而深刻的哲理。(指導老師:鄒艷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