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肉產量增長3.6%;9月份,豬肉價格下降22%,降幅較上月擴大4.1個百分點。豬周期下行,生豬養殖企業面臨挑戰,多家上市豬企9月份生豬售價普遍下滑。
“豬周期”短期化趨勢日益明顯。本輪“豬周期”自2022年4月份開始,呈現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波動的劇烈程度明顯小于上輪。一方面是產能調控機制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規模化養殖更利于市場穩定。本輪又呈現下降周期明顯長于上行周期的特征,在市場飽和的狀態下,產能相對穩定且處于高位。豬周期的長短,取決于能繁母豬產能變化的速度。當豬價下行時,不同的養殖戶反應不同,下降周期一般相對更長。
當前豬價處于下行周期,意味著盈利水平明顯下降。有的養殖場戶可能面臨誤區,以為設備越貴越好,樓房越高越好。其實,設備比貴、樓房比高的方式并不能真正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才是行業的出路。養豬業的競爭已從產能規模轉向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競爭。70%的生產成本來自飼料,要改良飼喂方式和飼料構成;母豬是豬場的核心,要千方百計提高其生產效率。總之,不能以投機心態安排生產,而要做好長期的節本增效,實現豬價預測和生產管理的協同。
(摘自《經濟日報》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