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紅星》于1938年2月25日由新中國出版社出版,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部紀傳體中共黨史。該書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即《西行漫記》)中文版幾乎同時在上海出版。然而,《紅星照耀中國》出版后即轟動世界,而《中國的紅星》剛出版便銷聲匿跡。直到80余年后,這本書得以再版,進入人們的視野。
引起震動
2013年1月24日,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常務理事姜小平在網上一家舊書交易平臺發現一本封面設計獨特的《中國的紅星》。封面上有一幅彩色木刻畫,另有書中七位“紅星”的木刻頭像。扉頁上印著,該書由林軼青編著。姜小平細看目錄,發現書中許多“紅星”的個人傳記,之前都沒有公布過。
購得此書后的姜小平花了大量時間,查詢全國各大圖書館書目,均未發現有入藏《中國的紅星》的記載。在中共一大舊址紀念館等文博單位,也未查到此書。他找到中共黨史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良明。李良明看了書之后又驚又喜。“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抗戰時期日軍侵占上海后,首先就炸毀了商務印書館。因此,李良明認為,該書能在當時的“孤島”上海出版,真可謂奇跡。
姜小平請教李良明,《中國的紅星》是否有再版的價值。李良明說,此書史料珍貴,再版價值巨大。為此,他親自為該書再版作推介。2015年,人民出版社將《中國的紅星》再版作為重點圖書立項。2019年1月,該書由人民出版社再版發行。
《中國的紅星》再版后,引發學界和收藏界的震動,許多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書至今仍有很強的感召力。
生動記述
《中國的紅星》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過去的紅星”主要介紹當時已去世的31位革命先烈,如張太雷、周逸群、黃公略、方志敏、瞿秋白、惲代英等。下編“現在的紅星”,主要介紹當時19位中國共產黨重要人物,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和彭德懷等。
書中每一位“紅星”傳記的標題,或以社會公認的傳主角色定位為題,或以傳主擔任的主要領導職務為題,新穎恰當,十分貼切。例如《中國列寧——毛澤東》《紅軍統帥——朱德》《赤黃埔系領袖——周恩來》《廣州暴動主角——張太雷》《紅軍第一軍軍長——許繼慎》《農運三杰之一——阮嘯仙》《雄視贛東北的——方志敏》《青年運動領袖——惲代英》《理財專家——林祖涵》等。
在寫作方法上,《中國的紅星》注重形象描寫,人物形象鮮活。在《廣東省委書記——鄧中夏》中,稱鄧“在寫文章時,嗜吸紙煙,嘗于某晚為《中國青年》寫稿,自七時半至夜一時止,共吸去大仙女牌香煙九包,并且只用一根火柴,一時共黨中人,莫不引為趣談”。
《中國的紅星》評價“紅星”客觀公允。評價毛澤東:“國共再度合作以后,隨著抗戰形勢的展開,毛澤東之地位乃更見重要,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所屬望之第二領袖”,并預料“不久將來,毛必為中樞重要人物也”。評價朱德:“惟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在朱德領導之下,參加西戰場作戰以來,捷報頻傳,其神出鬼沒之游擊戰,使日軍陷入極端困難之地位”,“今后之朱德,恐尚須加一‘民族英雄之頭銜也”。
作者是誰
遺憾的是,《中國的紅星》作者林軼青湮沒于民間。他是何許人也?
對林軼青的身世,李良明曾反復考證,但至今仍沒有答案。有人推測他可能是上海的出版商林軼成。在當時白色恐怖下,“林軼青”很可能是作者的化名。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名敬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紅軍的愛國知識分子。
根據有限資料,李良明還給林軼青“畫像”,認為他應該是一個媒體人,或者是能廣泛接觸當時公開的或秘密書報刊的人。鑒于林軼青對惲代英和蕭楚女刻畫細致入微,他很有可能是對惲代英和蕭楚女特別熟悉的人。
這位不忍“紅星”英名不彰于世的愛國人士,自己的身世在今天卻成為謎團,這不能不令人唏噓和感嘆。
(摘自《紅巖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