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凌

9 月12 日,遼寧省盤錦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內的紅海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點評:具象盡頭是抽象,微觀聚合為宏觀。
請在一刻,只想
看清眼前的我,
你的視線和思想,
不會和身體分離,
不用考慮,遠方
無法抵達的天際。
偶爾抬頭望天時,
試著想象,
曾在高處行走過,
明白了高度和長度
一樣又不一樣的距離,
就像未得到和已失去。

9 月11 日晚,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遺址附近亮起象征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大廈的光柱,紀念“9·11”恐怖襲擊事件二十二周年。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點評:時代的疤痕,未愈的傷口。

9 月7 日,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N39°沙漠旅游景區拍攝的沙漠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點評: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沙數之無窮。

9 月19 日,一列運行試驗車組駛過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無人機照片)。9 月28 日上午9 時15 分,福廈高鐵首趟復興號智能動車組G9801 次列車從福州南站發車,標志著中國首條時速350 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開通后,福州、廈門兩地間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新華社記者魏培全 攝點評:中國精神,中國速度。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9 月25 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發布最新創新技術產品。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點評:在這個具體事例中,是精神決定物質。

9月26日,人們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特展媒體預展。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點評:當你凝視歷史,歷史也在凝視你。

8月22日,濕地生態管護員如科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花湖用望遠鏡觀察周邊環境。目前,花湖湖泊面積從215 公頃擴大到650 公頃,水位上升52 厘米。花湖環境變好變美,成了眾多鳥類棲息繁衍和遷徙的重要區域。新華社記者 王乙杰 攝點評:美不是發現和賞析,而是創造和責任。

9 月29 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明月城拍攝的月亮。當日是中秋節,也是中秋國慶假期首日。今年的中秋圓月不僅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還是本年度第三大滿月。在祖國各地,人們同賞明月,共度佳節。新華社記者 郝昭 攝點評:飽含感情地將中國和中秋抽象。

9 月12 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花家村,農民在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點評:依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樸素真理。

9 月19 日,當地員工在尼日利亞阿布賈的中國援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展示秧苗。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 攝點評:此刻,希望的秧苗比秋收的果實更動人。

9 月13 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施夏明(左)和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孔愛萍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附近參加昆曲快閃。新華社記者高靜 攝點評:埃菲爾鐵塔為背景,文明在這里相遇、互鑒。

9 月20 日,在山西省陵川縣古郊鄉太行山深處,方圓40 公里內唯一的學校——馬武寨寄宿制小學,校長趙金成(右)為幼兒生秦望來系鞋帶。趙金成今年55 歲,自1987 年從教以來,他已在這里度過了36 個年頭,也見證了這所鄉村小學的變遷。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點評:沒有拔苗助長的功利,只有行穩致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