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舒/文 馬開峰/圖



“你當爸,我當媽,咱們一起過家家?;ㄕ眍^,紅背褡,里面包個小娃娃。淘米、洗菜、炒菜、放鹽,菜燒好了呀,味道好極了呀,娃娃肚子餓了呀,我們來喂她……”這是水仙花小時候玩“過家家”游戲時的必備童謠。
“過家家”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種游戲,一個人或幾個人都可進行。幾個人一起玩時,有的當“爸爸”“媽媽”“弟弟”;有的去“買菜”,有的去“煮飯”,有的抱“娃娃”等,也有模擬種菜等生產活動的,模仿家庭生活。
北方的冬季寒冷無比,小伙伴們減少了戶外游戲,大半時間待在屋子里“貓冬”。 坐在溫暖的熱炕頭,“過家家”游戲就成了小伙伴們的最愛。
“過家家”游戲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都得有個稍大一點兒的小伙伴來組織,用現在的行話就是游戲的總導演!水仙花在小伙伴中就是總導演,角色全都由她來分配。
“過家家”游戲最多的內容就是組成家庭了,一共由5到8個人組成。一般“男導演”都會扮演“爸爸”的角色,并會給比較漂亮的小女孩分配一個“媽媽”的角色。而“女導演”都會扮演“媽媽”的角色,再給比較帥的小男孩分配一個“爸爸”的角色。然后,就是按照年齡大小分配角色,最后剩下的就得扮演“孩子”。
太陽花小時候由于個子比較矮,基本每次都是扮演“孩子”,看著扮演不同角色的小伙伴們演戲真是羨慕得不行不行的。
水仙花常常在大人們不在家時,招呼一幫小伙伴來家里玩“過家家”。小伙伴們用火柴盒搭成房子,用幾根小干草或毛線當蔬菜,再撒上點沙子石塊之類的,就開始炒菜做飯啦。小伙伴們用黃泥巴烙餅,瓶蓋兒當餐具,蠟燭油當豆油……讓水仙花記憶深刻的辣椒面兒,竟然是用磚頭磨出來的紅色粉末。
因為水仙花“過家家”時總愛當“媽媽”,所以她都會悄悄地從家里拿來媽媽的高跟鞋。在那個年代,好像高跟鞋就是美麗和成熟的代名詞。在她還不被允許擁有一雙高跟鞋時,天天都希望自己快些長大,甚至都開始憧憬,要買哪種款式的、哪種顏色的高跟鞋,才可以讓自己比玫瑰花還漂亮些。終于,在十三歲生日那天,水仙花得到了一雙紅色的高跟拉帶鞋,雖然不如想像中的那樣華貴、漂亮,但足以讓水仙花欣喜若狂。
一次,水仙花不顧媽媽的勸阻,毅然換上這雙高跟鞋,跟媽媽步行兩個小時去親戚家串門。那天水仙花穿了一件紅色的毛衣,和腳上的紅鞋相互輝映,路上碰到的每個熟人都夸她漂亮。她美得像踩在云里。就因為這種丑小鴨蛻變成為天鵝的幸福感,讓水仙花忘了,穿著有點夾腳的高跟鞋并不適合走長路。
在之后的一半多路程里,水仙花無法繼續讓自己飄在空中,因為她的腳后跟已經磨出了一個大水泡,而前面還有長長的路要走。想像中姐妹們的羨慕眼光,已經無法吸引她。水仙花開始想念她的那雙舊膠鞋了。
從那以后,水仙花仿佛患了“恐高癥”,再也沒有穿過高跟鞋,就連結婚時也沒穿。甚至那種看上去有些硬的平跟皮鞋,也讓她深惡痛絕。
“過家家”是一個不朽的經典游戲。當年,小伙伴們玩這種游戲時,都是十分認真的,一招一式儼(yǎn)然與實際生活中的大人不差上下,然而神情稚嫩,令人忍俊不禁。
如今,水仙花每每回憶起兒時的“過家家”,心里總是暖暖的。小時候總是夢想著有一天長大,就可以過大人的生活,可現在自己的孩子都已經長大了,年過半百的水仙花卻又很渴望變成小孩子了……